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0-09 15:04 原文鏈接: 揭秘舌尖上的塑化劑:杭州檢測200份食品逾四成超標

       臺灣飲料、酒鬼酒等風波,讓“塑化劑”這一本陌生的化學名詞,引起廣泛關注。然而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塑化劑并未走遠,其仍在化妝品、保健食品、兒童玩具中存在,一份檢測報告甚至顯示,200份食品中,逾四成超出國家規定限量值。

       塑化劑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長期大量攝入可能導致肝癌。專家表示,要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涉“塑”數據,不應成為一個讓公眾疑慮的“黑匣子”。

       200份食品四成超限 塑化劑禍起包裝“遷移”

       廣泛使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嚴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許使用在食品等包裝容器中,很容易產生遷移,我國衛生部門對3種塑化劑的最大遷移量進行了明確規定。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地200份食品檢測中就存在兩種不同的塑化劑,一種87份樣品超限,另一種16份食品超限,共占樣品比例逾四成。這份發布于《中國衛生檢驗雜志》上的相關數據也引起業內人士的密切關注。

       “涉及檢測的相關食品,都是在杭州市場上隨機購買,且是出廠檢驗合格、并準予銷售。”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檢驗科工作人員樊繼彩博士說,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茶葉、面制品、茶葉、木耳等消費者常購買的產品。

       檢測結果顯示,塑化劑在油脂類產品中比非油脂類產品中更容易溶出,且在食品中的污染較普遍,不止來源于包裝材料,在食品的生產、運輸以及保存過程中都有遷移。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術總監馬志英介紹,生煎包、油條等一些油煎類早餐,放在塑料袋后受高溫和油脂影響,都會出現塑化劑遷移而超限。“有的塑料袋本身質量差,甚至用的是回收塑料,特別容易出現這一問題。”

       塑化劑的危害引起了研究機構和環保組織的擔心,研究指出,超量接觸可能對環境、人類生殖系統和激素功能都造成影響。2011年,臺灣曝出飲料人為添加,數百種產品“淪陷”;2012年,白酒塑化劑檢出超標,對人體健康危害幾何、消費者知情權如何保障也成為質疑焦點。

       樊繼彩說,堵住了人為添加的可能,遷移的危害也不可小覷。“全球每年塑化劑用量高達820萬噸以上,其中大量用于包裝,但包裝材料引起塑化劑遷移,最終污染食品、藥品、食用香精等的現象并不少見。”

       揭開檢測結果“黑匣子” 化妝品、玩具、藥品涉“塑”?

       我國將5種塑化劑列入了化妝品的“黑名單”,也對食品中遷移量做出規定,但只要和塑料有長時間接觸,塑化劑的身影就很難避免。公開數據顯示,包括指甲油、飲用水、保健食品、兒童玩具中,檢出禁用成分、或塑化劑超限的現象并不少見。

       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研究者在浙江省11個地市的藥店采樣了24批兒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檢出塑化劑,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學藥學院有關研究指出,靈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裝的中藥油脂都有超限……

       對塑化劑有十多年研究的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告訴記者,加熱路邊的塑料瓶裝豆漿,用塑料袋直接裝油炸食品,都可能導致遷移;一些食品即使沒有接觸過塑料,也可能含有大量塑化劑,就是塑料大棚腐爛污染了土壤。

       然而,由于標準缺失、執法力度弱、企業重視度低,塑化劑的問題卻常常被監管和企業忽略。“2011年臺灣塑化劑風波鬧得最兇的時候,我們一年檢測了幾百例,可這兩年我們每年只接到幾起企業委托的檢測。”一家食品檢測公司工作人員說。

       此前白酒塑化劑風波爆發時,也有監管人員直言,相關部門沒有將塑化劑指標正式列入白酒產品的標準,從法律角度講,沒法判斷是否超標。雖然有遷移量規定,但沒有上升到法律、法規的層面,對企業難有法律約束力。

       完善“黑名單”,告別舌尖上的“塑化劑”

       現在到底有多少日用品中可能含有塑化劑?是否到了危害健康的臨界點?在被曝光兩年之后,今年6月國家衛計委關于白酒塑化劑的風險評估結果出來,認為對飲酒者的健康風險處于“可接受水平”。

       “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取決于攝入量和攝入時間的長短,但‘內情’不能總是秘而不宣或‘姍姍來遲’。”厲曙光說,無論是監管部門、研究機構還是行業協會,都必須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與歐美相比,我國對塑化劑標準、范圍的研究還比較滯后。美國2009年實施“鄰苯二甲酸酯行動計劃”,對8種毒性明顯的塑化劑加強管控;且對玩具、兒童用品、可食用產品甚至工作環境中的塑化劑含量都有明確限制。

       樊繼彩指出,我國僅對3種給出了遷移限量,歐盟則對7種給出遷移限量。塑化劑的監管需盡快建立標準、迎頭趕上。“廠家盡可能選擇更為安全的包裝材料,監管部門實現源頭到終端的監管,讓食品去‘塑化’是當務之急。”

    相關文章

    FTMSI2024亮點聚焦:尖端儀器定義食安檢測新時代

    7月21日,FTMSI2024分會—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與裝備順利召開。該分會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吳永寧研究員擔任主席,并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程劼研究員的精心籌備下......

    近600萬,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檢測能力提升項目招標

    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1210-2441YDZB7382項目名稱: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檢測能力提升項目采購方式:公開招標預算金額:5,990,000.00元采購需求:采購包1(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檢測......

    應用手冊/《2017年較新食品標準》應用解決方案

    《2017年較新食品標準》應用解決方案涵蓋如下分析方法/儀器自動電位滴定儀卡爾費休水分儀密度計/折光率儀熔點、滴點和滑動熔點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pH計《2017年最新食品標準》應用解決方案成熟的酸價和......

    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謝巖黎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近期,我校糧油食品學院食品營養與安全控制團隊謝巖黎教授在國際Top期刊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中科院1區,TOP期刊)發表題為“Characteri......

    省市場監管發布關于1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

    近期,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飲料、餅干、酒類、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糕點、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等8類食品980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抽檢項目合格樣品9......

    油罐混用怎敢成公開的秘密,你還能安心吃飯嗎?

    近日,一則關于“罐車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運食用油”的報道,迅速引爆了公眾輿論。據《新京報》報道,許多普貨罐車在運輸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竟然不清洗罐體,就直接將食品類液體(如大豆油、糖漿等)和化工類液體(......

    江南大學張程程、陳衛院士等|食品發酵劑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淺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國居民的食品消費觀念和結構發生了顯著改變,從追求基本的飽腹向追求高質量的營養轉變。發酵食品因種類多樣、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優良品質,而逐漸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食......

    公開征求!關于《廣東省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辦法》意見的公告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廣東省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管理辦法》(粵市監規字[2019]5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將于2024年11月到期。根據地方規范性文件修訂有關要求,結合國家和省在落實食品生產經......

    報告現場速遞:深化專業交流,驅動技術創新

    在第十三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的開幕式之后,一場知識的盛宴隨即展開,多位行業頂尖專家傾情分享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洞見,為與會者帶來了思想啟迪。與此同時,多個精心策劃的主......

    近千名專家齊聚南京研討食品質控,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十三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CFAS2024)盛大開幕2024年7月3日,第十三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質量控制國際論壇(簡稱CFAS2024)在南京白金漢爵大......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