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創新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植物病原細菌丁香假單胞菌(Pst DC3000)通過激活植物茉莉酸信號來抑制水楊酸信號,從而抵御植物免疫、促進病原菌侵染的分子機制,這為進一步理解植物與病原菌互作提供了理論基礎。
病原菌可通過操控植物不同激素信號來抑制寄主免疫,從而達到成功侵染的目的。茉莉酸和水楊酸是植物體內兩種重要的防御激素,二者拮抗調控關系賦予植物能夠靈活防御不同的病原菌。Pst DC3000是研究植物病害的模式細菌,該菌在侵染過程中通過激活寄主茉莉酸信號來抑制水楊酸信號,但Pst DC3000如何操控兩種激素信號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該團隊研究發現,植物轉錄因子ZAT18被Pst DC3000侵染誘導表達,并直接受到茉莉酸信號通路核心轉錄因子MYC2的靶標調控。遺傳分析證明,功能缺失突變體抗病性增強,而過表達植株則對病原菌超敏感。深入研究發現,ZAT18直接結合下游靶基因EDS1啟動子并抑制其轉錄表達和水楊酸積累,從而負調控植物免疫。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nph.17870
在植物免疫研究中,NLR抗病蛋白(核苷酸結合和富亮氨酸重復序列受體)是植物抵御病原體入侵的關鍵組成部分。這些蛋白通過識別病原體分泌的效應因子,誘導NLR的寡聚化形成抗病小體,并通過調節細胞質內的鈣離子......
當植物免疫系統監測到有病原菌入侵時,植物免疫受體蛋白就像“哨兵”一樣活躍起來,調動機體啟動免疫反應。但是,植物免疫受體蛋白究竟是如何被激活的,一直成謎。9月21日晚,南京農業大學王源超教授團隊和清華大......
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農學院單衛星教授課題組發現并揭示出參與線粒體RNA加工的PPR蛋白RTP7及其調控植物免疫的分子機制,系統證明了線粒體活性氧(mROS)參與調控植物對多種不同類型病原菌的廣......
近日,《新植物學家》(NewPhytologist)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創新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植物病原細菌丁香假單胞菌(PstDC3000)通過激活植物茉......
近日,《新植物學家》(NewPhytologist)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創新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植物病原細菌丁香假單胞菌(PstDC3000)通過激活植物茉......
近日從蘭州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黎家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類受體蛋白激酶(BAK1)缺失后觸發植物免疫自激活的分子機理,并解釋了其生物學意義,在植物免疫領......
傳統種群生態學認為生物群落由捕食者(predators)、獵物(Prey)和競爭者(competitors)組成。寄生性病原,在生態學研究中常常被忽略。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因素的改變,生態學家開始重......
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構成的植物葉表皮上的開孔,可響應環境因子刺激控制植物氣體交換和水分蒸騰。作為植物表面的天然開孔,氣孔也是許多病原菌入侵的通道。然而,植物可以主動關閉氣孔來阻止病原菌的入侵,這一抗病......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胡玉欣團隊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發現TCP轉錄因子參與溫度調控的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揭示了一條環境溫度調控植物免疫的分子途徑,進一步增進了人們對環境溫度調控......
大麗輪枝菌是一種具有廣泛寄主的土傳植物病原真菌,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嚴重的黃萎病害,每年對我國棉花生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與絕大多數病原微生物一樣,該真菌依賴于其分泌的效應分子(effector,或效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