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站公布了2021年年度科學突破評選結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科學界有哪些重大發現。
今年7月,世界知名人工智能團隊深度思維宣布,它利用AI智能軟件程序——阿爾法折疊預測了人類表達的幾乎所有蛋白質的結構,以及其他20種生物的幾乎完整的蛋白質組。AI預測蛋白質結構將帶來廣泛應用,提供對基礎生物學的見解并揭示潛在的藥物靶點。11月,德國和美國的研究人員利用阿爾法折疊2和冷凍電鏡繪制了核孔復合物的結構圖。8月,中國研究人員使用阿爾法折疊2繪制了近200種與DNA結合的蛋白質結構圖。現在,科學家正使用阿爾法折疊2來模擬奧密克戎變體刺突蛋白突變的影響,通過在蛋白質中插入更大的氨基酸,突變改變了它的形狀,這也許足以阻止抗體與其結合并中和病毒。
最近,科學家們從洞穴地面的土壤中解鎖了一個更大的古代DNA寶庫。研究人員使用這種“泥土DNA”來重建世界各地穴居人的身份。在西班牙的Estatuas洞穴,核DNA揭示了8萬至11.3萬年前生活在那里的人類的遺傳特征和性別,并表明尼安德特人的一個譜系在10萬年前結束的冰川期之后取代了其他幾個譜系。在美國佐治亞州Satsurblia洞穴有2.5萬年歷史的土壤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來自以前未知的尼安德特人系的女性人類基因組,以及野牛和現已滅絕的狼的遺傳痕跡。通過將墨西哥奇基維特洞穴中1.2萬年前的黑熊DNA與現代熊DNA進行比較,科學家們發現,在最后一個冰河時代之后,洞中黑熊的后代向北遷徙至阿拉斯加。
8月,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產生了一種聚變反應,這種反應產生的能量比點燃它所需的激光能量更多。NIF使用來自世界上最高能量激光的脈沖來壓縮胡椒粒大小的氫同位素氘和氚膠囊。這種方法每次發射產生170千焦的聚變能量,這遠低于1.9兆焦的激光輸入,但8月8日記錄顯示,該能量飆升至1.35兆焦耳。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燃燒等離子體的結果,這意味著聚變反應產生了足夠的熱量,可以像火焰一樣通過壓縮燃料傳播。
數據顯示,美國默克公司的抗病毒藥物莫奈拉韋可將未接種疫苗的高危人群的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30%。如果在出現癥狀的3天內開始服用,輝瑞公司的抗病毒藥物PF-07321332將使住院率降低89%。科學家們強調,抗病毒藥物不能取代疫苗接種,但它們仍然至關重要。如果新的奧密克戎變體導致突破性感染激增,它們的重要性將更加突出。
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發現,3,4-亞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也就是常說的“搖頭丸”,顯著減輕了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患者的癥狀。76名受試者,部分接受了3次MDMA治療,部分接受了安慰劑指導治療課程。2個月后,67%的接受MDMA治療的患者不再有PTSD癥狀,而安慰劑組則僅有32%。
今年單克隆抗體 (mAb)開始在對抗新冠病毒和其他威脅生命的病原體,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HIV和瘧疾寄生蟲等方面顯現出效果。到今年年底,FDA已授予3種用于治療新冠病毒的單克隆抗體緊急使用授權。科學家還正在開發針對流感、寨卡病毒和巨細胞病毒的單克隆抗體。兩個旨在預防所有嬰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候選藥物被寄予厚望。單克隆抗體或將成為治療傳染病武器庫中的“標配”。
自“扎根”火星以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其著陸點測量了大約733次地震。科學家基于其中35次地震的數據,揭示了火星的內部結構,估計了火星地核的大小、地幔的結構和地殼的厚度。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使用地震數據來探測地球以外行星的內部,這是了解火星形成和熱演化的重要一步。
4月7日,美國費米實驗室進行的繆子反常磁矩實驗顯示,繆子的行為與標準模型理論預測不相符。研究報告稱,巨大的、不穩定的類電子粒子——繆子,比最初預測的更具磁性。此外,費米實驗室里的質子加速器也可以大量制造繆子。研究人員現在正在仔細檢查今年的計算結果,如果成立,而且理論和實驗結果之間的差異持續存在,可能將標志著有50年歷史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預言失敗,或打開物理學變革之門。
基因編輯工具CRISPR于2020年首次顯現出或可治愈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癥患者。今年,科學家們更進一步,直接在人體內部署CRISPR-Cas9。在小型研究中,該策略減少了一種有毒的肝臟蛋白質,并適度改善了遺傳性失明患者的視力。6月26日,美國Intellia醫藥公司和再生元公司科學家在6名患有一種名為轉甲狀腺素淀粉樣變性病的罕見疾病患者身上測試了他們的治療方法。結果顯示,所有參與者的畸形蛋白質水平均下降,其中兩名接受高劑量注射的人的蛋白質水平平均下降了87%。
通常,老鼠胚胎在母鼠體外生長的時間為3到4天。但在3月,一個團隊報告了一個將這一期限延長到11天的方案。該研究進展有望為子宮外孕育人類鋪平道路。此外,還有科學家設計了被稱為“胚泡”的關鍵胚胎階段的替代品。一個研究小組從人類胚胎干細胞中復制了胚泡,并誘導了多能干細胞(IPS)。另一項研究發現,轉化為誘導性多能性細胞的皮膚細胞會產生囊胚狀結構。這些人造胚泡并不是真正的胚胎,但其中一些可作為一種有指導意義的、爭議較少的替代方案。5月,國際干細胞學會宣布放寬人類胚胎培養“14天規則”,進一步提振了該領域的研究。
2024前沿科學創新大會近日在深圳舉行,青年科學家社會責任聯盟與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緊密合作,發起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和青年科學家科學第一講活動。科普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活動期間,活躍在科研一線的青年科學......
丙烯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化工品之一,也是塑料、橡膠、纖維、醫藥等領域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7月19日,一項來自天津大學新能源化工團隊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的形式在《科學》上發表。該團隊研發出一種成本低......
“做科學研究工作務必勤奮、誠信、求真務實。”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22年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德生舉行的百歲壽辰紀念活動上,期頤之年的李德生再次囑咐后輩們。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李德生看來,......
“書中每一篇文章都講述了一位老科學家跌宕起伏而又自強不息的人生故事,我被這些文字所打動。”7月9日,在北京舉辦的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暨《風范:他們用一生寫就的科學家精神》(以下簡稱《風范》)新書出版研討......
2016年,剛本科畢業不久的杜立就收到了自己的博士生導師、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WolfgangKetterle拋來的“燙手山芋”——這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讓他在MIT設計搭建一個全新的量子氣......
Science,21JUN2024,VOL384,ISSUE6702《科學》2024年6月21日,第384卷,6702期物理學PhysicsTopologicalHong-Ou-Mandelinter......
6月21日,北京交通大學2024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該校舉行。9561名本碩博畢業生順利完成學業,開啟人生新的征程。北京交通大學校長余祖俊寄語學子。北京交通大學供圖畢業典禮現場。北京交通大學供圖......
文|江明(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科學與藝術的關系是一個重要的、引人入勝的主題。我生長于畫家之家,從小耳濡目染,對繪畫藝術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感悟。然而我長期從事化學和材料的研究與教學,自40......
6月6日全國第十個“放魚日”之際,湖南長沙公益放流站揭牌儀式暨長沙開福區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沙舉行。放流現場。主辦方供圖該放流站是湖南省生態保護志愿服務聯合會承接,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
岳龍鳳村一株自然生絨毛皂莢大樹旁,發現一株野外新生絨毛皂莢,該植株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株野外自然狀態下由種子萌發的絨毛皂莢幼苗。 2024年5月14日拍攝到的野生絨毛皂莢種子自然繁殖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