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3年第19期通告,檢出餐飲食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食用農產品和飲料等4大類食品13批次樣品不合格。
5批次餐飲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其他污染問題
5批次餐飲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其他污染問題,分別為南通市啟東市秋木餐館使用的筷子(復用餐飲具餐館自行消毒),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和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揚州市儀征市真州鎮阿慧餐館使用的面碗,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無錫市崇安區福樂點心店使用的碟子,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淮安市盱眙馬壩輝仔小吃部使用的筷子,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和大腸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蘇州市相城區元和家鑫閣面館使用的筷子,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即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潔精、洗衣液、肥皂等洗滌劑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磺酸鈉,是一種低毒物質,在消毒企業中廣泛使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中規定,采用化學消毒法的餐(飲)具的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應不得檢出。餐(飲)具中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可能是部分單位使用的洗滌劑不合格或使用量過大,未經足夠量清水沖洗或餐具漂洗池內清洗用水重復使用或餐具數量多,造成交叉污染,進而殘存在餐(飲)具中。
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中檢出大腸菌群,存在被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志賀氏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污染的風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中規定,餐(飲)具中大腸菌群應不得檢出。餐(飲)具中檢出大腸菌群的原因,可能是產品消毒方式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不徹底未達到消毒滅菌效果,也有可能是產品經消毒后存放條件不當或操作不規范而被二次污染造成的。
5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問題
5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農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問題,分別為蘇州市高新區楓橋張群新水產店銷售的鳊魚(鮮活),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南京市睢氏商貿有限公司丁家莊分公司銷售的生姜,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揚州市寶應縣潘梅干鮮經營部銷售的老姜,噻蟲嗪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鎮江市丹徒區新城小郁水產經營部銷售的黃鱔(活體),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常州市武進區南夏墅愛尚萬家超市銷售的鮮百合,鎘(以Cd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噻蟲胺屬新煙堿類殺蟲劑,具有內吸性、觸殺和胃毒作用,對姜蛆等有較好防效。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噻蟲胺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胺在根莖類蔬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2mg/kg。姜中噻蟲胺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為快速控制蟲害,加大用藥量或未遵守采摘間隔期規定,致使上市銷售的產品中殘留量超標。
噻蟲嗪是煙堿類殺蟲劑,具有胃毒、觸殺和內吸作用,對蚜蟲、蠐螬等有較好防效。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噻蟲嗪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嗪在根莖類蔬菜(蕪菁除外)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3mg/kg。姜中噻蟲嗪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為快速控制蟲害,加大用藥量或未遵守采摘間隔期規定,致使上市銷售的產品中殘留量超標。
恩諾沙星屬于喹諾酮類合成抗菌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恩諾沙星在魚的皮+肉中最大殘留限量值為100μg/kg。恩諾沙星超標的原因,可能是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違規使用相關獸藥。長期攝入恩諾沙星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引起頭暈、頭痛、睡眠不良、胃腸道刺激或不適等癥狀。
鎘是一種蓄積性的重金屬元素,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長期食用鎘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對人體腎臟和肝臟造成損害,還會影響免疫系統,甚至可能對兒童高級神經活動有損害。鎘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長過程中富集環境中的鎘元素所致。
2批次飲料檢出質量指標問題
2批次飲料檢出質量指標問題,分別為鹽城市阜寧縣古河鎮樂德購生活超市銷售的標稱淮安市淮安區樂事無限飲料廠生產的包裝飲用水,電導率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標稱宜興市森林山泉凈水有限公司生產的漢峰山泉水,余氯(游離氯)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水的導電能力的強弱程度,稱為電導率,是衡量水質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引起純凈水電導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中的反滲透膜組件老化導致脫鹽率下降;或是原水預處理不達標,造成反滲透設備進水水質不好。
余氯(游離氯)是指水經過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余氯的作用是保證持續殺菌,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污染。包裝飲用水中余氯(游離氯)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生產工藝控制不嚴格或生產工藝水平較低,無法有效控制余氯的含量;也有可能是水源受到污染,企業使用大量氯來消毒所致。
此外,還有1批次茶葉及相關制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為鎮江市丹陽市開發區常興愛尚金潤發超市銷售的標稱蘇州沁上園花茶有限公司生產的玲瓏枸杞(紅)(代用茶),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針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已責成相關設區市市場監管部門立即組織開展處置工作,查清產品流向,督促企業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產品等措施控制風險,依法處理違法違規行為,及時將企業采取的風險防控措施和核查處置情況向社會公開。
7月22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4年第26期通告,通報不合格食品12批次,檢出微生物污染、重金屬污染、食品添加劑超限量超范圍使用及其他指標問題。3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3批次食品檢出微生......
近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4年第6號通告,檢出不合格食品4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污染、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問題。其中,2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分別為大渡口區豐昕餐飲店使用的碟子(復......
4月3日,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4年第9期通告,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701批次樣品,檢出14批次樣品不合格。12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12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超標......
8月29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3年第19期通告,檢出餐飲食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食用農產品和飲料等4大類食品13批次樣品不合格。5批次餐飲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其他污染問題5批次餐飲食品檢出微......
近期,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方便食品、餅干、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
1月31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一期食品抽檢信息,抽檢的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飲料、方便食品、速凍食品等16類食品428批次樣品中,有5批次不合格食品被通報。其中,1......
2022年5月10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不合格產品有百合和塑膠廚用菜板。具體信息如下:......
5月9日,湖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543批次食品抽樣檢驗情況,抽檢的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調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飲料等29大類食品中,有葵瓜子、料酒、牛蛙等6批次檢出不合格。不合格食品......
9月7日,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發布2020年第35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10類食品共332批次樣品,合格樣品319批次,不合格樣品13批次。不合格樣品中,餐飲食品不合格樣品2批次,糕點不合格樣品......
9月4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33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對餐飲食品、食用農產品、方便食品、豆制品、蛋制品5大類食品171批次樣品進行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其中食用農產品、方便食品、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