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初,6名頂尖科學家在《科學》雜志上聯名發表題為《基因療法時代的來臨》的文章,回顧了近50年來基因療法的發展,并對基因療法的未來表示了樂觀的態度并預言下藥物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將是基因療法的時代。
隨著幾個標志性的基因療法獲批, 越來越多的藥企加入了這個研發競爭。現在有超越2500個基因療法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值得一提的是,基因療法現已超越抗體成為現在第二大在研藥物類別,僅次于傳統的化學藥物。
基因療法面對罕見病有其獨有的優勢:80%的罕見病是由單基因突變引起的,而傳統的療法只能控制癥狀,無法觸及病因的根本。基因療法的出現,給罕見病患者帶來了治愈疾病的新希望。
1基因療法的工具箱:載體和平臺日趨豐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復“壞掉”的基因,沒有趁手的工具是不行的。基因療法常用的兩種治療手段是 in vivo(體內)和ex vivo (離體)。In vivo像是把修復工具直接注入體內,ex vivo則是把病人的細胞(常為免疫細胞或干細胞)取出來,修好后再給病人回輸。而用來傳遞修復信息的方法,我們稱為載體。
載體的種類多種多樣,可以分為非病毒類載體和病毒類載體。非病毒載體包括裸露DNA,脂質體或者高聚物包被的DNA,以及多種物理和化學ex vivo的轉染技術,機理和使用組織各不相同 。
病毒載體則是利用了病毒天然的感染人類的能力,將需要的基因裝載到病毒里,投遞到細胞或者人體中,而這也是人類馴化這些遠比我們古老的微生物的過程。目前使用的病毒載體,諸如腺病毒(AdV)、腺相關病毒(AAV)、單純皰疹病毒(HSV)、慢病毒等,往往是經過基因改造的病毒,它們變得更溫和,急性毒性和遺傳毒性都大大降低。這些病毒特性各異,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來選擇。
病毒載體作為基因補充是非常理想的載體,但是如果想修正錯誤的基因,病毒載體多少有些力不從心。因此基因編輯平臺也被基因療法寄予厚望。
早先科學家使用鋅指核酸酶(ZFNs)來編輯基因,但是該技術需要根據不同的序列設計不同的酶,技術門檻高,限制了其實用性。2009年,轉錄激活因子核酸酶技術(TALENs)誕生,提供了更簡單的設計方案。之后的CRISPR/Cas9系統更是讓基因編輯得到質的普及。
盡管基因編輯技術還面臨一些安全和效率的問題,但這個領域的快速發展還是讓科學家和投資人充滿信心。
2天價基因療法能否值回票價?
30萬!65萬!75萬!85萬!100萬!對,還是美元!
你并非處在一個拍賣場,以上只是現有罕見病基因療法的報價。藥物研發因其高風險高投入,新藥價格昂貴可以理解,基因療法的出現則徹底顛覆了傳統藥物的定價策略。2016年5月,GSK的Strimvelis (干細胞基因編輯回輸療法) 歐洲獲批用于治療腺苷脫氨酶(ADA)缺乏性重度聯合免疫缺陷癥(ADA-SCID)批準,定價65萬美元。同年9月Sarepta Therapeutics的反義核苷酸藥物Exondys51 被FDA批準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癥(DMD),該藥物花費為每年30萬美元。
2017年12月,FDA批準Biogen公司的反義核苷酸藥物Spinraza,用于用于治療成人及兒童脊髓型肌萎縮(SMA), 該藥物第一年治療費用為75萬美元,之后每年需要35.5萬美元的花費。Spark Therapeutics的Luxuturna也與同月獲批,用于治療由RPE65基因突變引起的視力問題,85萬美元的治療費用只可注射一只眼睛。
然而對患者而言,基因療法可能是奇跡的出現,生命的轉機。患有ADA-SCID的兒童因為先天免疫缺陷,無法對抗病原體的入侵,故只能生活在特制的隔絕塑料罩中,因此被稱為“泡泡寶寶”。
GSK的Strimvelis首先從患者的骨髓中取出CD34干細胞,通過轉導將一個正常拷貝的ADA基因導入干細胞,然后將干細胞重新導入患者體內,從而在體內產生ADA酶,有望使患者過上正常的生活。該療法在過去18個患兒身上試驗,15名被完全治愈。
SMA是一種罕見遺傳病,患者出生就患有基因突變引起的神經元喪失,導致無法控制肌肉運動,最終肌肉萎縮,失去行動甚至呼吸的能力。2014年Camille的父母發現她無法直立,隨后被診斷為SMA。在接受了Spinraza的治療以后,Camille的病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甚至可以自由走動,并在臉書上更新自己的治療狀態。
3結言
面對罕見病基因療法的定價,我們似乎無法用傳統的藥物定價策略來衡量。天平的兩端,一端是藥物研發的可持續性發展,另一端是患者的強烈需求,如何平衡,很多時候只能交給市場。另一款UniQure公司獲批的基因療法Glybera,因為在歐洲100萬美元的定價少有人問津而黯然退出市場。盡管如此,越來越多基因療法的成功定將使患者受益。
國內罕見病政策的一路綠燈,勢必會刺激新一波的研發熱情,而海外成熟基因療法的引進則是最快速度造福患者的捷徑。9月,美柏醫健,攜手海外最前沿的基因療法企業,在波士頓等您,一起迎接這場2018年生物技術的盛宴!
參考資料:罕見病基因療法產業圖譜
本期作者:任曉遠
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藥學院,于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現就職于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從事抗腫瘤和抗生素藥物研發相關課題,長期關注醫藥行業研發動態,同時擔任北歐華人創新創業協會秘書長。現任美柏醫健研究員。
南非更新了國家健康研究倫理指南,其中增加了關于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的新章節。研究人員對此表示擔憂。受精后5至9天、處于囊胚階段的人類胚胎圖。圖片來源:JuanGaertner/SciencePhoto......
近日,生物工程學院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因編輯與合成生物工程課題組劉嶸明教授受邀在生物工程領域國際權威Top期刊《生物技術發展趨勢》(TrendsinBiotechnology)發表題為“在工......
第七屆進博會7日正在上海舉行。跨國企業展臺展現了對罕見病治療的關注。武田制藥攜全新“罕見出凝血創新藥家族”集體亮相進博會舞臺。該“家族”成員包括多款變革性治療藥物與創新療法,比如:治療獲得性血友病的注......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日前公布2024年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醫療機構“白名單”。北京協和醫院、北大醫院、北京兒童醫院、首兒所、宣武醫院、北醫三院、天壇醫院、北大人民醫院、積水潭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
生物法合成NMN有新突破。據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所消息,該所通過開發從頭合成途徑提高煙酰胺單核苷酸(NMN)產量,實現超過100倍的NMN產量提升。報道稱,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通過系統工程化改造大......
圖二甲雙胍逆轉靈長類多維衰老時鐘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1006、92168201、92149301)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員與曲靜研究員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
近日,引正基因宣布完成戰略融資,由戈壁大灣區旗下管理的AEF大灣區創業基金投資。引正基因是一家精準基因組編輯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基因編輯平臺型技術公司,專注基因編輯工具底層技術開發。公司開發的基于C......
關于公開征求《罕見病藥物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科學指導和規范罕見病藥物的臨床藥理學研究與評價,促進罕見病藥物的研發,我中心組織起草了《罕見病藥物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指導原......
關于公開征求《模型引導的罕見病藥物研發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指導在罕見病藥物研發過程中科學合理設計定量藥理學研究以及有效應用定量藥理學方法,提高罕見病藥物研發效率,我中心組織起草了《......
10月4日港股開盤后,藥明系股價飆漲。截至中午發稿,藥明康德(2359.HK)股價大漲超過13%,藥明生物(2269.HK)大漲超過12%。藥明系企業股價大漲與一份券商發布的報告有關。里昂證券發布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