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術期刊一年只能發表論文248萬篇,而背有論文發表指標的人數達到1180萬。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昨日向本報披露,濫下論文指示,導致了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等種種亂象。
沈陽和他的團隊開展了3年多的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專題研究。昨日,他拿出其中一組數據:我國現有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權威期刊約9468種;查詢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可知,我國國內2008年發表于期刊和學術會議的論文約有248萬篇。
另一組數據是:我國每年有100萬高校教師、約100萬在校碩士生和博士生、超過30萬科學研究人員、500萬以上工程技術人員特別是國企工程技術人員、70萬農業技術人員、360萬以上衛生行業技術人員有論文發表需求,合計超過1180萬人。
排除部分人員非每年必須發表因素,每年仍有數百萬人有發表需求,卻注定沒有機會。這數百萬人中,相當比例迫于畢業、評職稱期限臨近,具有剛性的論文發表需求,只能求助于網上或網下的論文買賣市場和非法學術期刊解決。
研究表明,包括非法期刊在內,我國買賣論文已經形成產業,2009年規模達10億元。
沈陽說,明知期刊容量有限,全國大大小小的高校、科研單位、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為何還要給學生、科研人員、公務員甚至普通職員下達嚴苛的論文發表指標?
懼于反剽竊軟件轉而購買論文
全國論文買賣去年銷售額近10億
本報訊(記者萬建輝)買賣論文市場分為高額贏利性版面費市場、非法學術期刊市場、代寫論文市場、代發論文市場、論文榮譽市場。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沈陽昨日介紹,為研究,他們與非法論文中介網站QQ交流,同時通過網絡搜索引擎方法統計。2008年6月2日,互聯網上中文僅“代寫論文”一個關鍵詞搜索量超過3.5萬次,這是他的研究團隊近年網絡監控該數據的峰值。
代寫論文市場最火爆的時候,為何與大學生臨近畢業離校幾乎同期?沈陽分析,代寫市場的買家中,高校本科、專科畢業生占很大比例。賣家及槍手很多是在校碩士生和博士生,數量龐大的本科、專科生買家群體因論文只需提交校方審核答辯,無須發表,因而沒算進1180萬有論文發表需求隊伍。但他們無疑是買賣論文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反剽竊軟件今年上半年在全國高校大面積推廣,抄襲論文風險大增。抑制剽竊論文行為的同時,客觀上帶來更多買家尋求論文代寫中介,或直接聯系槍手買論文。同時,論文代寫市場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如中介和槍手們承諾論文質量有保障,還保證論文具有原創性,不會被反剽竊軟件測出,這些都助推了2009年論文代寫市場的活躍。
再看看論文代發市場。這里,不僅非法期刊代發買家提交的論文;只要付費,大批正規學術期刊也發表買家從非法網站、中介、槍手處買來的論文。由于論文代發市場營銷模式更便利,他們贏得更多回頭客。
論文榮譽市場更是令人瞠目。花上800元人民幣或更多,賣方能為買方提供論文的國家級評獎(這些評獎大部分都是虛假評價),包括蓋章的評審鑒定和獎狀證書。
沈陽介紹,據他的研究團隊統計估算,2007年我國買賣論文“產業”規模約為1.8億元;到2009年,其規模已膨脹5.5倍,論文買賣的銷售額近10億元。
1本非法期刊年純利72萬
作者不少來自重點大學
本報訊(記者萬建輝)沈陽昨日介紹,根據他的研究團隊網上調查和實地走訪,他們總結出虛假期刊具有以下特征:內容龐雜,行文不規范,如英文譯名不準確等;在形式上,期刊較厚,字體超小,不宜閱讀,沒有廣告。正規雜志為彌補收入不足,會有適當的廣告;而非法期刊為掩人耳目,一般不拉廣告。
據分析,平均每一本這樣的期刊刊載169篇論文。從169名論文第一作者分布看,高校是主動或被動上當受騙的“重災區”。統計第一作者工作單位發現,不少來自國內重點大學。
用反剽竊軟件查詢,2007年的樣本數據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襲,24%的論文為部分抄襲,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襲。
虛假期刊厚度平均為256頁。以1個頁面收費300元計算,整本期刊可收費76800元。為使利潤最大化,不法分子還進行論文評獎,要求用戶附上數百元以參加論文評獎;此部分收入大約每期可增加5000元左右。扣除成本,1期雜志利潤為60040元;如果1年印12期,當年利潤約為72萬元。
這些非法期刊湊夠論文就開印。有些非法期刊社只有兩個工作人員,卻能同時印刷十幾種非法學術期刊,所牟取的非法年利潤超過700萬元。
為驗證某些非法期刊的發行情況,團隊利用搜索引擎進行搜索,以“中國××雜志”,在Google中搜索,返回頁面達到1.8萬項;以非法期刊的出版機構“中國××研究會”為搜索詞,返回頁面達到29100項;以“中國××××研究會獲獎”為關鍵詞,返回結果為699項。
經手工統計發現,獲獎者遍及全國各地;各地教育機構都以獲獎為榮,并未細查期刊真假。1本非法期刊就有如此多的返回結果和社會影響,可見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對當今中國的數字出版和學術秩序已構成很大威脅。
更多閱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588.shtm就在6月,日本學者藤井善隆讓出了占據多年的“王位”,德國學者JoachimBoldt......
今日,一些微信圈群和網絡社交平臺有傳言稱,重慶沙坪壩區天星橋街道荔枝園小區核酸檢測造假。經核實,真相如下:11月21日上午,天星橋街道荔枝園小區2名居民單管核酸采樣檢測結果呈陽性(系混管發現異常,單采......
美國心理學家拉塞爾?沃恩(RussellWarne)于2022年1月在他的博客中披露了一件令他震驚的科學“發現”。他寫道,“盡管我很熟悉這個領域的歷史,但我此前從未聽說過這個案例。”上個世紀80年代,......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精神,持續深入開展科研誠信建設,對涉及國家自然......
一篇學術造假論文,撤稿是其“命運”的終結嗎?至少現實不是這樣,它還可能反復被后續發表的論文所引用,繼續誤導研究。美國著名麻醉學家斯科特·魯本(ScottReuben)學術欺詐案曾轟動一時。他至少有20......
編譯|劉如楠操縱、偽造實驗數據長達12年之久,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薩姆森·雅各布(SamsonJacob)仍然熬到了名譽教授的榮休身份。而學校的一項學術不端調查,卻讓他名譽掃地。據撤稿觀察(Retrac......
牙科專家發表機械工程領域的論文,醫學、經濟、金融領域專家發表流體力學相關論文……正常學者真能如此跨界做研究嗎?近日,知名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Reports)接連對該刊兩篇論文......
近年來,圖片造假可謂是最易發生學術不端行為的重災區,因此導致的撤稿風波一浪高過一浪。針對目前覆蓋范圍最廣的撤稿觀察網站(RetractionWatch)的案例分析顯示,截至2021年1月20日,以圖表......
從加入實驗室的早期階段開始,就開始了造假行為。在其后4年多時間里,偽造了極其龐大的數據。因為害怕被揭露,扔掉實驗室筆記本以掩蓋罪責……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學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Yano)被校方調......
從加入實驗室的早期階段開始,就開始了造假行為。在其后4年多時間里,偽造了極其龐大的數據。因為害怕被揭露,扔掉實驗室筆記本以掩蓋罪責……日前,日本名古屋大學前研究生矢野裕太(YuutaYano)被校方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