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美國研究人員在美國最新一期《科學·信號傳導》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過度攝取高脂肪食物導致脂肪肝的發病機制。這一發現將有助于脂肪肝的預防和治療。
日本東北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開展的研究發現,肝臟細胞中有一種能促進脂肪合成的蛋白質“β-TRCP1”。實驗顯示,如果肝臟細胞中缺乏這種蛋白質,細胞內脂肪的合成量就會減少。
研究人員還比較了普通實驗鼠和體內缺乏這種蛋白質的實驗鼠在長期攝取高脂肪食物后肝臟脂肪的蓄積量。結果發現,普通實驗鼠已患上了脂肪肝,但體內缺乏這種蛋白質的實驗鼠并未患上脂肪肝。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將有助人們找到新的預防和治療脂肪肝的方法。
一種新發現的氨基酸化合物被發現成功地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表著向開發這種迅速蔓延的健康狀況的首個人類治療方法邁出了重要一步。密歇根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DT-109,一種基于甘......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中外科研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將開展臨床試驗。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細胞-代謝》月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種除酒精......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中外科研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將開展臨床試驗。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細胞-代謝》月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種除酒精......
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高糖高脂的西式飲食會改變消化道微生物群的組成,使有害代謝物產量增加,導致非酒精性脂肪肝,抗生素治療可以緩解病情。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硬化、肝癌等的重要誘因,美國密蘇里大學哥......
快餐消費在美國非常普遍,而且其與人群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linical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上題為“Quantifyingt......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李尹雄課題組聯合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合作者,在代謝性脂肪肝病的研究中取得進展,闡明了高脂飲食誘導肝內DKK1升高進而促進肝脂肪變性的病理基礎。DKK1通......
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最重要的病因,隨著肥胖癥的全球大流行,NAFLD的發病率也隨之快速升高,現在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慢性肝臟疾病。如果不加干預,NAFLD將可能進展至肝臟纖維化,甚至慢性肝病......
12月16日,最新一期《科學·轉化醫學》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教授李紅良團隊的兩篇研究論文。該研究突破了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方面的國際研究瓶頸,解決了靶向治療副作用的重大難題......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包括一系列肝損傷,從單純脂肪變性到非酒精性肝炎(NASH),后者可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HCC)。目前,NAFLD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除非存在繼發性飲食或化學肝毒性損傷,常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楊武林課題組在腫瘤發生機制領域取得新進展,發現促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發生惡性轉變的代謝調控機制。脂肪肝是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常見肝臟病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