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的例行動物監測期間在西河保護區內捕捉到的史島袋鼩 圖片來自Pat Hodgens
科學家發現,流浪貓捕獵正推動極危的史島袋鼩走向滅絕邊緣,這是一種小鼠大小的有袋類動物,僅生活在南澳洲的袋鼠島上。這項研究強調需緊急保護脆弱物種免受流浪貓捕殺,特別是在山火等自然災害之后。相關研究6月16日發表于《科學報告》。
估計袋鼠島僅存500只左右的史島袋鼩,該島位于南澳州海上。這個島嶼在2019-20年山火中遭受嚴重破壞,約98%的袋鼩棲息地被嚴重燒毀。流浪貓捕獵對許多澳洲本地物種造成了重大風險,但尚未確認貓對史島袋鼩是否構成威脅。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動物與獸醫科學學院的Louis Lignereux和同事調查了流浪貓捕食對史島袋鼩的影響,評估了2020年2-8月間在島上特別認定保護區捕獲的86只流浪貓的胃內容物和消化道。捕捉這些貓是國家流浪貓控制計劃的一部分,并依據南澳大利亞動物福利法執行了安樂死。作者在7只不同的貓(占取樣的貓的8.1%)消化系統內發現了8只史島袋鼩個體殘骸。
這些發現首次確認流浪貓確實捕獵史島袋鼩,而且鑒于在山火之后史島袋鼩本就所剩無幾,這表明它們捕獵這一物種十分高效。作者認為,小而孤立的種群、山火等自然災害以及引進獵食物種如流浪貓等綜合壓力,或導致這一脆弱物種走向滅絕。他們強調了在受威脅物種的棲息地區域持續控制流浪貓種群數量的必要性。
伴隨氣溫持續升高,在陜西榆林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群結隊的世界瀕危物種遺鷗覓食筑巢,繁衍后代。經陜西省動物研究所專家詳細統計,今年紅堿淖遺鷗繁殖數量達4980巢,比2022年增加210巢。陜西省動......
記者10日從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普氏原羚棲息地監測面積達639.08平方公里,對該物種棲息地監測已實現全覆蓋。普氏原羚是中國特有的哺乳動物中數量最少的物種,也是中國甚......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通訊-生物學》最新發表一篇生態環境保育研究論文指出,高于10米的人造大型河壩可能會導致鴨嘴獸種群的破碎化和隔離,并威脅到鴨嘴獸物種的長期生存。該論文稱,鴨嘴獸當前被列入......
2022年9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國家瀕科委)成立40周年座談會暨年度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家瀕科委主任陳宜瑜在致辭中表示,國家瀕科委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幾代科學家的無私奉獻、相關部門......
白鱘受到公眾廣泛關注,主要有兩次,都是在它被宣布滅絕的時候。第一次是在2020年1月,危起偉團隊在國際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發布論文,基于野外調查和白鱘誤捕記......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因生態學數據缺失而未予評估的物種中,有56%很可能存在滅絕風險。這項4日發表在英國《通訊·生物學》上的研究顯示,這類“數據缺乏物種”可能比IUCN評估過的其......
7月21日晚上,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這一中國的特有種和長江的旗艦物種,就這樣和我們無聲地說了再見。白鱘是長江里食物鏈的......
科威特科學中心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成功繁殖了兩條沙虎鯊幼鯊。科威特科學中心的科學家當天在哈瓦利省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盡管存在種種困難,科學中心還是確保了水族館內兩條沙虎鯊幼鯊的成功出生和存活。生物......
2022年4月的例行動物監測期間在西河保護區內捕捉到的史島袋鼩圖片來自PatHodgens科學家發現,流浪貓捕獵正推動極危的史島袋鼩走向滅絕邊緣,這是一種小鼠大小的有袋類動物,僅生活在南澳......
2022年4月的例行動物監測期間在西河保護區內捕捉到的史島袋鼩圖片來自PatHodgens科學家發現,流浪貓捕獵正推動極危的史島袋鼩走向滅絕邊緣,這是一種小鼠大小的有袋類動物,僅生活在南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