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等高校的科研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Hippocampal clock regulates memory retrieval via Dopamine and PKA-induced GluA1 phosphorylation”的文章,發現記憶重現與腦生物鐘相關,并在小鼠中鑒定出相關的特異性基因。
人的認知能力在一天中是不同的,在下午晚些時候至傍晚時分,記憶重現功能會顯著下降。目前尚不清楚局部腦生物鐘在記憶表現中的功能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由晝夜節律依賴性轉錄因子BMAL1控制的海馬時鐘調節了一天中記憶重現的時間。小鼠前腦或海馬體中可誘導的BMAL1負表達(dominant negative BMAL1,dnBMAL1),會干擾授時因子時間(Zeitgeber Time,ZT)8-12時海馬記憶重現,該表現與dnBMAL1小鼠海馬多巴胺cAMP信號的下調相關。具體包括多巴胺受體(Dopamine Receptors)D1-R和D5-R表達下降及受PKA(protein kinase A,蛋白激酶A)調控的GluA1-S845磷酸化程度降低。同時在dnBMAL1小鼠中,cAMP信號或D1/5Rs的藥理激活挽救了受損記憶的重現。更為重要的是,GluA1 S845A敲入小鼠顯示出與dnBMAL1小鼠相似的記憶重現缺陷。該研究將BMAL1與多巴胺受體的激活以及大腦中其他小信號分子的修飾聯系起來,并證明了通過D1/5R-cAMP-PKA介導的GluA1磷酸化對海馬時鐘進行調控的機制。
日升月落,晨昏交替,這些自然節律深刻影響著地球生命,形成了晝夜節律,即俗稱的生物鐘。生物鐘最早于1970年代發現,是生物為了適應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替而形成的一種節律性生命活動,這個無形的“時鐘”精密......
在果蠅機體中,生物鐘(晝夜節律鐘,circadianclocks)也控制著機體的脂肪代謝,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ofLipidResearch上題為“Thecircadianclock......
生物鐘的準確性和穩定性與健康息息相關。節律如果發生異常,可引發睡眠障礙、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嚴重時可導致腫瘤、糖尿病、精神異常等重大疾病的發生。大腦的視交叉上核(SCN)是生物鐘的指揮中樞,協調外周......
生物鐘作為植物細胞內在計時機制,通過協調基因表達的節律性和代謝穩態等,使植物更好地適應地球自轉和公轉引起的晝夜性和季節性環境變化。當植物內源生物鐘系統和外界光-暗周期相一致時,植物會獲得最佳生長,因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067.shtm......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黃巍團隊聯合中山大學教授肖仕和德國馬普學會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教授BerndMueller-Roeber,研究發現生物鐘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節律的新機制。相關研究發表于Jo......
光信號與生物鐘之間存在密切互作關系:一方面,光是重要的生物鐘授時因子,光信號通過與生物鐘核心振蕩器的多層級互作,馴導生物鐘,使植物生長和代謝的晝夜節律性與環境光周期同步,從而達到最優化的生長;另一方面......
眾所周知,晝夜節律是一種內源性的計時系統(生物鐘),大約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人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控制機體一系列生物過程,包括激素分泌、代謝循環和對病原體的免疫保護,也誘導了我們充滿節......
11月8日,《歐洲心臟雜志—數字健康》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晚上10點至11點之間睡覺與早睡或晚睡相比,患心臟病的風險更低。人體有一個24小時的內部時鐘,稱為晝夜節律,有助于調節身體和心理功能。該研究通......
如人類一樣,細胞也有“生物鐘”,會依據自然的“晝夜交替”周期來調節各類蛋白的高低表達,以此控制新陳代謝。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癌細胞卻“偷偷”在“加班”,能夠不顧晝夜節律來消耗大量營養物質,加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