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素蛋白溶液凝固成纖維,黏附并提起實驗室玻璃燒杯。圖片來源:美國塔夫茨大學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據最新一期《先進功能材料》雜志報道,美國塔夫茨大學團隊受《蜘蛛俠》中手腕射出蛛網的科幻場景啟發,發明了一種能夠發射類似蛛絲的技術。
這項技術利用了從蠶蛾繭中提取的絲素蛋白,經過煮沸處理后分解成基本蛋白質成分。當這種絲素蛋白溶液通過細孔針擠出,并與特定添加劑混合時,會在接觸空氣后迅速凝固,形成一種具有強大黏附力和抗拉強度的纖維。
在稍早時間的一次實驗中,研究團隊意外發現,當使用丙酮清潔玻璃器皿時,底部出現了網狀物質。這一偶然現象幫助解決了復制蜘蛛絲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工程挑戰。絲素蛋白溶液在接觸到乙醇或丙酮等有機溶劑時會緩慢固化成半固體水凝膠,但加入多巴胺作為黏合劑成分后,固化過程變得非常快速。多巴胺的作用機制類似于海洋生物藤壺所使用的化學反應,能促進纖維牢固地黏附于各種表面。
為了進一步優化纖維性能,團隊將多巴胺添加到絲素蛋白溶液中,這有助于加速液體向固體轉變的過程。通過同軸針頭注射,細絲溶液被一層丙酮包圍,在空中即刻引發凝固。隨著丙酮蒸發,形成的纖維便可立即附著于接觸物體上。此外,他們還引入了殼聚糖(源自昆蟲外骨骼)將纖維的抗拉強度提高至原來的200倍,用硼酸鹽緩沖劑讓黏附性增強約18倍。
最終制得的纖維直徑范圍廣泛,從比人類頭發絲還細到接近半毫米不等,取決于所用針頭的尺寸。該裝置產生的纖維展現出驚人的承重能力,甚至能夠提起超過自重80倍的物體。為驗證這一點,團隊成功展示了從大約12厘米遠的距離,使用這種纖維提起蠶繭、鋼螺栓、漂浮于水面的實驗室試管、部分埋藏于沙中的手術刀及木塊等多種物品。
(原標題:《
絲素蛋白溶液凝固成纖維,黏附并提起實驗室玻璃燒杯。圖片來源:美國塔夫茨大學科技日報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據最新一期《先進功能材料》雜志報道,美國塔夫茨大學團隊受《蜘蛛俠》中手腕射出蛛網的科幻......
絲素蛋白溶液凝固成纖維,黏附并提起實驗室玻璃燒杯。圖片來源:美國塔夫茨大學科技日報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據最新一期《先進功能材料》雜志報道,美國塔夫茨大學團隊受《蜘蛛俠》中手腕射出蛛網的科幻......
理論研究表明,高致密度且沿軸向高度順排的碳納米管纖維可具有高于商用碳纖維的強韌性和高于傳統金屬導線的比電導率。單根碳納米管的直徑為納米級,長度通常為微米級,而碳納米管纖維具有宏觀長度和微米級徑向尺寸。......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可降解材料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聯合湖南農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利用麻類天然生物質材料,研制了一種黃麻納米纖維本征保鮮涂層,并成功應用于香蕉和芒果的貯藏,......
一個看似普通的背包,能夠實現為手機充滿電,不僅如此,歷經彎折、水洗、強紫外照射后它仍能穩定供電。復旦大學彭慧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讓曾經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場景,成為現實。近日,復旦大學彭慧勝團隊在高性能纖......
2023年第16號中國國家標準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23年第16號附件文件下載:2023年第16號關于廢止《光學纖維面板測試方法》等265項國家標準的公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
你見過穿上身就能發光發電的纖維嗎?你期待智能可穿戴設備實現哪些功能?對于未來的人機交互場景,你又是如何暢想的呢?據東華大學官微,近日,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先進功能材料課題組在Science(《科......
2月1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楊春雷課題組陳明研究團隊,聯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魏磊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華健團隊、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研究員張其沖團隊,在《......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魏磊教授、七院院士高華建教授,以及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張其沖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陳明,共同發表了一篇關于高性能半導體纖維的最新研究成果。這篇題為“High-qualityse......
白質是神經元軸突組成的纖維束,通過傳遞動作電位實現腦區間的信息傳遞。非侵入式檢測白質的功能活動對于探討人腦的信息交互至關重要。雖然白質的血氧(BOLD)信號微弱,但仍能夠通過超高場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