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科學家研究發現,在高排放場景下,未來20年里全球70%的人口可能都會經歷極端溫度和降雨的快速變化。如果實行有力的根據緩解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SSP1-2.6),這個受影響比例預計將減少至全球人口的20%。相關論文9月9日發表于《自然—地球科學》。
持續的氣候變暖正在影響極端天氣,未來預計許多區域將會經歷更為劇烈的熱浪和降雨事件。過去的研究集中在極端天氣變化的預測幅度上,較少關注變化率。但理解極端事件的變化率很重要,因為其影響取決于社會適應變化條件的能力。
挪威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Carley Iles和同事使用大型氣候模型模擬集合,研究了極端降雨和氣溫預計在未來20年的變化率。他們估計,在高排放場景下(SSP5-8.5),大部分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包含了70%的全球人口)未來20年預計將經歷較高的極端氣候和降雨變化率。在有力緩解排放的場景下(SSP1-2.6),即全球溫室氣體大幅減少的情況下,他們估計受這些趨勢影響的全球人口將減少至20%。Iles和同事指出,世界大多數地方都會經歷工業革命前時期不太可能發生的氣溫變化趨勢。北方高緯度、亞洲南部和東部以及赤道非洲也會經歷急速的降水變化。
作者總結說,他們的發現是基于模型得到的,但他們強調這些結果表明需繼續采取緩解和恰當的適應舉措,來限制未來20年氣候變化帶來的潛在風險。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4-01511-4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據《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的建模研究,在高排放場景下,未來20年里全球70%的人口可能都會經歷極端天氣。但科學家認為,如能實行有力緩解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受影響比例預計可......
挪威科學家研究發現,在高排放場景下,未來20年里全球70%的人口可能都會經歷極端溫度和降雨的快速變化。如果實行有力的根據緩解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SSP1-2.6),這個受影響比例預計將減少至全球人口......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對2023年全球主要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進行總結回顧后發現,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出現一系列新特征,如發生時間提前、復合性等。相關研究成果在線......
外來物種入侵和氣候變化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重大威脅。探討兩者之間的互作過程和聯合風險,對制定外來種防控和本土種保護策略至為關鍵。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氣候變化不僅僅指平均溫度或降水的改變。近年來,頻次和強度......
在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背景下,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發展氣象經濟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9月2日,作為2023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高峰論壇之一的第二屆國際氣象經濟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
或許很少有人像雷切爾·貝茲納·克爾(RachelBeznerKerr)一樣,在今年如此頻繁地感受著極端天氣事件的殘酷。克爾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名社會學家,在非洲馬拉維的農業社區中工作。今年春天,馬拉維......
“氣候危機給全球糧食安全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國際經濟商業網站17日這樣擔憂地稱。據報道,全球最大大米出口國印度正考慮禁止絕大多數大米的出口。尼日利亞總統提努布日前宣布該國進入糧食安全緊急狀態。與......
近期,全國多地遭遇高溫和強降雨天氣。持續的極端天氣,不僅對生產生活造成影響,也對能源保供形成挑戰。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未雨綢繆,精心準備,提前應對各種氣象災害。夏季是極端天氣多發季節,今年更是不同尋常。當......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如熱浪、強降水、干旱等對社會、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2021年6月底至7月初,一場強勁的熱浪席卷北美西海岸,造成部分地區溫度相比于常年同期高出16-20℃。“熱穹頂”是此次高......
2月6日,2022年中國氣候公報發布。過去的一年,我國的天氣氣候特征是怎樣的?經歷了哪些重要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面對風險挑戰,我們又該如何更好地防范應對?《新聞1+1》連線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值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