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申報。本年度計劃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重點支持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聚焦戰略性新材料、集成電路、量子科技、新能源與儲能、合成生物等18個重點領域,開展應用基礎研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則涵蓋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專題和面上項目,旨在打造青年人才梯次培養體系。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財政廳 關于印發《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
各設區市、縣(市)科技局、財政局,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 部署要求,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 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2025年省基礎研究計劃將深入實施“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強化有組織基礎研究,培育壯大基礎研究人 才隊伍,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產出重 大原創性和顛覆性科技成果上走在前。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類別與申報條件
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申報按照基礎研究重點項目 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個類別組織,項目實施期一般為3年。
(一)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
面向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緊迫需求,圍繞重大科技前沿或產業 前瞻問題超前部署,從行業和產業發展實踐中凝練科學問題,開 展目標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基礎科學問題,努力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
1.省資助項目。按方向選人、按人定項目,遴選有能力有 潛力的科學家和優秀科研團隊,開展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 關,賦予項目負責人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更大經費支配權,更 大資源調度權。探索長周期穩定支持機制,到期后視進展情況給 予持續支持。每個指南方向原則上支持不超過3項,每項省資助 經費不超過500萬元。
2.省市聯合資助項目。建立健全與地方共同組織基礎研究 的新機制,調動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優勢科研力量開展創新 研究。項目牽頭申報單位或參與單位中,至少應有1家在聯合出 資的設區市轄區內。共同申報的,須提供合作協議,明確各單位 的目標任務、資金分配等。由省財政與相關設區市按1:1共同出 資,每個指南方向原則上支持不超過1項,每項省資助經費不超 過250萬元。
3.省企聯合資助項目。發揮企業“出題人”作用,從產業 發展和生產實踐中凝練科學問題,解決行業共性科學問題。采取定向委托方式組織,由省財政與企業按1:3共同出資,每個指南 方向原則上支持不超過1項,每項省資助經費不超過500萬元。
申報條件:項目申報人應具有博士學位或正高級專業技術職 務(職稱),在相關領域有較深學術造詣并取得卓越成績,組織協 調能力強,具有領軍才能。
(二)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分為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專題項目和面上項目兩個類別。其中,專題項目按照攀登項目、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優秀青年基金項目 和青年基金項目組織,打造青年人才成長的梯次培養體系。
1.攀登項目。重點支持極具發展潛力的青年拔尖人才,推 動探索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提出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催生 新學科、新領域、新范式。建立長周期穩定支持機制,實施期滿 后擇優予以接續支持。每項省資助經費不超過300萬元。
申報條件:項目申報人應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職稱),主持過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項目或其他同等級別科研項目,具有相關領域學術帶頭人的發展 潛力,已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層面同類項目資助 的不得申報。年齡不超過45周歲(198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優先支持40周歲以下申報人。
2.杰出青年基金項目。以培養國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A 類)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為目標,支持省內優秀青年科研人才圍 繞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目標導向的創新研究,打造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每項省資助經費不超過180萬元。
申報條件:項目申報人應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職稱)。主持過省級或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具體指:科技 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及省科技廳所有科技計劃項目;已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的不得申報。男性年齡不超過40周歲 (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女性年齡不超過43周歲(1982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優先支持38周歲以下申報人。
3.優秀青年基金項目。以培養造就優秀科研中堅力量為目 標,支持已有較好研究基礎的青年人才自主選題開展創新研究,培養一批有望進入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干。每項省資助經費不 超過50萬元。
申報條件:項目申報人應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職稱)。主持過國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或省青年基金項目,且 已順利結題;已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優秀青年科 學基金項目、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省優秀青年基金項目資助的 不得申報。男性年齡不超過38周歲(198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女性年齡不超過41周歲(1984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優先支持 35周歲以下申報人。
4.青年基金項目。以建設高水平基礎研究后備人才隊伍為 目標,支持科研起步階段的青年人才開展創新研究,培養青年人 員獨立主持科研項目的能力。每項省資助經費不超過20萬元。
申報條件:項目申報人應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職稱),未主持過省級及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男性年齡不超過 35周歲(199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女性年齡不超過38周歲 (1987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優先支持30周歲以下申報人。
5.面上項目。支持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凝練科學問題,探索科學規律,鼓勵原創性、非共識和交叉融合研究。每項省資 助經費不超過15萬元。
申報條件:項目申報人原則上應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專業技 術職務(職稱),以及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 經歷。
二、組織方式
1.項目申報由設區市科技局、縣(市)科技局、國家和省 級高新區管委會、省有關部門和單位等項目主管部門審核并擇優 推薦。在寧省屬單位的項目申報由省主管部門審核推薦;部省屬 本科層次高等學校項目申報由各高校負責審核并自主推薦;其他 項目按照屬地化原則,由所在地科技部門負責項目審核推薦。
2.支持省“應用基礎研究特區”建設。由蘇州實驗室圍繞 其承擔的國家戰略任務,擇優遴選2個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20個省青年基金項目推薦立項。省物理、應用數學科學研究中心申 報省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優秀青年基金項目不限項。
3.探索非共識項目篩選機制。由省“特區”面向全省發掘 具有原創性和顛覆性特點的非共識項目,經“特區”負責人實名推薦,出具推薦函,推薦專家對所推薦的非共識項目負有推薦審 查責任。被推薦人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周歲(1990年1月1日及以 后出生),每項資助20萬元左右,立項后納入省自然科學基金項 目管理。
4.推薦指標。重點項目,省資助項目每個單位每個專題推 薦不超過4項,省市聯合資助項目每個單位每個指南方向推薦不 超過2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攀登項目、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和面上項目各單位推薦申報數見附件3。青年 基金項目不限推薦名額,項目主管部門推薦項目時須強化組織、保證質量。
5.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給予全國重點實驗室、省基礎科學中 心、省實驗室等高能級基礎研究平臺推薦指標,在相應依托單位 推薦指標基礎上增加。
6.對解決行業重大關鍵科學問題的青年科技人才,可由建 有全國重點實驗室的企業舉薦,申報省杰出青年基金或優秀青年 基金項目。每個企業可舉薦1項,須認真出具推薦意見并闡明理 由,不得超額。舉薦項目仍按原途徑申報,不占用被舉薦人所在 單位或主管部門推薦名額。
7.落實省政府《江蘇省海洋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要求,加 強海洋產業原始創新,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單列江蘇海洋大學申報 名額。
8.項目申報受理截止前,存在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應結未結的單位,按照應結未結的項目數核減其2025年省自然科學基金 面上項目推薦指標。
三、申報要求
1.項目申報人作風學風優良,必須是江蘇境內企事業單位 正式在職人員,不得通過兼職單位或掛靠單位申報。省外科研人 員擔任省內新型研發機構的法定代表人,允許其作為項目負責人 申報項目。鼓勵與境外高水平科研實體開展基礎研究合作與交 流,支持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員申報項目。
2.申報項目的名稱和研究內容須符合計劃定位要求。重點 項目,申報項目的研究內容可涉及相關指南條目的全部或部分內 容。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圍繞重點領域申 報的項目。
3.鼓勵和支持青年人員申報本計劃項目。各單位推薦的重 點項目中,由40歲及以下(198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青年人才 擔任項目負責人和項目骨干的比例不低于50%。省自然科學基金 項目,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年輕人。
4.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經費管理實行“包干制”,不再編 制項目預算。項目負責人在承諾遵守科技倫理道德和作風學風誠 信要求、經費全部用于與本項目研究工作相關支出的基礎上,自 主合理安排經費使用。項目承擔單位制定項目經費“包干制”內 部管理規定,并報省科技廳備案。
5.關于申報限項相關要求。除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外,同一企業只能申報一項省科技計劃項目(定向組織項目除外)。有 在研省科技計劃項目的企業,可以申報除在研項目計劃類別以外 的省科技計劃項目(有本計劃在研重點項目的企業,不得申報 2025年度本計劃重點項目)。
有在研省科技計劃項目的負責人,不得牽頭申報本計劃項 目。同一項目負責人只能申報一項省科技計劃項目。不得將內容 相同或相近的項目重復申報省科技計劃項目,凡屬重復或同時申 報的,取消立項資格。
6.鼓勵項目申報單位租賃或共享專用儀器設備,對確有需 要利用財政資金或國有資本購置大型科學儀器的項目,申報單位 應說明所購置大型科學儀器的必要性并承諾遵守查重評議、開放 共享等有關規定要求。
7.項目研究要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傾 向,按照《關于改進科技評價破除“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 施(試行)》(蘇科監發〔2020〕135號)要求,注重標志性成 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
8.關于科研誠信及科研倫理要求。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申報 單位均須簽署科研誠信承諾書。項目申報單位和個人誠信狀況良 好,無在懲戒執行期內的科研失信行為記錄和其他社會領域嚴重 失信行為記錄。在項目申報和立項過程中相關責任主體有抄襲剽 竊、弄虛作假、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失信行為的,將按《江蘇省 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作出相應處理。研究涉及人體、實驗動物、人工智能等屬于《科技倫理審查辦法(試行)》(國科 發監〔2023〕167號)第二條所列范圍科技活動的項目,應按要 求進行科技倫理審查。
9.關于落實審核推薦責任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對申報材料的 真實性和合法性負有法人主體責任,嚴禁虛報項目、虛假出資、虛構事實及包裝項目等弄虛作假行為。項目主管部門應切實強化 審核推薦責任,對申報材料內容真實性進行嚴格把關,并會同同 級社會信用管理部門對項目申報單位社會信用情況進行審查。省 科技廳將會同駐廳紀檢監察組對項目主管部門審核推薦情況進行 抽查。
10.關于落實廉政風險防控要求。認真落實省科技廳黨組關 于全省科技管理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有關工作要求,嚴格遵守“六 項承諾”“八個嚴禁”規定,堅決把好關鍵環節和重點崗位的廉政 風險防控關口。對因“打招呼”“走關系”等請托行為所獲得的項 目,將撤銷立項資格,追回全部省資助經費,并對相關責任人或 單位進行嚴肅處理。
四、其它事項
1.關于啟用江蘇數字科技平臺。2025年省科技計劃項目申 報和評審工作將依托新建的江蘇數字科技平臺組織實施。根據政 務服務“一網通辦”要求,江蘇數字科技平臺統一使用蘇服碼賬 號登錄。沒有蘇服碼賬號的單位、個人,需在江蘇政務服務網進 行注冊。首次登錄江蘇數字科技平臺的單位和個人用戶,需輸入原江蘇省科技計劃管理信息平臺賬號信息進行綁定,經主管部門 或所在單位審核通過后方可進行項目申報;沒有原江蘇省科技計 劃管理信息平臺賬號的用戶不需綁定。
2.關于實行無紙化申報。申報材料在江蘇數字科技平臺 (https://j sszkj.kxj st.j iangsu.gov.cn/j s-home/home)提交,申報階段 不提供紙質版申報材料,項目申報單位及項目負責人科研誠信承 諾書打印掃描后,以附件形式上傳,其他項目附件材料應傳盡傳。項目主管部門將推薦項目匯總表及項目主管部門科研誠信承諾書 (均為紙質,一式兩份),加蓋單位公章后統一報送至省科技計劃 項目受理服務中心。地址:南京市龍蟠路175號。
3.網上填報的申報材料是形式(信用)審查、項目評審的 依據,經主管部門網上確認提交后,一律不予退回重報。2025年擬立項項目將在江蘇數字科技平臺進行公示,未立項項目不再 另行通知。本年度確定立項的項目,由項目主管部門通知項目承 擔單位提交紙質申報材料(一式一份),紙質申報材料通過江蘇 數字科技平臺“打印項目申報材料”打印,按封面、單位信息表、項目信息表、項目申報書、相關附件順序裝訂成冊(紙質封面,平裝訂),紙質材料和網上提交的內容須完全一致。
4.項目申報材料網上填報截止時間為2025年3月27日17:30,主管部門網上審核推薦截止時間為2025年3月28日17:30,推薦項 目匯總表及項目主管部門科研誠信承諾書報送截止時間為2025年3月31日17:30,逾期不予受理。
聯系人: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處范軍李亮章政
電話:025-83616056 83363439 83362665
聯系人:省科技計劃項目受理服務中心朱鴨梅周瑞瓊
阮俊
電話:025-85485923 85485921 85485984
附件:1.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指南
2.2025年度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
3.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推薦申報數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財政廳
2025年2月18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1
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指南
落實《江蘇省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要求,聚焦18個重點領域,針對未來產業培育、優勢產業升級和重點領域自主創新能 力提升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集中優勢力量,組織重大任務牽引的 應用基礎研究,力爭盡早實現重大原創突破。
一、省資助項目
1001戰略性新材料專題
針對戰略性新材料突破性和變革性發展需求,重點開展智能 設計新方法、性能調控新機制、基元序構新理論等基礎研究,提 升前沿材料創新策源能力。重點支持:(1)智能高分子、先進 復合材料等特種結構材料的極端條件原位表征方法與性能調控;(2)新型等級孔和石墨烯等高性能膜材料的精準構筑方法與性 能調控;(3)低維材料和多維超材料的智能設計原理及序構化 基礎研究;(4)新型鈣鈦礦、量子點、有機半導體等發光材料 的構筑方法和性能調控;(5)先進鐵電、磁電材料的高效設計 理論與物性調控。
1002集成電路專題
圍繞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高能效、智能化、多樣化、系統化 發展的需求,重點在新材料、新器件、新架構、新工具等方面形成重大突破,為超越摩爾定律提供原創理論和技術基礎。重點開 展:(1)氧化鎵異質集成芯片及其半導體光電器件的材料特性 調控和設計方法;(2)面向光電融合的光電芯片設計基礎;(3)新型半導體器件和集成芯片設計方法研究;(4)新需求驅動下 高精度高靈敏MEMS芯片、超維計算芯片等基礎理論;(5)基 于芯粒集成的波束調控、智能計算、系統熱管理等綜合設計方法。
1003量子科技專題
圍繞量子態測量和操控,在量子材料、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等重點領域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為量子技術快速 發展奠定物理基礎。重點開展:(1)低維量子材料物態調控機 制、智能器件工作機制與集成方法研究;(2)融合量子力學與 機器學習的量子材料精準設計與模擬;(3)面向理解復雜量子 系統演化規律的固態量子模擬器的構建理論與實驗研究;(4)室溫下高靈敏度固態量子測量機理研究;(5)大規模量子比特 集成理論與測控機理研究。
1004腦科學與類腦智能專題
圍繞腦認知原理解析、情緒情感及重大腦疾病機制、類腦計 算與腦機智能技術,重點在新機制、新算法、新架構、新器件、新工具、新范式等方面形成重大突破,為新一代人工智能、腦機 接口和人機融合技術提供原創理論。重點開展:(1)腦發育與 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基因機制與個性化腦神經智能調控研究;(2)類腦概念認知學習算法、新型類腦神經網絡架構、類腦神經形態軟硬件協同優化方法等研究;(3)柔性神經形態感知陣 列的曲面共形設計與人工突觸器件的可塑性調控原理;(4)基 于腦機接口新范式的高仿生腦類器官與類腦智能系統研究。
1005人工智能專題
在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與垂直行業小模型協同發展背景下,開展面向復雜環境的人工智能感知、認知、決策方法和人工智能 大模型研究,加快形成人工智能新型原創理論。重點聚焦:(1)多模態融合及生成式基礎模型理論;(2)多模態多層次具身智 能大模型構建基礎;(3)低空智聯網邊緣智能與空地協同理論;(4)高效健康行業構建模型融合和系統化方法;(5)復雜場景 工業智能模型組件協同理論。
1006未來網絡通信專題
圍繞未來移動信息網絡極致連接、通感算智控融合、空天地 融合的演進趨勢與創新需求,著力解決網絡架構、接入傳輸、融 合機理、基礎器件等方面的關鍵科學問題,為未來網絡通信提供 基礎理論支撐。重點開展:(1)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組網與內生 智能;(2)確定性無線接入與超高可靠傳輸理論方法;(3)面 向通信網絡的大模型訓練推理與群智決策理論方法;(4)太赫 茲通信關鍵器件與電磁環境數字孿生方法。
1007核心算法與未來計算專題
圍繞復雜智能系統的內在機理分析需求,重點在建模控制、決策推理、優化計算等方面取得突破,為復雜智能系統的準確高效和持續演進提供支撐。重點開展:(1)大模型驅動的復雜系 統中物理增強、知識嵌入、類腦因果分析等理論與方法;(2)云邊端融合新型計算架構、高效分布式多源協同學習與持續演進 等理論與方法;(3)集群系統中分布式彈性優化與實時規劃、自適應進化容錯博弈等調控機制與理論方法;(4)復雜黑箱系 統中大規模多目標優化、分布式強化學習、自適應仿真優化等理 論與方法。
1008先進制造專題
圍繞智能制造、極端制造、綠色制造與原子級制造等先進制 造理論創新需求,著力解決基礎材料制造、關鍵零部件設計、先 進機器人操控與集成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重點開展:(1)先進 材料和復雜基礎元件的跨尺度制造方法研究;(2)高端裝備的 關鍵零部件制造與控制理論研究;(3)極端環境、極端尺寸等 極端工況下的先進制造方法研究;(4)智能仿生機器人操控與 集群協同基礎理論研究。
1009新能源與儲能專題
圍繞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變革性現代能源體系重構需 求,重點在可再生能源高效轉化、綠色氫能制儲、高密度高安全 儲能等方面取得突破,為推進能源技術革命提供新理論支撐。重 點開展:(1)新一代光熱、光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高效轉化 機制及梯級利用方法研究;(2)低成本抗波動綠氫制取、安全 高效儲運及低成本高效利用新原理研究;(3)全固態電池、低成本液流電池等高密度快響應電化學儲能機理及寬域安全調控 方法研究;(4)新型相變儲能、熱化學儲能、壓縮氣體儲能等 大規模長時儲能新方法研究;(5)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能源系 統構建及多能互補增效方法研究。
1010干細胞研究與器官修復專題
針對重大疾病防診治,開展干細胞精準化研究,重點解決干 細胞演變分化、體內命運、移植修復以及類器官疾病模型等方面 的科學問題,探索疾病診療新策略與新模式。重點聚焦:(1)重大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干細胞時空分化異常新機制;(2)干 細胞及其類器官的體內示蹤及命運調控;(3)干細胞的工程化 改造、功能提升及多向分化潛能的調控方法;(4)基于干細胞 的器官形態與功能重建機制。
1011合成生物專題
圍繞合成生物系統可編程性、可調控性、可持續性和可擴展 性的發展需求,在模塊設計、智能控制、集體行為及協同機制等 方面形成重大突破,為推動生物系統與人工元件的高度融合提供 原創理論。重點開展:(1)藥物功效成分精準生物合成機制與 高效合成體系構建;(2)復雜水土環境中新污染物降解基因回 路設計;(3)生物凝聚體與微生物聚集體等集體行為的調控機 制與策略研究;(4)多功能反應器與細胞外基質的協同作用機 制與調控方法研究。
1012靶標組與原創藥物發現專題
針對重大疾病防治需求以及藥物研發關鍵節點,聚焦原創藥 物靶標、新成藥模式開展研究,為認識生命系統調控規律以及原 創藥物研發提供基礎與支撐。重點開展:(1)蛋白質動態翻譯 后修飾及化學干預;(2)免疫調控相關新靶標與化學干預;(3)數據驅動的天然藥物表型分析與靶標發現;(4)變革性蛋白偶 聯藥物;(5)冠狀病毒、病原體跨物種致病機制及干預策略。
二、聯合資助項目
圍繞區域發展重大需求,整合相關設區市、重點科技型企業 優勢創新資源,調動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優勢科研力量,開 展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關。
(一)戰略性新材料領域
1101類葉片蒸騰作用仿生材料設計及波譜特征控制研究
針對高光譜-熱紅外探測下重要目標隱身生存的迫切需求,開展類葉片蒸騰作用仿生材料結構設計、波譜調控及特征模擬研 究,構建高吸濕保水凝膠復合織物,闡明仿生材料結構與其水分 管控過程的構效關系,為仿生材料的設計與應用提供理論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無錫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02仿生晶態多孔材料光免疫調控基礎研究
針對腫瘤精準診療的重大需求,研究機器算法輔助開發光敏 仿生晶態多孔材料新方法、自旋軌道耦合新機制、晶態結構調控 光敏性能新原理、光免疫調控潛在靶點與信號通路及光免疫性能評估框架,為腫瘤光診療的臨床應用提供理論基礎。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300萬元,由省財政與 徐州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03鈣鈦礦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器件構筑基礎研究
面向新型顯示未來發展需求,研究鈣鈦礦發光材料設計與薄 膜可控制備新方法、高質量三維鈣鈦礦成膜結晶物化新機制和鈦 礦薄膜缺陷態形成與鈍化新原理,為高效、穩定三維鈣鈦礦發光 材料與器件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300萬元,由省財政與 常州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04片上集成可調諧二維單光子源關鍵材料與器件基礎研 究
針對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對高品質單光子源的需求,研究高 空間、高能量分辨的量子發光表征方法、二維材料單光子發射的 基本物理機制,探究二維單光子源界面精確控制策略和波長調諧 方法,為按需構建單光子源器件提供理論基礎。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蘇州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05智能光電感知材料與器件構筑基礎研究
針對光電材料大規模制備難、光電器件多參量探測難、光電 系統智能化感知難等問題,發展高質量光電材料制備新方法,闡 明材料可控生長機制,探尋多維光信息豐富度的獲取路徑,實現智能目標識別,為發展光子產業提供基礎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蘇州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06限域功能膜仿生結構設計及離子傳輸調控機制研究
面向高效選擇性傳輸領域對限域傳質膜的重大需求,研究精 細納米結構仿生限域功能膜離子傳輸新理論和分子層面的傳輸 動力學調控新機制,為高效、穩定的仿生超低能耗傳輸系統開發 及在膜分離和生命醫療等領域的前沿應用提供理論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蘇州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07基于飛秒激光的 III-V族半導體缺陷智能檢測機制與 方法研究
針對高分辨三維成像的發展需求,研究 III-V族化合物半導 體材料內部深層缺陷的檢測物理機理,發展一種基于飛秒激光誘 導熒光的三維缺陷識別與檢測方法,構建快速檢測與形態識別圖 像算法,為實現高分辨三維成像提供理論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300萬元,由省財政與 南通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08碳纖維增強熱塑復合材料激光原位連接機理研究
針對熱塑性復合材料高效整體化連接需求,開展基于動態光 束整形技術的激光能量時空調制策略、熱力耦合作用下熱塑復材 動態連接機理、激光原位連接工藝等基礎問題研究,為大型客機碳纖維增強熱塑復材機身的研制提供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300萬元,由省財政與 鎮江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二)電子信息領域
1109納米薄膜耦合調制理論與物性測量方法
針對集成電路納米薄膜物性精確測量的需求,研究納米尺度 下外場耦合加載機理和薄膜物性參數解耦測試等關鍵難題,建立 基于微機電系統芯片測試方法的多參數測量及耦合調制理論,為 未來集成電路納米薄膜功能化創新提供物性測量理論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南京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10面向未來民機空地多域智能協同機制與決策理論研究
針對未來民機空地多域態勢不一致、多主體協同決策不透明 的發展瓶頸,研究空地多域智能協同與決策理論,揭示復雜環境 下的空地多主體協同機制和多約束航空器決策方法,實現高密度 運行下的空地一致性認知和飛行全過程精準管控。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南京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11大算力處理器高動態高能效全集成供電機理研究
針對大算力處理器供電的高動態高能效全集成發展需求,重 點開展電流采樣、電壓控制策略、多模塊并聯擴展、熱平衡機制 等理論與方法研究,為突破未來高性能處理器的供電技術瓶頸提供基礎理論指導和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無錫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12水面重大運載裝備故障機理與自適應深度遷移學習診 斷機制研究
面向水面重大運載裝備安全運行與智能運維的重大需求,開 展特殊波動工況下裝備關鍵組件的故障機理混合解析模型、故障 多源信息融合與深度遷移學習診斷機制的理論方法研究,為構建 智能、安全、高效的裝備運維體系提供基礎理論支持。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無錫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13先進封裝中微納金屬鍵合機制研究
面向半導體芯片先進封裝的重大需求,構筑納米金屬材料燒 結體等效模型,探索探究合金材料在激光加熱過程中應力-應變 分布和互擴散動力學、多源誤差在激光輔助鍵合過程中的生成與 傳播機理等基礎問題,為高速、高精度、高良率激光輔助鍵合工 藝奠定理論基礎。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無錫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14空間機載激光通信系統在軌自主運行理論方法研究
面向“空天地”信息一體化需求,研究高動態自主快速建鏈、高精度穩定跟蹤、鏈路靈活切換、傳輸干擾抑制等理論方法,突破星間隨遇建鏈、靈活互聯與終端小型化、低功耗等關鍵瓶頸,為我國軍民兩用星鏈通信發展提供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300萬元,由省財政與 常州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15長距離纜基水下無線組網基礎研究
面向海洋探索對水下無線通信的迫切需求,開展水聲通信無 線組網、海底遠距離有線傳輸、海底遠程高壓供電等水下無線組 網關鍵理論研究,實現水上與水下穩定、可靠的信息交互,為水 下智能觀測理論技術發展奠定基礎。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蘇州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16衍射型光子卷積神經網絡芯片設計原理
針對高速計算芯片低功耗、低時延、高算力的迫切需求,基 于面向模擬光信號輸入的可集成光子卷積神經網絡架構,開展光 子卷積神經網絡的衍射極限突破機理、光子卷積神經網絡芯片設 計原理等研究,為實現光子卷積神經網絡芯片集成與應用提供理 論基礎。
省企聯合資助項目,采取定向委托方式組織,省科技廳在前 期工作基礎上,組織相關企業會同科研單位推薦領銜科學家。資 助經費不超過 2000萬元,由省財政與企業按 1:3共同出資。
(三)工程制造領域
1117低貴金屬電解制氫催化劑活性增強機制及穩定性提升方法
針對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開展新型低貴金屬 PEM電 解制氫催化劑構筑研究,揭示析氫性能與催化劑微結構的關系及 活性位動態演化機制,建立活性增強與穩定性提升的協同匹配方 法,為實現低成本規模化綠氫制取提供理論基礎。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南京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18零碳負熱水伏能量轉換機制及強化方法
圍繞零碳綠色能源的戰略需求,開展零碳負熱水伏能量轉化 機制研究,厘清固液界面水分子-離子-電子耦合輸運規律,提出 水伏器件性能及穩定性強化方法,為面向環境熱能收集的高效水 伏能量轉換技術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南京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19低能耗綠電適應性電解制氫原理
圍繞綠電適應性 AEM電解制氫需求,揭示電極反應動力學 及質荷傳輸機制,提出陰離子交換膜傳導性與穩定性協同強化方 法,建立雙極板多物理場耦合模型及電解槽群控算法模型,為實 現抗波動長壽命 AEM制氫提供理論與技術基礎。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500萬元,由省財政與 無錫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20二氧化碳快速礦化機制及增強調控方法
圍繞二氧化碳快速礦化與安全封存的重大需求,研究制約礦 化速率的主控因素,揭示反應-流動-致裂全尺度連續過程與體積 效應,建立礦化過程反演成像與定量評價方法,闡明二氧化碳快 速礦化動態反饋與增強調控機制,為深地碳封存提供理論支撐。
省市聯合資助項目,資助經費不超過 300萬元,由省財政與 徐州市財政按 1:1共同出資。
1121面向噸級低空長航時飛行的混合動力發動機基礎研究
針對噸級低空飛行器中遠距離飛行的長航時動力系統研制 需求,開展高效氣動和高增壓比壓氣機運行機理、熱電轉換效
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啟動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此次專項資金將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本次研發計劃......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和應急救援等領域的集成技術創新,為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江蘇省發布了《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社會發展領域)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以下......
關于提名202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提名何梁何利基金2025年度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要求,省科技廳根據提名限額實行擇優提名。......
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申報。本年度計劃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重點支持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聚焦戰略......
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申報。本年度計劃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重點支持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聚焦戰略......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重大創新平臺計劃項目申報。該計劃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圍繞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資源共享與科技服務等領域,重點支持省實驗室......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江蘇省財政廳于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印發〈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根據通知,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將聚焦國家重點任務部署和江蘇省“10+X......
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江蘇省財政廳聯合發布了《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通知明確,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將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強化有組織的基礎研究,......
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江蘇省財政廳聯合發布了《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通知明確,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將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強化有組織的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