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5-23 09:19 原文鏈接: 海洋鹽度變化揭示近50年間全球水循環加強

      近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和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Paul J. Durack等通過建立全球表層海水鹽度與全球水循環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的關系,發現地球表面溫度每升高1℃,全球水循環強度增加8%±5%,并利用1950~2000年海洋表層海水鹽度變化,得出近50年由于地球表面溫度升高0.5℃導致全球水循環強度加劇0.4%的結論。

      全球水循環(蒸發和降水,E-P)強度的預測一直是科學研究的難題,其很大程度上因為長期監測的陸地蒸發量和降水量不能代表全球水循環的強度。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儲存了地球90%的水資源,并接受了地球80%的降雨量和90%的能量。而對于海洋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長期監測數據卻十分匱乏,且大部分數據源于近30年的衛星監測,其準確度有待商榷。因此,難以估算近幾十年全球水循環的強度變化。

      Paul J. Durack等將表層海水鹽度作為海洋水循環即全球水循環強度的指標,建立了表層海水鹽度(即轉變的全球水循環強度)與全球氣候變化的相關關系模型,并利用近50年的全球3500多個海域表層海水鹽度數據,預測氣候變化對全球水循環的影響。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加劇的大氣水循環的強度是當前氣候模型(耦合模式比較計劃第3期即CMIP3相關模型)所預測值的2倍,而基于溫度和大氣中能夠容納的水蒸氣量之間的關系的理論性預測,地球表面溫度每升高1℃,全球水循環強度增加8%±5%。

    相關文章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藻類學分會在深圳正式換屆

    4月27日至28日,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藻類學分會換屆大會暨第二十二次學術討論會在深圳召開。來自全國藻類學領域126家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近700名代表參加會議。藻類學分會負責人、華中師范大學......

    揭示臺灣以東渦流地形相互作用的能量特征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尹寶樹團隊在渦-流-地形相互作用過程中的跨尺度能量串級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于《物理海洋學雜志》。臺灣東北水深變化劇烈,多尺度動力過程復雜,該區域是太平洋西傳......

    科學家解釋中尺度渦海表熱力信號變化特征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曉峰團隊基于多源遙感和實測數據,系統揭示了全球海洋中尺度渦在運動過程中的海表熱力信號變化特征,并闡明其產生機理。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深海研究I》。封......

    印度季風區降水觸發西北太平洋極端海洋熱浪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全球海洋和氣候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春在團隊與中山大學副教授范漢杰合作,研究揭示了印度夏季風降水引發2022年7月西北太平洋極端海洋熱浪的物理機制。......

    基因編輯技術揭開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謎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藻類生理過程與精準分子育種團隊與合作者利用精準基因編輯技術揭示了海洋硅藻對種群密度信號的感知和傳遞機制。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學會雜志》上。陸地和海洋中的動物會通過......

    海洋牧場巨無霸“恒燚一號”平安出運

    4月3日,在海巡船的護航下,巨型駁船“黃船030”輪裝載深海養殖平臺“恒燚一號”在廣東惠來前詹港區安全出港,駛往湛江東海島海洋牧場規劃海域進行安裝使用,這標志粵東地區先進海工制造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海......

    痕量鋁影響海洋碳循環與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聯合多家單位在痕量鋁影響海洋碳循環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湖沼與海洋》。鋁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種環境與生物體中。然而,目前......

    2023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增長6%

    3月21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2023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9097億元,比上年增長6.0%,增速比國內生產總值高0.8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9%,比上年增加0.1個百分點。國家海洋信......

    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鄭小童團隊聯合國外學者在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提出,風驅動的海洋環流變化對熱帶太平洋變暖空間結構具有重要貢獻。這項新觀點發表于《自然-通訊》。......

    南海海洋所揭示全球海洋板塊多幕式進水率分布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間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日祥等,在海洋巖石圈水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進展,定量計算了全球海洋板塊水化率的分布,揭示了俯沖帶是海洋板塊,尤其是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