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4-12 13:12 原文鏈接: 組建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提升廣東協同創新能力

      一、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現狀及存在問題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始建于1986年。20多年來,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總體規模不斷壯大,建設規模和管理水平位居全國前列。截至目前,廣東共建有1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7家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181家省重點實驗室,37家省企業重點實驗室,6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8家省公共實驗室以及27家省重點科研基地,構建了極具廣東特色的實驗室體系。

      省重點實驗室在創新支撐和服務經濟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實驗室穩定和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創新優秀領軍人物,承擔了大量重大科研任務,重大成果不斷涌現,支撐產業發展成效顯著,實驗室已經成為了我省組織基礎研究、應用基礎及應用開發研究的核心力量和骨干平臺,和聚集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配置先進科研裝備、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

      誠然,廣東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實驗室在提出重大科學問題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實驗室尚缺乏有效的整合與組織創新,部分實驗室研究領域過于單一,實驗室之間各自為政、缺少合作交流,科研人員單槍匹馬進行科學研究,缺乏整體合作意識;實驗室的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研究工作與產業發展實際需求有脫節現象,實驗室相對封閉,對市場和資本動向不敏感,科技與經濟結合不夠緊密等等。

      在當今多學科交叉融合、識寬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的環境下,單個重點實驗室往往難以在科學前沿探索研究中取得具有國際影響的系統性原創成果,要提升重點實驗室提出、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的能力,激活創新活力,提升創新績效,使得重點實驗室在相關重要基礎領域實現協同創新和取得關鍵技術突破,組建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是必然之路。

      二、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的實踐

      目前,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已達260個。為進一步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整體創新效能,實現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相關領域的實質突破,部分國家重點實驗室已經有意識地組成創新聯盟,探索多種形式的協同創新模式。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固體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聯盟和醫藥產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

      1.固體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聯盟。固體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聯盟創立于2009年,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倡議發起,從聯盟成立至今,已發展到9個重點實驗室,包括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3個部門重點實驗室。聯盟的戰略定位是:為我國固體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提供從共建共享跨越式發展到以大科學問題引領下的交叉與融合創新平臺,促進重大科研成果和戰略科學家的誕生。

      該聯盟匯聚了我國固體地球科學領域最具實力的實驗室,集聚了本領域眾多的頂尖科技人才。聯盟充分發揮協同創新的優勢,組織力量聯合攻關,實施重大科學問題攻關,接連提出了“華北克拉通寒武紀殼巨量生長、構造體制轉變和環境突變過程中成礦元素巨量聚集的機理和規律”、“二疊紀大規模巖漿噴發的深部動力學控制因素及其環境―生命響應的機理”等重大、關鍵科學問題,并連續三年獲得國家“973”項目支持。固體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聯盟做出了一個實驗室不能單獨完成的工作,增強了我國固體地球科學研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使我國在固體地球科學的基礎理論方面逐步有了“中國聲音”,為促進我國固體地球科學研究水平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了我國協同創新的先行者。

      2.醫藥產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戰略聯盟。醫藥產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戰略聯盟是11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1年成立。這是科技部自2007年以來設立96個企業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首個創新聯盟,是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的一次積極探索。聯盟以“引導醫藥產業發展、推動新藥研制技術創新”為宗旨,圍繞新藥研制過程中關鍵的科學和技術問題,瞄準國際研究的前沿,針對醫藥行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和關鍵技術瓶頸,整合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各環節的科研資源,綜合運用各領域的最新成果,建立多學科交叉融合方法體系和模式,突破我國新藥研發的關鍵技術瓶頸,推進我國醫藥產業從仿到仿創結合、再到原創的提升。

      醫藥產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戰略聯盟成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意義重大,目前醫藥企業承擔國家“973”項目的能力總體來說還較弱,只有聯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醫藥企業才能具備承擔大項目的能力。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可以預期的是:該聯盟將針對目前醫藥領域亟待解決的共性基礎問題,梳理出有前瞻性的973重大項目,通過整合行業科技資源,加強合作創新,協同攻關,進一步提升我國醫藥產業的科技創新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固體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聯盟和醫藥產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戰略聯盟的實踐表明,現代科學研究迫切需要科研機構形成多樣化、多層次的自主研發與開放合作的創新模式,而組建創新聯盟已經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主體協同創新的一種新范式。

      三、廣東組建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的必要性

      (1)是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必然要求。解決國家和地區的重大科技問題和重大國家需求問題,需要跨部門、跨學科協同攻關,有必要建立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以促使各重點實驗室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進行聯合攻關,促進交流與合作,增強國際競爭力,帶動和引領廣東基礎研究的跨越式發展。

      (2)是產生原創性科技成果的客觀需求。任何一個創新主體都不能夠控制技術創新活動所需的全部資源,一個單獨的創新主體往往難以完成一項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只有通過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實行多機構、多部門協作配合,才能形成協同效應,形成原創性的科技成果。

      (3)是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內在要求。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一直是科技經濟結合不夠緊密的主要問題。通過組建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可將產學研各主體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得創新的方向、目標會更加明確,更有市場導向性,能很好地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成果轉化率不高”等問題。

      (4)是廣東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效率的最佳形式和途徑。在科技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充分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施開放、共享、合作的創新模式,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組織實施深度合作和開放創新,可以加快廣東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以及創新鏈各環節之間的技術融合與擴散。實踐證明,重點實驗室可以通過組建創新聯盟,實現協同創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效率。

      四、廣東組建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的可行性

      (1)廣東重點實驗室數量多,領域廣,基礎好,具備組建實驗室創新聯盟的條件。目前廣東各層次重點實驗室數量達250家,而且都是根據我省學科與產業特色,圍繞現代產業體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進行布局,基本涵蓋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環保、新能源、海洋、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等我省重點發展領域。在同一領域不同的研究方向上都基本建設了有實力的重點實驗室,這為重點實驗室組建創新聯盟提供了先決條件。

      (2)廣東重點實驗室自成體系,組建創新聯盟可實現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結合。廣東的重點實驗室體系包括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省企業重點實驗室、省公共實驗室和重點科研基地,實驗室體系一方面實現了地方重點實驗室與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有機銜接,另一方面也實現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研究到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全鏈條的有效支撐。重點實驗室組建創新聯盟,可將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市場拓展等各個主體聚集在一起,使得創新鏈和產業鏈相互融合,相互協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3)國家和地方有能力支持和保障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發展壯大。近年來,國家和廣東都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財政科技投入逐年增加。各級政府完全有能力通過各個層面的科技政策和科技計劃支持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協同創新,提煉出本地區或本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突破口,實施重大科技攻關,快速產生重量級科技成果。

      五、廣東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的組建模式

      廣東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的組建,將圍繞國家和地區的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問題,發揮不同類型、不同領域重點實驗室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示范性集成應用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力爭在國家和廣東重點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共性關鍵技術創新,集成解決交叉領域和新興領域發展中出現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以及工程技術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和成果。其具體的組建模式有兩類:

      模式一:按相同或相近領域組建,旨在凝練提出和實施解決本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該類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的主要任務是瞄準重大前沿科學問題,依賴于科學家對重大問題的深刻認識和學術方向的把握能力,準確提煉科學問題,正確選擇重大項目及課題的突破點。

      模式二:按交叉領域組建,旨在研究開發并產生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學科的交叉及融合發展已成為現代科學的發展趨勢。一項統計數據表明,“20世紀諾貝爾獎獲獎者中,超過40%獲獎者的發現是在多學科的交叉領域,尤其在上個世紀最后25年,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中接近半數都授予了在交叉學科領域做出貢獻的科學家”。該類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的任務是在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重大科學前沿中尋找交叉點,通過多學科融合和多團隊協作,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成果。

      以上兩類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不管是聚焦提出并解決重大科學問題,還是聯合研究并產生原創性重大科技成果,其組建的原則都是一樣的,即要構建一條涵蓋基礎性重大科學問題、應用開發研究、市場化成果的協同創新鏈條。即在進行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過程中,需要考慮成果的市場化應用,需要引進企業或者其他市場化主體進行協同,需要打通科技經濟任督二脈,實現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例如,可以在粵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作為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主體,以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作為應用技術開發骨干,引進技術應用和推廣的企業,共同組建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進行協同創新。

      六、推動廣東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建設與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明確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的制度保障。創新聯盟是以相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共同受益為基礎,以合作推動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契約式組織,具有組織的開放性和動態性、行為的戰略性、合作的平等性、利益的共享性等特點,因此需要通過創新聯盟章程及相關制度,明確各成員單位的責、權、利,特別是有關知識產權歸屬、開放共享及利益分配機制等,以保障創新聯盟的健康持續運轉。

      二是用好政府部門的各類科技計劃支持措施和配套政策。要營造政府支持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建設的良好政策環境,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專項、重大科技專項、高層次創新科研團隊專項等多種科技計劃項目支持方式,集中優勢,形成支持合力,確保創新聯盟快速成長和發展。

      三是引進風險投資機構等市場力量加速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成果轉化與產業化。與市場脫節的科技成果并不是真正的成果。在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的組建和運行過程中,除了產學研合作,金融機構、風險投資機構等市場化力量的參與也是不能少。科技創新要面向、融入經濟主戰場,要與金融相結合,實現科技與經濟的協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四是加強重點實驗室創新聯盟的開放共享。閉門造車是創新的天敵,創新聯盟要實行開放共享的機制,培養全球化視野,引進國際化英才,加強對外開放,開展廣泛的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提升創新聯盟的創新水平、成果顯示度和國際影響力。

    相關文章

    海南提出28條改革措施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海南省《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改革若干措施》(下稱《若干措施》)已于2024年12月11日正式印發實施,在2月25日召開的“海南自貿港政策解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九場)上,海南省科學技......

    陜西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共同體成立儀式在西咸新區舉行

    3月4日,陜西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共同體在西咸新區成立。共同體將全面整合創新資源,匯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打破制約創新發展的“堵點”“卡點”,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

    吳義強代表:加強木本油料科技創新維護國家糧油安全

    “糧油安全是‘國之大者’,當前,我國食用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吳義強表示,木本油料具有“不與糧爭地”“一次種植、多年受益”等特色優勢,直接關系......

    提升含“新”量,我國將這樣支持國家高新區發展

    布局更多高能級創新平臺,實施新賽道培育行動,實施政策試點“揭榜掛帥”……工業和信息化部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情況,并提出下一步推動國家高新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

    世界看兩會丨德國經濟界人士:期待兩會推動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

    兩會召開在即,德國經濟界人士密切關注中國兩會。他們表示,期待兩會公布的有關中國發展規劃能夠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綠色轉型以及國際合作。德國企業董事總經理約爾格·謝爾:我一如既往地期......

    聚焦科技創新,暢談綠色低碳……全國兩會首場記者會回應了哪些熱點?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新華社發3月3日15時,伴隨著密集的快門聲,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劉結一步入會場,這也是他繼上次大會擔任發言人后,第二次承擔這一重要任務。作為全國兩會首場記......

    兩會國是廳丨孫東明代表: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活力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即將召開。一年來,代表和委員們訪民意、聽民聲、匯民智,積極履職調研。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是一位持續關注科技創新的全國人大代表,他長期奮戰在科......

    江蘇省啟動2025年度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

    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啟動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此次專項資金將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以高質量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的意見》發布司法助力打通科技創新“堵點”

    實驗室專利卡在國有資產管理流程,學術不端侵蝕科研誠信根基,數據權屬模糊制約數字經濟活力……這些阻礙科技創新的“堵點”,或將迎來系統性疏通。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以高質量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的意見》(......

    生態環境部等16部門發文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

    中國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6部門20日發布《關于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35年,生態環境領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大幅提升,國家戰略科技力......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