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寒冷,月球兩極地區讓人類難以踏足,但近日美國科研團隊在月球極地地區發現其表面存在水冰的確切證據,這一消息讓人振奮。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月球是一個干燥無水的星球。直到2009年10月,美國航天局的兩個航天器相繼撞擊月球南極附近的凱布斯坑后,才得出月球表面存在水的結論。
那次發現只是間接的,因為觀察到的水的痕跡,也可能是獨特月壤或者含有氫原子物質引起。而此次科研人員利用美國研制的月球礦物質繪圖儀所得到的數據,發現了固態水——冰的近紅外吸收光譜的特征,直接證明那就是月球上的水冰。
這些水來自哪里?是月球在遠古時期天然就有,還是來自“天上”?科研界有著不同的猜測與解讀。
一種說法是,月球之水源自太陽。2012年,美國研究人員對阿波羅系列探月飛船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分析后認為,月球上存在的水可能來源于太陽風,這說明其他一些星球也可能同樣因此而存在水。
另一種說法是彗星為月球“送”水。2011年,美國研究人員對阿波羅飛船帶回的月球表面巖石標本進行了分析。他們重點測量了標本中一類名為磷灰石的礦物所含的氫同位素組成比例。結果發現,其組成比例與3個已知彗星中的氫同位素組成比例接近。研究人員由此認為,彗星是月球上水的主要來源之一。
還有一種說法是,小行星可能為月球當過“搬水工”。2016年,美國、英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月球內部存在的水可能是40多億年前月球形成初期小行星撞擊月球后留下的。
這些說法都認為,月球之水取自“天上”。不同的研究揭示了多種可能形成水的機制。
近兩年,航天大國競相宣布探月新計劃,“廣寒宮”不再清冷寂寞,再次成為人類航天探索的“熱目標”。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類探測器“拜訪”月球,月球之水何處來的謎底將逐漸揭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706.shtm直播時間:2024年2月20日(周二)20:00直播平臺:科學網APP(科學網微博直......
下一次你在夜空中看到月亮時,它可能不再那么“圓滿”了。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研究表明,月球一直在逐漸縮小,就像葡萄變成葡萄干一樣,導致其表面起皺并形成斷層。月球的縮小可能會導致月球表面出現顯著翹曲和地震活動......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當地時間15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發布消息稱,小型登月探測器SLIM已做好了為登月而降低高度的準備。當地時間14日,該探測器進入了高度約600公里的月球圓形軌道。1......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當地時間10月3日發布公告稱,8月19日,“月球-25”號探測器推進系統從近月圓形軌道轉入著陸橢圓形軌道時,發動機點火運行了127秒,而不是計劃的84秒。結果,空間站進入了非預定軌道......
央視網消息:國家航天局10月2日發布消息,在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中國嫦娥五號團隊榮獲“勞倫斯團隊獎”,這是國際宇航科學院的最高團隊榮譽。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獲多項原創性成果嫦娥五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
10月1日,第74屆國際宇航大會(IAC)在阿塞拜疆巴庫開幕,國際宇航科學院主席舒馬赫等科學家為中國嫦娥五號團隊頒發了“勞倫斯團隊獎”。嫦娥五號總設計師胡浩等作為團隊代表出席頒獎儀式,并宣布嫦娥五號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56.shtm ?月球南極一直被視為建造月球基地的理想之地。圖片來源:英國《......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8月20日發布消息稱,其發射的“月球-25”號探測器偏離預定軌道,與月球表面相撞后失聯,任務以失敗告終。按照原定計劃,“月球-25”號將在月球南極的博古斯拉夫斯基隕石坑附近軟著陸。正......
近日,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仿生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楊寶泉,地面力學及仿生行走課題組教授鄒猛、張銳赴國家天文臺,取回了此前申請開展相關科學研究的月球樣品,并前往探月與工程中心領取了紙質協議原件......
火山作用是月球最重要的地質活動之一。探索火山作用的過程和機制對闡釋月球的演化歷史至關重要。通常情況下,早期月球內部熱膨脹導致上覆巖石圈受張力發生破裂,而裂隙為巖漿上涌噴發提供了通道,從而形成月表火山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