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資助下,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用植物研究中心教授吳鴻團隊聯合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總結了藥用植物天然產物研究的最新進展,概述了新興的生物科技對于相關研究和產業的驅動,并對未來藥用植物生物學領域的研究趨勢和前景進行了展望。相關綜述文章近日在線發表于Horticulture Research。
該綜述重點對三類植物天然產物(酚類、萜類、生物堿)的生物合成通路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概述了藥用植物天然產物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中的應用,并介紹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植物天然產物在近年的新冠全球大流行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該綜述提出了植物天然產物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即對相關生物合成通路的解析,并對前、后基因組時代對該問題的研究策略進行了總結,以多個研究實例闡述了測序技術、數據分析技術對相關研究領域的推動作用。
前基因組時代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同位素標記和正向遺傳學,這些研究主要關注鑒定編碼某部分通路的單個基因。但由于完整通路的復雜性,這些研究往往不能解析通路組件和重建合成過程。隨著后基因組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藥用植物的基因組、轉錄組、代謝組等數據得到采集和挖掘,高通量數據分析挖掘和實驗驗證結合的研究策略成為了解析植物天然產物合成通路、調控網絡和演化規律的常規方法。
該綜述還介紹了最新的生物工程技術對藥用植物天然產物應用的重要變革。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為精準育種和實現植物天然產物產業化生產提供了工具和基礎,以微生物“細胞工廠”為基礎的合成生物學技術則為植物天然產物的大量生產帶來了更綠色、高效的新選擇。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的郭立研究員、陳為凱助理研究員、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的姚輝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郭立和吳鴻為共同通訊作者,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王戌梅、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徐志超、華南農業大學博士生葉鵬和張思勝參與了論文的完成。
一轉眼,已經10年了。看著發表在《自然-合成》上的研究工作,雷曉光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那個天然產物合成領域的“巔峰難題”“終極挑戰”,終于被他們攻克了。10年前,35歲的雷曉光揮別工作6年的北京生命科......
近日,EnvedaBiosciences宣布完成6800萬美元的股權和債權融資。本輪融資由Dimension領投,多家新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包括FPV,JazzVenturePa......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資助下,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用植物研究中心教授吳鴻團隊聯合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總結了藥用植物天然產物研究的最新進展,概述......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資助下,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藥用植物研究中心教授吳鴻團隊聯合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合作,總結了藥用植物天然產物研究的最新進展,概述......
硒(Selenium)是一種非金屬元素,是動物體必需的營養元素。目前,可通過硒代半胱氨酸和2-硒尿苷將硒引入蛋白質和核酸中,但含硒小分子的生物合成途徑仍待解析。近日,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發表了題為“B......
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張永亮教授/習欠云教授課題組陳星平博士在探究動物miRNA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研究分別發表于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
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發展迅速,大量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被挖掘和報道。核糖體肽類天然產物由于其獨特的生物合成邏輯、新穎復雜的化學結構和多樣的生物、生理活性......
自然界中酶促反應對有機官能團反應性的精妙控制,激勵合成化學家不斷拓展和延伸研究的邊界。鑒于研究團隊在復雜天然產物仿生合成領域創新性的成果,上海有機所洪然課題組受邀在美國化學會AccountsofChe......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微生物天然產物農藥研究組發表綜述文章,系統闡述了放線菌聚酮類天然產物農藥發現及其產品創制的重要策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生物技術新觀點(CurrentOpinioni......
含氯天然產物因其獨特的生物活性受到有機合成化學家的關注,同時含氯甾體藥物作為一類重要的合成甾體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因此發展高效的合成策略實現含氯甾體分子的簡潔、精準合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Clio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