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
本次研發計劃聚焦生物育種、智能裝備和未來食品三大專題,圍繞精準高效基因編輯、智能決策、新質蛋白資源挖掘等前沿技術展開協同攻關。計劃通過支持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推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
在組織方式上,本次計劃采用“揭榜掛帥”和競爭擇優相結合的方式,由行業主管部門擇優推薦。項目支持經費原則上不超過400萬元,實施周期不超過4年。同時,計劃強調科研誠信和倫理要求,申報單位需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杜絕抄襲剽竊、弄虛作假等行為。
為推動青年人才參與項目,通知要求各主管部門推薦項目中由40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項目負責人或骨干的比例不低于40%。此外,計劃還鼓勵申報單位采用租賃或共享專用儀器設備,推動資源開放共享。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財政廳 關于印發《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 (現代農業)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
各設區市、縣(市)科技局、財政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 部署要求,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 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將重點圍繞生物育種、智能裝備和未來食品等領域,組織開展農 業科技協同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糧食和重要農產 品穩產保供,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 如下:
一、支持重點
1.生物育種專題。加強精準高效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設計 育種、全基因組選擇等生物育種前沿技術創新,加快培育特優質 稻麥、耐鹽堿作物、高價值海水養殖魚類等重大標志性新品種,推動實現高水平種業科技自立自強。
2.智能裝備專題。加強數字技術和現代農機裝備的融合創 新,加快突破一批信息感知、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和智慧管控等 關鍵核心技術,更好推動江蘇設施農業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
3.未來食品專題。踐行大食物觀,重點突破新質蛋白資源 挖掘利用、食品基料的綠色高效生物合成、新型食品風險因子高 效識別與安全評價等前沿核心技術,推動未來食品生產新方式、新產品、新業態創新發展。
具體內容見《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項 目指南》(附件1)。
二、申報要求
1.申報單位為江蘇省境內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申報單位應有較強的科技研 發能力和條件,運行管理規范。高校、科研院所或省產研院專業 研究所申報項目必須與省內企業聯合,且企業實質性參與項目研發 工作。鼓勵長三角地區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多個單位聯合申報的,應簽訂聯合申報協議,并明確協議簽署時間。
2.項目應具有明確的研發內容,符合指南重點領域和方向,一般應已完成基礎理論創新。實施期滿后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 權的技術、產品和裝備,具備典型應用場景。項目名稱須科學規 范,能夠體現前沿技術的創新點或解決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一 般以“XXX技術研發”作為后綴。本計劃不受理涉密項目,申 報材料中如有涉密內容需做脫密處理后再申報,并由項目主管部 門按有關規定負責審查。
3.項目應具有較好的研發基礎,項目申報單位近年內須有 有效授權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項目負責人及團隊具有較高的學 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實施期滿后一般須形成發明專利申請或授 權,以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標準化研究成果。銷售等經濟指 標不納入考核范圍。對于在關鍵創新指標上取得引領性、顛覆性 高水平創新成果的項目,其量化考核指標不作硬性要求。對無實 質創新研發內容項目和一般性技術應用與推廣項目均不予受理。
4.申報單位須對照指南規定的項目類型和指南代碼進行申 報,一個項目填寫一種項目類型和指南代碼。經費預算及使用須 符合專項資金管理的相關規定,總經費預算合理,支出結構科學,使用范圍合規。
5.“揭榜掛帥”項目不受申報名額限制,項目負責人和承 擔單位不受在研限制。申報書須覆蓋該指南方向中所有研發內容 和考核指標。鼓勵項目承擔單位跨地區整合創新資源,形成骨干 企業與國內知名院所、高校的強強聯合。
三、組織方式
1.統籌采用“揭榜掛帥”、競爭擇優方式組織,其中,生 物育種專題中海洋漁業育種的兩個指南方向(指南代碼:1106和1107)采取“揭榜掛帥”方式,其他指南方向采用競爭擇優方 式。項目申報由設區市科技局、縣(市)科技局、國家和省級高 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和單位等項目主管部門審核并擇優推 薦;部省屬本科院校項目申報由本單位負責審核并自主推薦。
原則上各設區市最多可推薦10項(含縣、市、區以及高新區 的申報指標);省有關部門和單位最多可推薦8項;涉農部省屬 本科院校最多可推薦8項,其他部省屬本科院校最多可推薦3項。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部屬科研院所最多申報3項,南京國家農 高區、南京國家農創中心最多組織申報3項,按照屬地化原則由 設區市科技局推薦,不占設區市科技局推薦名額。對納入2024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儲備庫的項目(具體名單另行通知),經修改完善后可按程序重新提交,統一納入2025年度申報項目進 行受理和評審,不占用項目主管部門推薦名額。
2.強化項目績效評價管理,申報單位編制項目申報書應同 步填報“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項目績效目標申報表”(附件2),作為項目立項評審的重要考量,并納入項目立項后簽訂合同和項 目實施后驗收的相關內容。
3.項目受理后將進行形式審查,并通過專家評審和現場考 察等方式擇優遴選項目。原則上省撥經費不超過項目總預算的50%,其中: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省撥經費不超過總預算的30%,每個項目支持額度不超過400萬元,不得以政府資助資金作為自 籌資金來源。項目實施周期原則上不超過4年。
4.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外,同一企業同一年度只能申報一 項省科技計劃項目(“揭榜掛帥”項目除外)。有省重點研發計 劃(現代農業)在研項目的企業,不得申報本計劃項目。
5.同一單位以及關聯單位不得將同一項目(依托同一建設 內容、同一關鍵技術等同一核心內容編制的不同項目,視為同一 項目)重復或同時申報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 農業農村廳等部門項目。凡屬重復或同時申報的,取消立項資格。
6.項目負責人須為項目申報單位的在職人員,并確保在職 期間能完成項目任務。鼓勵和支持40歲以下(198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青年人才牽頭或參與申報本計劃項目,各主管部門推 薦項目中由青年人才擔任項目負責人和項目骨干的比例不低于 40%。有在研省科技計劃項目的項目負責人,不得牽頭申報本年 度省科技計劃項目(“揭榜掛帥”項目除外)。同一項目負責人 同一年度只能申報一項省科技計劃項目。參與指南編制的專家不 得牽頭或參與申報本計劃項目。
7.鼓勵項目申報單位采用租賃或共享專用儀器設備,對確 有需要利用財政資金或國有資本購置大型科學儀器的項目,申報 單位應說明所購置大型科學儀器的必要性并承諾遵守查重評議、開放共享等有關規定要求。
8.全面落實科研誠信及科研倫理要求。項目負責人和項目 申報單位均須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項目申報單位和個人誠信狀 況良好,無在懲戒執行期內的科研失信行為記錄和其他社會領域 嚴重失信行為記錄。在項目申報和立項過程中相關責任主體有抄 襲剽竊、弄虛作假、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失信行為的,將按《江 蘇省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作出相應處理。研究涉及人體、實驗動物、人工智能等屬于《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國 科發監〔2023〕167號)第二條所列范圍科技活動的項目,應按 要求進行科技倫理審查。
9.嚴格落實審核推薦責任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對申報材料 的真實性和合法性負有法人主體責任,嚴禁虛報項目、虛假出資、虛構事實及包裝項目等弄虛作假行為。項目主管部門應切實強化 審核推薦責任,對申報材料內容真實性進行嚴格把關,并會同同 級社會信用管理部門對項目申報單位社會信用情況進行審查。省 科技廳將會同駐廳紀檢監察組對項目主管部門審核推薦情況進 行抽查。
10.切實落實廉政風險防控要求。認真落實省科技廳黨組關 于全省科技管理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有關工作要求,嚴格遵守“六 項承諾”“八個嚴禁”規定,堅決把好關鍵環節和重點崗位的廉 政風險防控關口。對因“打招呼”“走關系”等請托行為所獲得 的項目,將撤銷立項資格,追回全部省資助經費,并對相關責任 人或單位進行嚴肅處理。
四、其他事項
1.啟用江蘇數字科技平臺。2025年省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和 評審工作將依托新建的江蘇數字科技平臺組織實施。根據政務服 務“一網通辦”要求,江蘇數字科技平臺統一使用蘇服碼賬號登 錄。沒有蘇服碼賬號的單位、個人,需在江蘇政務服務網進行注 冊。首次登錄江蘇數字科技平臺的單位和個人用戶,需輸入原江 蘇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平臺賬號信息進行綁定,經主管部門或所 在單位審核通過后方可進行項目申報;沒有原江蘇省科技計劃管 理信息平臺賬號的用戶不需綁定。
2.實行無紙化申報。申報材料在江蘇數字科技平臺 (https://j sszkj.kxj st.j iangsu.gov.cn/j s-home/home)提交,申報階 段不提供紙質版申報材料,項目申報單位及項目負責人科研誠信 承諾書打印掃描后,以附件形式上傳,其他項目附件材料應傳盡 傳。項目主管部門將推薦項目匯總表(附件3)及項目主管部門 科研誠信承諾書(均為紙質,一式兩份),加蓋單位公章后統一 報送至省科技計劃項目受理服務中心;其中,縣(市)科技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推薦的項目由設區市科技局統一填報項目匯 總表,連同項目主管部門科研誠信承諾書集中報送。地址:南京 市龍蟠路175號。
3.網上申報材料是后續形式(信用)審查、項目評審的依 據,經主管部門在線確認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報。2025年擬 立項目將在江蘇數字科技平臺進行公示,未立項項目不再另行通知。最終確定立項的項目,由項目主管部門通知承擔單位提交紙 質申報材料一式一份,申報材料統一用A4紙打印裝訂,按封面、項目信息表、單位信息表、項目申報書、績效目標申報表、相關 附件(合作協議、查新報告、有關證書、專利、項目負責人在職 證明、創新聯合體組建協議等)順序裝訂成冊(紙質封面,平裝 訂)。
4.項目申報材料網上填報截止時間為2025年3月27日17:30,主管部門網上審核推薦截止時間為2025年3月28日17:30,逾期不 予受理。推薦項目匯總表及項目主管部門科研誠信承諾書紙質材 料受理截止時間為2025年3月31日17:30,逾期不予受理。
5.聯系方式:
省科技廳農業科技和社會發展處張軍025-83362520
科技計劃項目受理服務中心王超群025-85485899
李旭紅025-85485920
附件:1.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項目 指南
2.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項目 績效目標申報表
3.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項目 推薦匯總表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財政廳
2025年2月25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1
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 (現代農業)項目指南
一、生物育種專題
圍繞精準高效基因編輯、人工智能設計育種、全基因組選擇 技術研發與特優質稻麥重大品種選育、耐鹽堿作物新品種創制和 高價值海水養殖魚類新品種選育等重點方向,加快前沿關鍵技術 突破,培育重大創新性新品種,推動實現高水平種業科技自立自 強。
1101人工智能設計育種技術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作物高質量基因型-表型數據不足、智能育種 模型缺乏等問題,研發作物重要基因的高通量突變體庫及高效表 型篩選技術,基于深度學習算法構建基因-農藝性狀預測 AI模型,結合蛋白結構解析預測優異基因,精準創制耐高溫、抗病蟲等高 產突破性主糧作物新種質。
考核指標:開發優異基因人工智能育種模型 1個;解析關鍵 蛋白晶體結構 5-8個;挖掘重大價值新基因 2-3個;創制耐高溫、抗病蟲等高產優質主糧作物新種質 5-10份。
1102作物高效精準基因編輯技術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我省創新性基因編輯技術研究滯后等問題,挖掘或設計多類型的堿基修飾酶,開發高效低脫靶精準編輯系統,研發 Kb級大片段高效精準定向插入替換技術,創制高產、抗逆、養分高效利用作物新種質。
考核指標:發掘或設計基因編輯新元件 1-2個,使編輯效率 提升至目前水平的 3倍以上;Kb級大片段精準定向插入效率達到 3%以上;創制高產、抗逆和養分高效的新種質 10-15份。
1103全基因組選擇技術研發與特優質稻麥新品種選育
研發內容:針對我省綠色特優質稻麥品種匱乏的現狀,開發 復雜性狀的全基因組選擇新方法,構建全基因組選擇育種平臺,培育優質、耐貯的新一代綠色優良食味粳稻品種。聚合優質弱筋、超低硬度、高粉質率等相關基因,培育突破性優質綠色軟質小麥 新品種。
考核指標:開發全基因組選擇新算法 1個,基因組選擇精度 達≥85%;水稻外觀品質優、米質達部標 1級,或食味值≥88分 的耐貯綠色優質食味品種 1-2個;小麥品質達到國標優質弱筋,相應食品評分達 85分以上的綠色優質小麥新品種 1-2個。
1104耐鹽堿糧油作物新品種選育
研發內容:針對我省中、高度鹽堿地(pH>8.0,全鹽含量 >0.4%)品種缺乏、單產低、品質差等問題,開展作物耐鹽性狀 高效精準鑒定技術研發,挖掘耐鹽、高產新基因并開發功能性分子標記,多基因聚合創制高產、耐鹽性狀的糧油作物新種質與新品種。
考核指標:鑒定耐鹽、高產糧油作物種質資源 8-10份,發掘 控制耐鹽基因 3-5個,開發功能分子標記 3-5個。創制高產、耐 鹽作物新種質 8-10份,選育適合中、高度鹽堿地作物新品種 2-3個,產量比主推品種提高 8%以上。
1105畜禽全景組學精準選育技術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我省畜禽重要經濟性狀關鍵基因挖掘不足、遺傳調控機制不明、育種資源短缺等問題,重點開展畜禽主導品 種重要性狀的精準測定及表型組數據庫構建,基于全景組學、系 統生物學及深度學習等技術,挖掘顯著影響目標性狀及抗病性形 成的重要候選基因及調控位點,解析性狀形成機制及性狀間互作 調控網絡,利用基因編輯、基因組選擇等精準育種技術,創制畜 禽育種新材料。
考核指標:挖掘與畜禽生產密切相關的遺傳調控及抗病性關 鍵位點10-12個,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的新基因資源4-5個,解析其 分子調控網絡4-5個,創制畜禽育種新材料3-4個。
1106適宜江蘇海域深遠海養殖魚類新品種選育
研發內容:針對江蘇海域適宜深遠海養殖魚類品種缺乏、現 有養殖對象耐低溫、抗病力差等問題,系統收集并篩選優質種質 資源,解析適宜深遠海養殖品種生長、耐低溫、抗病等經濟性狀 形成的遺傳基礎與調控機制,挖掘關鍵基因或調控通路,研發適 宜江蘇海域深遠海養殖模式的魚類優質新品種培育技術,建立集 優良種質收集、繁育、苗種生產以及深遠海網箱養殖技術體系。
考核指標:收集適合深遠海養殖品種的種質資源群體3-5個;鑒定與生長、耐低溫、抗病相關的關鍵基因或元件6個以上;研 發高通量表型測定技術系統1套,建立育種技術體系1套,培育適 合江蘇海域深遠海養殖模式的新品種(系)1-2個;建立養殖標 準技術體系1套,形成深遠海養殖技術標準1個。
1107灘涂高價值貝類新品種選育
研發內容:針對江蘇灘涂貝類良種覆蓋率低、種質退化等問 題,面向文蛤、青蛤等對象,圍繞生長、抗逆、營養品質等重要 經濟性狀,解析育種性狀形成的遺傳基礎與調控機制,發掘關鍵 基因或調控元件;采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等分子育種技術發掘優 良性狀分子標記,解析遺傳調控機理,選育灘涂高價值貝類新品 種,研究灘涂貝類家系制種技術,為灘涂貝類種業創新提供基礎 支撐。
考核指標:探明生長、抗性、營養品質等2-3個主要經濟性 狀形成的遺傳基礎與調控機制,研發灘涂高價值貝類育種、制種 技術1項,形成新品系1個,建立灘涂高價值貝類新品種選育和養 殖技術新體系1-2套。
二、智能裝備專題
圍繞信息感知、智能決策、精準作業和智慧管控等關鍵環節 重大技術需求,重點突破高精度農用傳感、種肥藥投入智能決策、高效能電驅動力、農機智能精準作業、設施果蔬高效生產及提質 保鮮等一批前沿關鍵技術,加快推動江蘇智能裝備產業發展。
2101農田高效精準平整作業智能裝備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平整要求高,而現有平 地機無作業路徑統籌規劃能力,有效作業率低、油耗高的問題,開展農田地貌車載式快速測繪、作業路徑統籌規劃、規劃路徑自 動導航跟蹤、路徑拆分與多機協同等技術研究,突破平地作業路 徑智能規劃與作業過程智能調控關鍵技術,創制農田高效精準平 整作業智能裝備。
考核指標:研制農田高效精準平整作業智能裝備3套,農田 地貌實時測繪誤差≤37.5px、平地機組無人駕駛曲線路徑跟蹤誤 差≤250px、土地平整度誤差≤75px,協同作業機組≥3臺套,與 現有激光/衛星平地機相比,綜合作業效率提升30%以上、油耗 降低20%以上。
2102種肥藥投入智能決策與無人機作業裝備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農用無人機種肥藥播施作業農情準確性差、決策精度低、作業效果評估難的問題,開展基于無人機平臺的苗 情信息快速獲取與定量解析、種肥藥投入量智能決策、變量作業 過程精準管控等技術研究,突破投入量智能決策與作業過程精準 管控關鍵技術,創制無人機農作管理云平臺,研發種肥藥投入智 能決策與無人機精準作業裝備。
考核指標:開發農情信息無人機快速感知與種肥藥投入量智 能決策應用軟件1-2套,農情感知精度≥85%;構建作業質量評 估模型3個,評價誤差≤5%;研制種肥藥投入智能決策與無人機精準作業裝備,基于北斗導航環境下的變量作業精度≥90%;相 同產量,種肥藥用量較傳統模式減少10%以上。
2103大田農情多源精準感知與關鍵裝備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大田農情信息獲取精度低、處理難的問題,開展農情信息多尺度智能感知、多源信息融合解析等技術研究,創制作物生命信息解析模型的圖譜合一傳感器,研發大田農情地 面巡檢機器人平臺及多源信息采集終端,研制大田農情多源精準 感知與關鍵裝備。
考核指標:研制非接觸式圖譜合一型作物生命信息傳感器 1-2套;研制水旱通用型大田農情地面巡檢機器人1套,自主導航 誤差≤62.5px、對行行駛誤差≤125px,農情感知精度≥85%。
2104設施園藝高效能電驅系統及智能動力裝備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現有電驅系統動力輸出弱、續航時間短、智 能化程度低等問題,設計分布式電機驅動底盤構型,研發低速大 扭矩電機和高能量密度驅動電池組及智能管理系統,開發適應多 種作業場景的高效電驅動控制系統及智能動力裝備,實現面向設 施園藝復雜行走-作業場景的自適應功率匹配與智能協同控制。
考核指標:研發設施園藝電動智能動力裝備1種,滿足旋耕 起壟等較大功耗作業需求,整機動力29.4-51.5kW,行走電機最 大輸出扭矩≥2200N·m,電驅動系統使用效率≥85%,單次續航 時間≥4h,設施自主導航誤差≤75px。
2105工廠化設施蔬菜高效栽培智慧管控系統與裝備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當前工廠化設施蔬菜垂直種植系統能耗高、自動化程度低的問題,開展新型低能耗溫室構型研究,研發“光 -溫-營養”耦合高效協同調控關鍵技術,構建設施蔬菜周年垂直 栽培數字模型,創制成套智能系統與裝備,實現基于模型驅動的 蔬菜垂直種植光、溫、水、肥全要素智能決策與無人化高效控制。
考核指標:優化蔬菜垂直種植周年生產低能耗溫室結構1種;構建溫室能耗數字模型和蔬菜生長發育數字模型,創制成套智能 系統與裝備1套;水肥利用效率提升35%以上,溫室能耗降低 20%-30%,生產效率提高50%以上。
2106果蔬高質保鮮新型材料與智能裝備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高值生鮮果蔬產后損耗大、供應鏈管控技術 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開展生鮮果蔬產后品質劣變機理、果蔬田間 快速熱傳導機制、新鮮度與品質及關鍵環境信息感知指示材料、保鮮新材料等研究,研制智能化超高效預冷設備和協同保鮮設 備,開發產后全供應鏈品質監測與物流區塊鏈系統,實現果蔬產 后品質保鮮與供應鏈品質信息的在線監管與溯源。
考核指標:研制智能化預冷設備1-2臺套,預冷速度提升15%以上;研發新鮮度感知材料及其智能集成標簽2-3種,檢測精度 90%以上;研制新型保鮮材料1-2種及協同保鮮設備1-2臺套,保 鮮時長增加30%以上;構建物流多源信息決策與貨架品質預測預 警技術體系1-2個,預測誤差降低25%以上。
三、未來食品專題
聚焦新質蛋白資源、合成生物等領域,重點突破新質蛋白資 源挖掘利用、食品基料的綠色高效生物合成、特殊場景未來食品 開發、新型食品風險因子高效識別與安全評價等前沿核心技術,推動未來食品生產新方式、新模式、新產品、新業態創新發展。
3101新質蛋白資源挖掘與利用技術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微生物蛋白、藻類蛋白、動物細胞蛋白等新 質蛋白資源挖掘不足、品質調控性差等瓶頸問題,研究不同來源 新質蛋白分子多組學挖掘技術和梯度化無廢棄高效制備技術,基 于構效關系開展新質蛋白加工和感官、營養及功能品質評價技術 研究,建立酶法合成、質構重組復配等分子改造策略,實現未來 新質蛋白與傳統蛋白的高度擬真性。
考核指標:開發新質蛋白資源加工、感官、營養及功能品質 評價技術5-6項;突破未來新質蛋白品質改造及重組復配關鍵技 術5-6項;復配創制未來新質蛋白原料6-8種,食用真菌等微生物 來源蛋白含量大于50%以上,必需氨基酸不低于45%。
3102未來功能食品基料的綠色高效生物合成關鍵技術研 發
研發內容:針對功能油脂、維生素、功能糖等營養素生物合 成效率低、生物制造過程智能化程度不高等問題,設計新型生物 合成途徑,搭建包含數據驅動的食品酶催化機制解析、高性能突 變預測、高通量虛擬篩選、應用屬性評價的食品酶全流程設計平 臺,開發全細胞數字模擬技術,建立基于不同基料結構特征的食品基料合成高效細胞工廠,實現未來功能食品基料的高效生物制 造。
考核指標:突破AI輔助的高性能食品酶設計改造、細胞工廠 合成調控網絡重構設計、生物制造過程智能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 不低于4項;創制高效合成DHA、EPA、維生素K2、維生素D3、2’-巖藻糖基乳糖、乳酰-N-新四糖等典型功能性基料的細胞工廠 不少于10個。
3103江蘇特色農產品高值加工利用技術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海洋產品、果蔬、食藥用菌等江蘇特色農產 品精深加工高值化高質產品匱乏、副產物利用不足、能耗和廢水 排放高等問題,研發特色農產品和副產物中特征營養及功能組分 的工業化連續分離和綠色高效生產技術,突破不同組分多維品質 的穩態化保護技術,實現基于分子包埋、多分子層乳化特征組分 精深加工產品的多維品質定向精準調控。
考核指標:突破江蘇特色農產品及其加工副產物中多糖、活 性蛋白、活性肽、多酚等特征性功能物質高效綠色制造、功能性 成分活性提升等關鍵技術不低于5項;其中活性多糖、蛋白、肽 等特征性功能物質提取率提升至70%以上,純度提高20%以上,損失率降至30%以內。
3104特殊場景未來食品開發技術研發
研發內容:圍繞在高強度運動、特殊作業任務人群對抗疲勞、抗應激營養因子的共性需求,精準挖掘適合特殊場景營養需求的關鍵功能成分,研究藥食同源食品中抗疲勞、抗應激、調節晝夜 節律協同功能簇挖掘及解析技術,研發適合特殊應用場景的功能 因子食品化智能定向控釋技術,開發具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 激、調節晝夜節律等功能的未來功能性食品的高維打印及可食用 機器人技術,滿足特定人群的差異化營養需求。
考核指標:挖掘藥食同源食品中抗饑餓、抗疲勞、抗應激、抗感染、調節晝夜節律等協同功能簇不少于20個;突破適合特殊 應用場景的功能因子食品化智能定向控釋技術5-6種。
3105未來食品潛在新型風險因子高效識別與安全評價技 術研發
研發內容:針對發酵原料及生物合成食品全鏈條面臨的多元 性風險因子引入風險,研究過敏原、食源性致病菌和新型毒素等 潛在危害因子的高通量識別技術,基于過敏原、食源性致病菌和 新型毒素等精準篩查與定量分析技術,探明不同風險因子的釋放 規律及在生物體內的移位途徑,開展未來食品中風險因子的多組 學分析和毒理學生物學效應系統評價,實現未來食品潛在危害和 風險因子高效精準識別。
考核指標:創制未來食品全鏈條風險因子高通量識別與精準 篩查新技術5項;建立大腸桿菌內毒素免疫刺激力構效關系,開 發的生物傳感和定性定量技術檢出限達μg/kg級。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財政廳關于印發《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pdf
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啟動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此次專項資金將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本次研發計劃......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本次研發計劃......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本次研發計劃......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和應急救援等領域的集成技術創新,為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江蘇省發布了《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社會發展領域)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以下......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和應急救援等領域的集成技術創新,為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江蘇省發布了《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社會發展領域)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以下......
關于提名202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提名何梁何利基金2025年度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要求,省科技廳根據提名限額實行擇優提名。......
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申報。本年度計劃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重點支持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聚焦戰略......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重大創新平臺計劃項目申報。該計劃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圍繞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資源共享與科技服務等領域,重點支持省實驗室......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江蘇省財政廳于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印發〈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根據通知,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將聚焦國家重點任務部署和江蘇省“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