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DNA折紙技術成功折疊蛋白質
“折紙”是指通過生物工程手段將蛋白質從一條連續鏈折疊成三維結構,這是《自然—化學生物學》上一篇文章的研究發現。
DNA 折紙是一種利用特定堿基來設計大量不同的結構,如笑臉、大學校徽和各種盒子等的DNA技術,該技術已經為科學家創造智能材料和研究弄清各種原子間作用力提供了靈感。蛋白質組裝也已被拿來進行研究,只不過目前的實驗水平僅能讓多個短的蛋白片段發生相互作用以形成較大一點的結構。
斯洛文尼亞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合作,通過實驗展示了一個一行含有12個螺旋的多肽是可以通過螺旋中的特定堿基對被折疊成設想的結構。他們采用數個技術手段對這個新得到的折疊四面體進行表征,比如展現了那些凌亂、變短的片段不再形成正確形狀。由于蛋白質的構成單元比DNA的要更具多樣性,因而這項研究為設計可能具備新功能的新型物質結構比如貨物投遞、創造人工催化位點等開啟了一扇大門。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真、孫怡迪,博士后朱文成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木良善團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員李辰團隊合作,描繪了......
圖FUSEP化學生物學技術用于系統研究賴氨酸和非賴氨酸泛素化的位點信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2137004、22307062)資助下,清華大學藥學院尹航教授團隊在蛋白質泛素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開......
圖4Pi-SIM活細胞快速三維結構光照明成像技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32150015)等資助下,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章永登團隊與北京大學黃小帥團隊、重慶郵電科技大學范駿超團隊、北京大學陳良......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有哪些熱點?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呈現怎樣的特點?12月12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2024年會,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答案。本次年會以“人工智能助力科研范式變革(AIf......
受大自然啟發,美國西北大學生物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種植入皮下的傳感器,可實時跟蹤活體動物蛋白質水平的波動,測量炎癥標志物的變化。相關論文發表在《科學》雜志上,標志著醫學檢測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了檢測......
北京時間10月23日,在德國德雷斯頓舉行的2024HUPO大會頒獎典禮上,備受矚目的“ClinicalandTranslationalProteomicsAward”(臨床轉化蛋白質組學獎)榮耀加冕于......
在今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計算蛋白質設計領域的重大進展后,美國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團隊宣布開發出一種名為MProt-DPO的創新計算框架,該框架利用人工智能(AI)和世界頂尖的超級計算機,推動蛋白質設計取......
人工智能(AI)蛋白質設計正在走向“更快、更好、更強”。美國麻省總醫院布萊根分院和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EVOLVEpro的AI工具,被認為是蛋白質工程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團隊在最......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方顯楊課題組在《結構生物學的當前觀點》發表綜述,全面總結了利用非天然堿基對系統賦能分子標尺技術及其應用。隨著全球對由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的關注度增加,如何通過深入理......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組合作,在裂殖酵母中發現一種新型殺手基因tdk1,并揭示其蛋白質產物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兩篇相關論文11月1日發表于美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