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日本多家研究機構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宣稱,他們開發出的一種三結薄膜硅太陽能電池獲得了13.6%的穩定轉化效率,成功打破了此前報道的13.44%的世界紀錄。研究人員稱,如果進行一些合理化改進,其效率可達14%以上。相關論文發表在《應用物理快報》雜志上。
該研究小組由日本最大的幾個研究中心抽調的人員組成,其中包括先進工業科學和技術研究所(AIST)、光伏發電技術研究協會(PVTEC)、夏普、松下和三菱。
AIST研究員佐井田村說,新研究獲得了兩個重要成果。一是開發出具有先進光捕獲能力的薄膜硅太陽能電池;二是在只有4微米厚的微晶吸收層上實現了每平方厘米34.1毫安的光電流密度。
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有多種不同類型,通常不同類型效率之間很難進行直接比較。這個研究使用的是穩定的光電轉換效率(PCE)。
佐井田村指出,太陽能電池只要暴露在光照、濕度、溫度等條件下,轉換效率就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衰減,因此大多數太陽能電池都通過“初始”效率來進行評價。如果電池是像晶體硅這樣的材料,性能上還相對穩定;而如果涉及無定形硅即非晶硅,情況將完全不同,在經過暴曬后其導電性能會顯著衰退,這種特性被稱為SWE效應。
許多因素都可能導致光誘導降解硅太陽能電池,一種應對措施是在襯底采用蜂窩結構。此前蜂窩狀紋理大多用于單結太陽能電池,其僅由一個半導體材料制成,只吸收一個波長的光。而在新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這種結構同樣可用于多結太陽能電池,這類電池可以吸收多個波長的光,比單結電池具有更優異的陷光性能。為進一步提高效率,他們還對蜂窩紋理進行了精細的控制,并加入了一種蛾眼結構的防反射膜。
為了作出公正的比較,研究人員對暴露在陽光中一段時間的太陽能電池進行測試。結果表明,這種電池的初始效率可達14.5%,穩定效率也有13.6%。
盡管刷新了一項新的紀錄,研究人員認為該電池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在提高太陽能電池頂部層的性能,并解決光譜失配問題之后,其穩定效率將有望突破14%。
本文核心數據:全釩液流電池產業鏈;全釩液流電池主要投產項目布局1、全釩液流電池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產業重心位于中上游全釩液流電池產業鏈上游主要涉及釩資源的開采與冶煉,中游則進行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的設......
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通過不同價態的金屬釩離子相互轉化實現電能的存儲與釋放,具有本質安全、設計靈活、成熟度高的特點。該技術是雙碳戰略下國家電力系統長時儲能領域首選的電化學儲能技術路線。“新一代100MW......
科技日報合肥4月10日電(記者吳長鋒)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宋禮教授團隊,基于插層型鋅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同步輻射譜學表征,提出了插層劑誘導軌道占據的概念,開發出具有快......
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細胞內部基因表達的錯誤率越來越高,無法正常合成蛋白質,可能是細胞停止分裂、陷入衰老狀態的原因。這項成果由美國國家老齡問題研究所等機構的人員取得,有望為研發抗衰老藥物提供新靶點,相......
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熱帶作物學院教授王守創團隊繪制出首個番茄的群體級別表觀遺傳變異圖譜。通過研究,他們發現,在番茄育種歷史過程中,群體DNA甲基化在多個維度上發生了巨大變異。相關研究為番茄遺傳改良......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研究組(504組)楊維慎研究員和朱凱月副研究員團隊在堿性鎳鋅電池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提出了一種新型正極的設計策略,通過在氫氧化鎳正極上負載氧還原......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22年度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的通知》,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建設,這標志著該校在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上取得了新突破。據悉,“有機新物質......
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納米能源中心李炫華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室溫自交聯的氟硅聚合物凝膠,實現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室溫快速無損封裝。此外,團隊提出的封裝策略有效地促進了傳熱并減輕了熱量積累對封裝器件的潛在影......
在聯合國2023年水事會議前夕,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世界正面臨嚴重水資源危機,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應將短缺40%,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會出現更嚴重短缺。報告指出,各國必須將水資源視作一項全球共同......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所長王凡團隊聯合中科院大氣所在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氣候學報》雜志上。 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全球變暖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