<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09-12-17 09:53 原文鏈接: 總結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溫、臺風、雨雪冰凍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加劇,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形成災害,給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和損失。據估計,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收到氣象水文災害影響的平均人數為2.11億,是因戰爭沖突受到影響人數的7倍。亞州是遭受自然災害襲擊最頻繁的大陸,在1990-2000年間,此地區自然災害還占全球所有極端氣候事件的43%。根據最近的統計,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相關的極端氣候事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在過去40年平均上升了10倍。

      中國之極端天氣事件:

      中國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特別是洪水、旱災、臺風等影響越來越大。1990年以來,全國年均洪澇災害損失約占同期GDP的2%;遇到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該比例可達3%-4%。同時期中國年均因旱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占GDP的1%以上,遇嚴重干旱年景,該比例超過2%【注1】。

      氣候變化已經引起了中國水資源分布的變化。近20年來,北方黃河、淮河、海河、遼河水資源總量明顯減少,南方河流水資源總量略有增加。洪澇災害更加頻繁,干旱災害更加嚴重,極端氣候現象明顯增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2008)。

     

      近期重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10月27日,北京市部分地區出現旱情,當年平均降水413毫米,比多年同期降水量減少近三成,附近山區21個村近4000人出現飲水困難,30萬畝農作物受到旱情影響。 【注2】

      10月23日,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正陷入六十年來罕見水危機,水位降至六十年來歷史同期最低值,超低水位導致漁民無魚可捕,生計陷入困境。來自湖南水文部門的數據顯示,23日上午8時,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僅為21.71米。 【注3】

      10月20日統計,福建南部旱情持續加重,今年入秋以來福建全省降雨量比多年同期少21%,主要江河來水量比多年同期少40%,大型水庫蓄水量與多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中型水庫蓄水量比多年同期少12%,30座水庫干涸,全省有79.8萬畝農作物受旱,17.5萬人飲水困難。【注4】

      10月18日,晴熱干燥天氣使廣東旱情持續發展,蓄水量比特大干旱年還低。據廣東省防總統計,全省農作物受旱面積83.25萬畝,其中重旱10.59萬畝、干枯1.16萬畝,飲用水受影響的群眾5.39萬人。 【注5】

      10月11日,臺風“芭瑪”登陸海南,受其影響從11日8時至13日6時,海南島西北部地區普遍出現8~10級陣風,全省有15個市、縣158個鄉鎮受災,因災死亡3人,受災農作物面積45.7千公頃,因災直接經濟損失2.36億元。【注6】

      9月17日,受臺風“巨爵”及其次生災害的影響,廣東省全球遭受較嚴重災害。據省防總17日16時進一步統計核實,全省先后共有8個地級市38個縣(市、區)287個鎮144.2萬人受災,全省死亡人數上升至9人,風雨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7.5億元。【注7】

      8月31日-9月11日,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重慶市各地出現持續高溫天氣,全市平均氣溫28.6℃,位列歷史同期第三高位,較常年偏高3.3℃,是1996年以來偏高最多的一年,重慶市旱情嚴重,40余萬人出現飲水困難,水電氣用量連創記錄。【注8】

      8月17日,我國北方地區大部分旱區仍無有效降雨,旱情進一步發展。截至當日19時統計,全國作物受旱面積已達1.91億畝,較多年同期均值多4900萬畝,其中重旱7221萬畝,干枯2019萬畝,有422萬人、445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注9】

      8月14日,湖北省武漢市城區上空當日閃電超過3000次,特別是零點至7點,閃電達到1987次,是武漢今夏以來遭遇的最強雷暴天氣,2人遭雷擊死亡。 【注10】

      8月8日,臺風莫拉克重創臺灣,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臺灣災害應變部門統計,到25日下午6時為止,莫拉克臺風造成全臺共461人死亡、192人失蹤、46人受傷。【注11】

      7月26日晚8時至27日8時,四川米易縣遭受了有氣象記錄(1955年)以來的最大強降雨襲擊,12小時內降雨量達177毫米,截止2009年7 月27日21時,四川米易山“7?27”山洪并泥石流祭海已導致22人死亡,7人失蹤,41人受傷。目前災區秩序良好,各項救助工作正扎實推進。 【注12】

      7月22日~23日,四川強降雨引發泥石流、洪澇等氣象災害,造成甘孜州全州16人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13.3公頃,省道211線多處交通中斷,全州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萬元;7月9~13日,四川達州市普降暴雨,局部出現特大暴雨,導致達州中部偏東地區出現較嚴重的洪災,全市166個鄉鎮、192.1萬人不同程度受災,5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12.1億元。 【注13】

      6月30日至7月初,中國南方持續強降雨再次重創中南方地區,廣西、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及人員傷亡。 【注14】

      廣西連續多日遭遇強降水襲擊,暴雨將廣西防汛應急響應提升為Ⅱ級,截至7月5日,全區已有6市39縣(市、區)211.68萬民眾受災,緊急轉移安置20.82萬人。7月3日,桂林漓江水位創下自1998年來的新高,最高水位147.66米,洪水為20年一遇。

      >貴州入汛以來因災死亡19人、失蹤3人。北湖南暴雨致20人死四級救災應急響應啟動。江西省38個縣(市、區)出現暴雨、27個縣(市、區)出現大暴雨,導致嚴重洪澇災害。

      >江西氣象臺相繼兩次對外發布了暴雨紅色警報信號,是江西歷史上發出的暴雨最高級別預警。

      >湖北湖南暴雨致20人死四級救災應急響應啟動,福建連續強降雨造成5人死亡直接損失超兩億。

      6月28日以來,暴雨襲擊中國南方,長江中下游地區和淮河流域出現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據統計,強降雨造成安徽、湖北共10個市州342萬人受災,因災死亡8人。【注15】

      >6月30日,湖南防指通報,強降雨導致湖南張家界、常德、岳陽等3個市州16縣(市、區)67個鄉鎮34.24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22億元,澧水出現今年以來最大洪水,桑植縣細砂坪站一日最大降雨量321.6毫米,暴雨頻率約為200年一遇。

      >6月30日早晨,27年來最猛的6月大暴雨襲擊武漢,造成漬水較嚴重的路段達260余處,漬水處最深已超過半米。據氣象部門專家統計,按本市土地面積計算,降水量相當于8個東湖的湖水,這在武漢市梅雨歷史上十分罕見。

      >6月30日,重慶市防指通報,因為連日暴雨,重慶市受災區縣已增至18個,受災群眾累計達129萬人,因災失蹤3人,死亡2人。暴雨洪災致使重慶市直接經濟損失4.18億元,其中水利工程設施損失1.16億元。

      >2009年6月26日至29日,安徽省蕪湖、宣城、巢湖、安慶、六安等市局部地區發生洪澇災害,初步統計已經造成21.7萬人受災,其中3人因災死亡。

      6月23-27日,我國出現入夏以來最大范圍高溫天氣,此次高溫天氣具有影響范圍廣、強度強的特點。高溫范圍涉及17個省(區、市),2009年6 月20日開始的,河北各地氣溫普遍升高,中南部地區一度出現高溫炎熱天氣,邢臺內邱的氣溫甚至飚升至40.8攝氏度,23日17時,紅色預警終于“拉響”。6月22日10時10分, 北京市氣象臺也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6月25日下午,西安市新城廣場地面溫度高達47℃。 【注16】

      2009年6月,“蓮花”攜超強降雨襲擊粵東,根據廣東省防總公布最新災情統計數據,梅州平遠、大埔、蕉嶺的3個縣12個鎮7.12萬人受災,5人因災死亡,直接經濟損失6.55億元人民幣。 【注17】

      2008年臺風災害共造成中國大陸海南、廣東、福建11個省337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275億元。多年來我國沿海強熱帶風暴造成的經濟損失占相應年份全國GDP的比例平均為0.25%。 【注18】

      2008年年初,中國南方大范圍雨雪冰凍天氣。這場50年不遇的重大雪災,橫掃中國南方十幾個省份,使鐵路、公路、航空都受到嚴重考驗,1月中旬到 2月中旬,春節將至,上億民眾生產生活秩序被打亂,各地煤電、交通告急,更有大量旅客返鄉受阻。根據民政部的統計,這場冰雪災害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達 1516.5億元。【注19】

      2007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雷雨大風、冰雹、龍卷風等局地強對流天氣,導致141人死亡,是近幾年以來最多的。【注20】

      2005年屬于臺風災害偏重年份,8個熱帶氣旋在我國登陸,有6個近中心最大風速大于等于45米/秒,屬于“強臺風”之列,登陸個數較常年同期(7個)略為偏多。【注21】

      1998年夏季,由于氣候異常,暴雨頻頻,中國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中國一些地方遭受嚴重洪水災害。長江發生了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東北嫩江、松花江也暴發了超歷史記錄的特大洪水。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受災面積3億多畝,受災人口2億2000多萬人,直接經濟損失2000億元人民幣。【注22】

     

      世界各國極端天氣事件:

      2009年10月9日,菲律賓北部地區已持續兩個星期的暴雨,截至9日已造成至少540人死亡。【注23】

      2009年10月5日,據中國外交部消息,印度南部日前突降強暴雨,引發嚴重洪災,其中卡邦及馬邦地區受災最為嚴重,卡邦已有150多人死于洪災,10萬間房屋倒塌,多處道路橋梁被沖毀,16萬人轉移。【注24】

      2009年6月,熱浪猛然襲擊印度,首都新德里上周氣溫高達攝氏48度,連月來全國已有至少100人死亡,死亡人數還有可能繼續攀升。【注25】

      2009年2月,澳大利亞遭遇25年來最嚴重的山林大火,大火發生在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北部,所經之處一片焦土,據當地警方確認,死亡人數超過 200人,大約2000個家庭在大火中家園盡毀。在大火發生前,維多利亞州一直受高溫控制,43攝氏度的高溫持續長達一周,創下1908年以來的歷史紀錄。【注26】

      2008年,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橫掃緬甸南部的海岸線,引起嚴重風暴潮,造成極大破壞,它在該國至少導致90,000人死亡,56,000人失蹤,成為緬甸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CNN引用美國官方估計最后的死亡人數超過十萬人。【注27】

      2005年8月29日,卡特里娜颶風登陸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數以萬計的房屋被淹和數十萬戶家庭斷電,南部大城市新奧爾良受到嚴重破壞,整個城市完全癱瘓。據報道,颶風造成大約100多萬人流離失所。颶風“卡特里娜”已經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十大自然災難之一。【注28】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發生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印度,馬爾代夫等國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到2005年1月10日為止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已經造成15.6萬人死亡,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注29】

      1998年7月17號,非洲巴布亞新幾內亞海底地震引發的49米巨浪海嘯,2,200人死亡,數千人無家可歸。【注30】

      專家對極端天氣事件的觀點: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07:科學基礎》《決策者摘要》主要結論摘錄:

      “根據觀測,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干旱的發生范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程度更嚴重,特別是熱帶、亞熱帶地區。其原因是溫度升高、降水減少。海洋表面溫度、風場的改變、以及積雪量和積雪面積的縮減也同干旱有一定關聯。”

      “在多數陸地區域,暴雨、暴雪事件的頻率都上升了,這同升溫和大氣中水蒸氣增加的情況相符。”

      “過去50年里,極端高溫、低溫發生了大范圍的變化。晝夜低溫、霜凍變得不如以前頻繁,而晝夜高溫、熱浪則愈加常見。”

      “如果氣溫比工業化之前升高1.9~4.6攝氏度(恰恰處在預測的21世紀升溫范圍內),而且這樣的情況持續數千年,格陵蘭冰蓋將全部消失,這會使海平面上升6~7米。”

      中科院院士秦大河認為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最直接威脅是極端氣候災害異常。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不僅會導致暖冬的出現,還會使一些極端天氣事件,比如高溫、干旱、颶風的頻數和強度都發生一些改變。全球氣候變暖從總體上來講,影響到我們這個地球村的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國家。(http://life.people.com.cn/GB/1089/5418873.html)

      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司長宋連春表示,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極端天氣的發生會越來越頻繁。根據科學預估,未來的氣溫仍將持續上升,那么極端天氣的發生仍會越來越明顯。(http://news.thebeijingnews.com/0554/2007/08-03/011@280827.htm)

      國家氣候中心肖子牛主任: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異常事件發生的頻率,根據各國科學家的研究證實,極端事件發生頻率在近年來有所增加,包括異常的情況也比以前有所增加。(http://www.china.com.cn/zhibo/2009-06/30/content_18030865.htm)

      國家氣侯中心副主任李維京:從極端氣侯角度來講,天氣變暖的事件在增加。

      中國氣象局預測減災司司長翟盤茂:2009年初的大旱和氣侯變化也有一定的聯系。(http://ncc.cma.gov.cn/Website/index.php?NewsID=3668)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說,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遭遇重大氣象災害的損失總量將會擴大。同時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引發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也暴露出當前重大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還面臨著不少難點問題和有待進一步提升的環節。(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2/15/content_7610047.htm)

      中國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應對策略:

      中國加強了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基本建立相應的氣象及其衍生和次生災害應急處置機制。強臺風和區域性暴雨洪澇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防御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建立起氣候與氣候變化綜合觀測系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2008)。

      在應對氣候變化災害方面,中國政府提出了通過完善多災種的監測預警機制、多部門參與的決策協調機制、全社會廣泛參與的行動機制、加強極端氣候災害監測預報能力建設(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2008)。

      到2010年,中國將建成一批氣候災害防御工程,提高應對極端氣象災害的綜合檢測預警能力、抵御能力和減災能力(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2008)。

      綠色和平對極端性天氣事件的主張:

      氣候變化已成為我國貧困地區致貧甚至返貧的重要原因。95%的中國絕對貧困人口 生活在生態環境極度脆弱的地區,已經成為氣候變化的最大受害者。如果不馬上采取積極的應對行動,氣候變化將削弱中國的扶貧努力,并可能對中國實現長期減貧發展目標造成嚴重阻礙。

      中國應該將氣候變化的視角引入扶貧政策的制定和調整中,從政策研究、資金以及技術等方面完善現有政策,采取更具針對性的區域差別化扶貧戰略,加強貧困人群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以更好地完成中國的扶貧工作。

      全球變暖正在嚴重威脅我們和下一代人的生存環境。在2009年,民眾的參與可以推動中國在全球拯救氣候行動中發揮關鍵作用,引領世界走出全球變暖的夢魘。

      哥本哈根會議將對地球今后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而且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能夠并且應該展現出領袖風范、推動各國達成關鍵共識。

      如果我們不立刻進一步采取積極大膽的切實行動來對抗全球變暖,如果我們不立刻擺脫對煤炭和其他化石原料的依賴,通過推廣綠色清潔能源來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極端天氣事件的威脅就不會真正消除。

      _______

      1 陳雷,《中國的防洪抗旱與減災》—在第二屆中瑞防洪減災研討會上的主旨報告,2008年11月10日http://www.gov.cn/gzdt/2008-11/11/content_1145505.htm

      2 降水少三成本市部分地區出現旱情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0/28/2812132.html

      3 洞庭湖遇六十年來罕見水危機http://chinanews.com.cn/gn/news/2009/10-23/1928126.shtml

      4 福建南部旱情持續加重 各地全力抗旱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1028/119808.shtml

      5 廣東旱情重 蓄水量比特大干旱年還低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1019/111156.shtml

      6 海南:經濟損失逾2億 3死一傷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1015/107658_3.shtml

      7 臺風巨爵致廣東9人死亡損失逾17億http://news.sina.com.cn/c/2009-09-18/040518674129.shtml

      8 重慶持續高溫少雨 水電氣用量連創記錄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912/75106.shtml

      9 我國北方地區旱情繼續發展http://sfdh.chinawater.com.cn/zxdt/20090818/200908180033.htm

      10 武漢遭遇今夏以來最強雷暴天氣http://www.hb.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8/15/content_14134145.htm

      11 莫拉克災情致臺灣461死192失蹤 部分地區仍淹水http://www.chinanews.com.cn/tw/tw-mswx/news/2009/08-25/1834545.shtml

      12 四川米易山洪并泥石流災害致22人死亡7人失蹤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7-28/1792778.shtml

      13 暴雨引發嚴重泥石流、山洪、山體滑坡等氣象衍生災害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804/45728_1.shtml

      14 中國南方多省遭暴雨洪澇災害 局地洪水20年一遇http://big5.china.com.cn/news/local/2009-07/05/content_18071956.htm

      15 我國進入主汛期 22個省份洪澇災害損失107.8億元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09-07/02/content_1355006.htm

      16 我國出現今年以來最大范圍高溫天氣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90624/36156.shtml

      17 “蓮花”攜超強暴雨襲擊粵東 梅州5人身亡http://news.qq.com/a/20090624/000351.htm

      18 中國深受氣候變化之害http://www.forestry.gov.cn/distribution/2007/04/23/n_lyth-2007-04-23-418.html

      19 人民日報:盤點2008,我們關注環保事件http://env.people.com.cn/BIG5/8614773.html

      20 中國氣象局稱我國極端氣候將頻發http://weather.people.com.cn/BIG5/41488/65513/65514/7457642.html

      21 中國氣象局公布2005年我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5-12/31/content_3994316.htm

      22 1998年中國長江洪水http://people.com.cn/BIG5/huanbao/57/20020108/643415.html

      23 菲律賓兩周連續暴雨導致至少540人死亡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09/10/10/2625s2643066.htm

      24 印度南部暴雨引發洪災150人喪生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ywdd2/news/2009/10-05/1898591.shtml

      25 印度酷熱高達48度 全國已至少有100人死亡(圖)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09/06/26/2685s2546314.htm

      26 澳大利亞大火致死200人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824/2009/02/18/3245s2430136.htm

      27 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http://zh.wikipedia.org/wiki/特強氣旋風暴納爾吉斯

      28 “卡特里娜”颶風再度登陸 美國遭受巨大損失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8/30/content_3420209.htm

      29 專題:印度洋地震、海嘯致南亞東南亞死傷慘重 http://news.qq.com/zt/2004/yinnihx/index.htm

      30 百年以來的七次大海嘯http://popul.jqcq.com/natural/2005-02/1108605790.html

    相關文章

    氣候變化或致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負擔加重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醫學》北京時間4月28日夜間上線一篇中國學者的健康研究論文認為,世界當前的氣候變化路徑以及未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可能會導致到2050年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AMR......

    溫室地球時期氣候復雜性被揭示

    在約1.4億年前的溫室地球時期,海洋表層溫度如何變化?極地冰川是否存在?這些對全球變暖環境下地球未來發展趨勢具有重要鏡鑒作用的探索研究,廣受學界和社會公眾關注。來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最新消息說......

    特朗普廢除拜登政府近80項政策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第一資本體育館內簽署一系列行政令,其中包括美國將退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特朗普撤銷近80項拜登政府的行政命令,實施聯邦法規凍結以控制官僚體系、......

    以科學素質提升應對人工智能、氣候變化等挑戰

    “在這個從氣候變化到公共衛生危機等方面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的時代,科學在尋找可持續解決方案方面的作用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12月5日,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在北京開幕,聯合國教育、科......

    微生物量生長率氣候梯度變化如何影響土壤C循環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任成杰團隊通過研究確定微生物生物量特定潛在生長率在地理氣候梯度上的變化,確定這種變化的潛在驅動因素,并研究對土壤C循環的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使用18O標......

    研究為預測未來氣候及極端氣候應對提供關鍵數據

    中新網西安9月27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7日從西北大學獲悉,該校城市與環境學院徐國保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尖期刊Nature(《自然》)發表了長文“JetstreamcontrolsonEuro......

    始新世漸新世氣候轉折期植被變化研究獲進展

    始新世-漸新世氣候轉折期是一次全球快速變冷事件。這次事件是現代冰室氣候的開端,受到構造活動、海陸位置與古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而陸地生態系統對這一事件的響應具有空間異質性。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機器學習提升天氣與氣候預測準確度

    谷歌研究公司的StephanHoyer與合作者開發了一個機器學習模型,能進行準確的天氣預測和氣候模擬。該模型名為NeuralGCM,能超越部分現有天氣和氣候預測模型,有望比傳統模型節省大量算力。相關研......

    《柳葉刀》:氣候變化加劇肺癌風險,并延誤診療

    ·氣候變化本身并不直接導致肺癌,但會加劇空氣污染,而長期暴露在空氣質量差的環境中是患肺癌的已知危險因素。極端天氣可能導致肺癌治療延誤,對藥物藥代動力學造成挑戰,導致放射中斷,沖擊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導......

    第十次金磚國家環境部長會議召開

    6月28日,第十次金磚國家環境部長會議在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舉行。會議以“金磚十國新格局下擴大務實合作的前景”為主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致開幕辭并作主題發言。會議由俄羅斯自然資源和生態部部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