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王松靈聯合日本愛知醫科大學教授Hideaki Kagami在《醫學+》發表綜述文章。該文系統闡述了硝酸鹽的認知歷程、來源和代謝,并分別從菌群穩態、炎癥-免疫穩態和能量代謝穩態三方面討論了硝酸鹽與機體穩態的關系及可能的機制,深入解析了硝酸鹽與機體穩態之間的關聯及其潛在機制,強調硝酸鹽在維持機體穩態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過去,由于對硝酸鹽可能形成致癌的N-亞硝胺的擔憂,人們常認為硝酸鹽對健康有害。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發現硝酸鹽不僅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的土壤、水體和食物中,而且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
該文章指出,硝酸鹽主要通過食物和飲水進入人體,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最終在細胞內轉化為一氧化氮等活性物質,參與調節多種生理過程;在菌群穩態方面,硝酸鹽對于維持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至關重要,能夠影響腸道內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生長,從而保持腸道菌群的穩態,進而對人體的整體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在炎癥-免疫穩態方面,硝酸鹽通過調節免疫細胞的活性和炎癥反應,參與維持機體的免疫穩態。硝酸鹽能夠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細胞,減輕炎癥反應,從而避免對組織造成損傷;而在能量代謝穩態方面,硝酸鹽能夠影響細胞的能量代謝過程,通過調節線粒體的功能,保持細胞的能量供應穩定,這對于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穩態平衡是機體維持健康的必要條件,硝酸鹽作為從口腔到全身的“信使”,其在維持健康和治療疾病方面的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硝酸鹽在人體內的生理功能,也為未來開發基于硝酸鹽的新型藥物或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edp.2023.100003
硝酸鹽的生理功能示意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王松靈聯合日本愛知醫科大學教授HideakiKagami在《醫學+》發表綜述文章。該文系統闡述了硝酸鹽的認知歷程、來源和代謝,并分別從菌群穩態、炎癥-免疫穩......
氣候變化背景下,冰川持續退縮對其補給流域的影響日益增強。珠峰地區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冰川分布區,科研人員以珠峰為例,探討冰川補給水體中硝酸鹽的來源和轉化過程,剖析高海拔冰川消融對區域氮循環的影響。近日,中......
《科學》在線發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劉坤祥領銜的植物氮素營養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西北農林科大供圖 9月23日,《科學》在線發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劉坤祥領銜的植物氮素營養團隊的最......
夜間化學反應是硝酸鹽的主要來源之一,對硝酸鹽的貢獻在全球可達50%。由于夜間殘留層中富含高濃度臭氧,傳統認為殘留層中NOx向硝酸鹽的轉化極為迅速,且形成的硝酸鹽在第二天殘留層消失后對近地面有顯著貢獻。......
硝酸鹽氣溶膠是大氣氣溶膠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氮氧化物(NO+NO2)排放量的不斷增加,硝酸鹽氣溶膠在大氣環境和氣候變化方面的重要性也愈來愈被學界關注。作為硝酸鹽的主要前體物,氮氧化物不僅是主要的大氣污......
大氣硝酸鹽是大氣氮氧化物的匯,可通過沉降的方式進入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并成為生態系統重要的氮來源。氮沉降量增加過度會產生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如土壤酸化、水體富營養化等。我國由于經濟高速發展,硝酸鹽的前體......
在美國,許多人輕信自來水的清潔程度足以直接飲用,但新的研究不啻為當頭棒喝:美國各地的自來水都有硝酸鹽污染的問題,它可能會導致每年超過1萬2500起的新發癌癥病例。在此,小編與閱讀者分享有關自來水水質各......
植物吸收利用的無機氮主要為硝態氮和銨態氮。在混合氮源下,植物對兩種無機氮源利用的份額因植物種類、生長發育時期以及所處的環境背景的不同而不同。確定植物硝酸鹽和銨鹽的區別貢獻有助于提高作物氮肥利用效率和減......
研究和探索新型的非線性光學晶體,對于激光領域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具有平面三角構型的π-共軛基團,可以兼具較大的光學各向異性和倍頻系數,從而實現紫外和深紫外波段的激光頻率轉換,被認為是優異的紫外和深紫外......
硝酸鹽依賴的鐵氧化過程(NDFO)是微生物介導的硝酸還原和鐵氧化耦合的過程,最終導致亞鐵的氧化,產生亞硝酸根、氧化亞氮或者氮氣。此過程是促進地球環境中鐵元素循環的重要途徑,并且此過程耦合硝酸的還原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