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9-22 15:14 原文鏈接: 曹雪濤團隊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發現,E3泛素連接酶分子Nrdp1在T細胞抗感染、抗腫瘤功能的活化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為研究如何增強機體抗感染、抗腫瘤特異性免疫功能同時抑制自身免疫病發生發展提出了新的分子機制與干預方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9月21日的《自然—免疫學》雜志。

      殺傷性T細胞在抗胞內菌及病毒感染、抗腫瘤以及導致、促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發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如果其功能不能有效活化,機體將不能有效抵御感染和腫瘤;但其功能如果活化過度,將損傷機體自身組織,導致和加重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發展。因此,殺傷性T細胞功能的及時活化與適時終止對于機體健康與穩定極為重要,尋找能夠控制殺傷性T細胞功能的分子具有重要科學意義與臨床應用價值。

      在“973”計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下,曹雪濤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楊明金及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陳濤涌等,在前期發現自主發現Nrdp1并證明參與調控天然免疫反應的基礎上,通過淋巴細胞亞群基因表達譜分析,進一步發現Nrdp1 在T細胞中優勢表達,然后通過Nrdp1基因缺陷小鼠及細菌感染與腫瘤小鼠模型等,發現Nrdp1能夠在T細胞活化早期與活化信號分子Zap70結合并介導Zap70發生新型多聚泛素化修飾,降低Zap70的磷酸化水平,從而對于T細胞受體信號通路發揮負向調控作用,進而抑制T細胞功能。

      該研究揭示了泛素化修飾與磷酸化修飾這兩種重要蛋白質修飾形式之間的交叉調控,豐富了T細胞信號通路負向調節機制,并為研究特異性免疫應答調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對于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的治療具有潛在應用價值。同時,也為通過調控T細胞功能以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提出新的潛在靶點。

    相關文章

    世界首例克隆藏羊在青海誕生

    近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團隊聯合青海省西寧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培育的“克隆藏羊”在青海順利出生。這是國內首次采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對現存藏羊群體中的優良個體進行種質復原保存,并用于良種藏羊高效繁育。初生......

    研究發現氣候變暖條件下腸道菌群調節可增強蜥蜴的免疫能力

    氣候變化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功能構成威脅,如物種的存活率下降、病原體的流行增加以及物種滅絕的風險提高。變溫動物受其生理特性的影響,成為氣候變化過程中最受脅的類群之一。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影響物種......

    應激誘發仔豬肌肉生長阻滯分子機制研究獲新進展

    集約化養殖過程中,免疫應激普遍存在于斷奶仔豬飼養環節,會導致仔豬肌肉蛋白質降解和生長阻滯,最終嚴重影響肥育階段產肉率和肉品質,給養豬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因此,有效緩解仔豬免疫應激是當前養豬生產亟待解決......

    到2032年,癌癥免疫治療市場規模將增長2751.1億美元

    2022年全球癌癥免疫治療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增長至2751.1億美元左右,2023年至2032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10.70%。市場概況癌癥免疫治療市場是指開發、生產和分......

    免疫療法跳過CAR,采用STAb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10月12日,西班牙國家癌癥研究中心(CNIO)和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的抗癌T細胞變體,可以抑制小鼠體內的多發性骨髓瘤(MM)腫瘤,同時與標準設計的T細胞相比,表現出卓越的持久性和耐力嵌合抗......

    阻礙膠質母細胞瘤化療反應的新障礙被發現

    膠質母細胞瘤(GBM)是原發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CNS)腫瘤中最具侵襲性和致命性的一種。手術切除腫瘤后,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通常接受放射治療和化療藥物替莫唑胺(TMZ)治療。盡管患者最初對該藥物反應良好,......

    稀有脂肪分子幫助細胞死亡

    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他們發現一種罕見的脂質是鐵死亡(一種細胞死亡形式)的關鍵驅動因素。這些發現提供了關于細胞在鐵死亡過程中如何死亡的新細節,并可以提高人們對如何在神經退行性疾病等有害發生鐵死亡......

    CRM:海洋生物奇跡:天然提取物BC在癌癥免疫治療中展現出潛力

    最近,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劉三宏和海軍軍醫大學的張衛東團隊在CellReportsMedicine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一種名為BenzosceptrinC(BC)的海綿天然提取物,其在癌癥免疫治療......

    納米材料與細胞相互作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仇吉川、劉宏與基礎醫學院教授郝愛軍發展了一種用于改善納米顆粒與細胞的相互作用的普適性策略。研究成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納米材料在藥物遞送、組織工程、生物成像......

    《細胞》編輯團隊發布創刊50周年祝詞

    1月11日,《細胞》(Cell)編輯團隊向《中國科學報》發來創刊50周年祝詞,回顧創刊歷程,并展望了未來的發展。以下為相關內容:1984年,《細胞》創刊。自創刊伊始,《細胞》的目標便是發表“令人興奮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