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神舟十四號飛船從天宮返回的2萬粒馬鈴薯種子經過催芽,目前迎來首個種植季。
在位于山東德州的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幾天,科研人員正在指導工人對上萬株馬鈴薯“實生苗”進行移栽。
與傳統育種相比,航天育種最大優勢在于變異率高、育種周期短,有可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培育出高產、早熟、抗病等性狀優良的種質資源。
去年,經專家評審、遴選,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自有的2800余份馬鈴薯種質資源中,優選了20個優良組合的2萬粒馬鈴薯種子,搭乘神舟十四號飛船進入中國“天宮”空間站駐留實驗。
馬鈴薯作為我國第四大主糧,種植面積廣、產量高。近年來,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積極開展馬鈴薯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馬鈴薯新品種“希森6號”,在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500萬畝,在中亞、北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推廣面積超過3萬畝,入列《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下一步,瞄準“航天育種”,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將申請開展一系列實驗。
“兩岸攜行共望星空”航天科普展,29日在廈門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啟幕,神舟十四號返回艙、降落傘、航天服等航天實物,天和核心艙1:1模型等一件件珍稀展品亮相此次科普展,全面展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年發展成就......
搭乘神舟十四號飛船從天宮返回的2萬粒馬鈴薯種子經過催芽,目前迎來首個種植季。在位于山東德州的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幾天,科研人員正在指導工人對上萬株馬鈴薯“實生苗”進行移栽。與傳統育種相比,航......
搭乘神舟十四號飛船從天宮返回的2萬粒馬鈴薯種子經過催芽,目前迎來首個種植季。在位于山東德州的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幾天,科研人員正在指導工人對上萬株馬鈴薯“實生苗”進行移栽。與傳統育種相比,航......
2022年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炎炎夏日到皚皚寒冬,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順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創造了多項“首次”。讓我們追尋神舟......
神舟十四號已經帶著三名航天員返回地面。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神舟飛船要經歷關鍵的四步,一起回顧↓第一步是進行軌返分離和返回制動。在不到三分鐘的時間里,神舟飛船要完成一系列動作。首先是第......
占康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即將返回。在太空出差半年,他們“回家”后第一頓飯吃啥?中國航天員中心神舟十四號任務著陸場試驗隊責任總師徐沖,在12月3......
中新社北京12月3日電(馬帥莎)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于12月4日返回地球。自今年6月5日入駐中國空間站以來,三名航天員在軌任務安排飽滿,可以說是空間站任務實施以來的“最忙乘組”。 “神十四......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即將返回。與以往相比,這次的返回任務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兩艘載人飛船都在空間站停靠,那么,這樣一個特點又會對返回任務帶來哪些挑戰呢?總臺央視記者吳天白:從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中國航天員乘組完成首次在軌交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于今日返回。東風著陸場及各參試系統也已經做好準備,迎接航天員回家。跟隨記者的鏡頭,走進航天員“腳踏實地”......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中國航天員乘組完成首次在軌交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于今日返回東風著陸場。目前,東風著陸場及各參試系統也已經做好準備,迎接航天員回家。距地面約400公里的空間站回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