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4-08 09:37 原文鏈接: 測序牛人發布蛋白單分子測序技術

      人類生命的藍圖是三十億堿基對組成的人類基因組。而DNA編碼的蛋白質是幾乎所有生命過程的主要執行者。

      現在,美國亞利桑納州立大學Biodesign研究所的Stuart Lindsay及其同事,在納米孔DNA測序技術的基礎上,開發了能夠精確鑒定氨基酸的蛋白單分子測序技術。這一技術不僅可以用來在臨床上測序蛋白質和檢測新生物指標,還有望給醫療領域帶來徹底的改變,在單分子水平上精確監控患者對治療的應答情況。

      Lindsay及其團隊讓單鏈肽段穿過納米孔,納米孔兩邊的電極可記錄每個氨基酸通過時產生的電信號。他們使用一種機器學習算法,讓電腦能夠識別代表不同氨基酸的特征信號。這些信號可以作為可靠的指紋,幫助人們鑒別氨基酸的種類,以及氨基酸發生的微妙改變。

        從基因組到蛋白組

      蛋白對于細胞的生長、分化和修復至關重要,它們能夠催化化學反應,抵御疾病,具有各種各樣的重要功能。

      與線蟲等簡單生物相比,人類的基因數相對較少,不過科學家們鑒定的人類蛋白已經超過了十萬,而且不少人認為這些蛋白只是冰山一角。有限的基因數為何能形成如此大量的蛋白呢?這是因為蛋白能通過多種機制發生改變,選擇性剪切和翻譯后修飾就是其中兩個關鍵的過程。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一對金屬電極分隔在約兩納米的孔洞旁邊,當線性穿過這種納米孔的時候,每一個氨基酸都會完成一個電回路,并發出相應的電信號。而這樣的電信號可以幫助人們判斷,通過納米孔的是哪一個氨基酸。

      這一技術稱為recognition tunneling,原本是Lindsay等人開發的DNA單分子測序技術。“大約兩年前,我們的一次實驗室會議提出,可以嘗試將這一技術用于氨基酸測序,”Lindsay說。與DNA的四種堿基相比,用recognition tunneling鑒定組成蛋白的二十種氨基酸實際上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蛋白質單分子測序技術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可以幫助人們檢測被選擇性剪切或翻譯后修飾改變的微量蛋白。而這些蛋白往往是疾病研究所追尋的目標,用其他技術很難檢測得到。

      PCR技術能夠將樣品中微量的DNA快速擴增,但在蛋白研究領域還沒有這樣的技術,Lindsay強調。在這種情況下,能進行單分子水平上進行檢測的recognition tunneling,“將給蛋白質組學研究帶來一場徹底的變革”。

      這項研究為人們展示了一個,快速測序單個蛋白分子的低成本方法。據Lindsay介紹,該技術通過大約50種不同的信號特征來鑒定氨基酸,不過絕大多數鑒別只需要不到10個信號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recognition tunneling不僅能夠高度可信的鑒定氨基酸,區分翻譯后修飾的蛋白(肌氨酸)及其前體(甘氨酸),還能夠鑒別被稱為對映體的鏡像分子,以及質量相同但序列不同的分子。

      千元蛋白組?

      Lindsay的研究指出,可實現千元基因組測序的工具,也可以最終幫助人們完成千元蛋白質組測序。實際上,Lindsay認為這一里程碑離我們并不遙遠。

      目前,這一技術還需要使用復雜的實驗室儀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不過Lindsay和他的同事正在開發一個可以快速鑒定氨基酸和其他分析物的新設備,以便將低成本的蛋白質組測序真正推廣到臨床。

    相關文章

    黃麻納米纖維涂層實現水果綠色保鮮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可降解材料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聯合湖南農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等,利用麻類天然生物質材料,研制了一種黃麻納米纖維本征保鮮涂層,并成功應用于香蕉和芒果的貯藏,......

    工業大麻產量基因首次被發現

    記者6月22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研究發現第一個工業大麻產量基因,標志著大麻分子育種領域的重大突破。據介紹,該研究為提高工業大麻花葉及籽粒產量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培......

    科研人員研究表明:微塑料也可致脫發

    中新網合肥6月19日電(吳蘭靳瑾)記者19日從蚌埠醫科大學獲悉,該校第一附屬醫院整形燒傷科褚維偉副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表明:微塑料也是導致脫發的原因之一。脫發是困擾很多人的“頂級”難題,在遺傳、免疫、精......

    細胞用量大幅減少,新技術提升單分子DNA測序水平

    美國格拉德斯通研究所團隊開發了兩種新的單分子分析工具,可將所需的DNA量減少90%至95%。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遺傳學》雜志上,展示了這些工具如何幫助科學家解決他們以前無法回答的生物學問題......

    染色體異常引起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阻滯機制獲解析

    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研究員林戈課題組的一項新研究,首次在全染色體組水平解析了非整倍體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影響,為理解相關遺傳問題提供了新視角。6月5日,該成果發表于《自......

    袁隆平:稻田逐夢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5月22日前后,來自各地的民眾手持鮮花、稻穗,趕到位于湖南長沙的唐人萬壽園,深情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今年是袁隆平逝世3周年。這位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是我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

    研究利用環糊精等制備出超分子玻璃

    湖南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中南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環糊精等為原料,基于低共熔策略制備了超分子玻璃。近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上。超分子玻璃制備過程。......

    藥典委:《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二次公示

    近日,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了《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的第二次公示稿,以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公示期為一個月,從即日起至2024年7月1日結束。《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旨在為藥品微......

    華大智造2023年財報發布:核心測序業務穩步增30.31%

    華大智造近日公布了其2023年的財務報告,2023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29.11億元,較2022年的42.31億元降低了31.19%。營業總成本33.31億元,其中研發投入9.1億元,占總收入的31.2......

    最新研究:一顆小型主帶小行星確認被相接雙衛星環繞

    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環繞小型主帶小行星(152830)Dinkinesh的首個經確認的相接雙衛星(兩個天體緊密連接)的觀測......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