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3-23 12:44 原文鏈接: 美國國家點火裝置激光束首次達到2兆焦

      據《自然》雜志網站及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22日(北京時間)消息稱,世界最大激光器、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美國國家點火裝置(NIF)近日所發射出的激光在經過最后一個聚焦透鏡后,達到了2.03兆焦,在一舉打破紀錄的同時,也成為世界上首個2兆焦能量的紫外激光,其最終投向靶室的192束激光束射出了1.875兆焦(MJ)的能量。盡管超過了其1.8兆焦的設計能力,但激光系統并未有多余的損壞。

      NIF位于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自2009年5月落成以來一直無人能挑戰其世界上最大的激光聚變機器的身份。它能產生類似恒星內核的熱與力,設計目的是使美國在無需核試驗的情況下保持核威懾力。但在軍事用處及探秘宇宙天體外,也一并肩負了偉大的清潔能源之夢——超高能量的紫外激光聚焦于小小的氫燃料球,有望讓人類于實驗室里取得核聚變能源,一種近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0年10月,NIF完成了其首次綜合點火實驗,激光系統向低溫靶室發射了1兆焦激光能量,這已經是當時世界第二大的羅切斯特大學激光實驗能量的30倍之多。而近日,其再次打破了自己的紀錄。據NIF主任埃德·摩西介紹,2.03兆焦的激光在經過光學損耗后,射于靶室正中心的為1.875兆焦,激光部件的損壞小于模型測試,且激光器在36小時之后又可以再次發射出創紀錄的一擊。不過,本次實驗只為證明性測試,目標靶室是空的,但究其意義仍不失為聚變能源探索之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研究人員不肯透露何時會將這種能級的激光射向裝有燃料的聚變艙。而在真正“點火”中,即是將強烈激光射向燃料小球,聚變艙的內部瞬間壓縮,致使燃料球發生爆裂引起燃料發生的核聚變反應產生巨大能量。NIF的研究人員曾指出,該激光器就是成為第一個突破平衡點的設施——在聚變反應中,產生的能量大于所消耗的能量,實現“能量增益”,完成聚變點火。

      極客網站Geekosystem在報道該事件時發表評論稱,盡管目前人類距離擁有“死星”(《星球大戰》中能夠摧毀一顆行星的超級武器)的能量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2兆焦激光“點火”的實現,還是讓技術發展向實現可控核聚變更近了一步。

    相關文章

    探訪核工業西物院揭開“人造太陽”神秘面紗

    中新網成都4月4日電(記者劉文文)“人造太陽”是什么?為什么要建造“人造太陽”?近日,記者來到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簡稱“西物院”),與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三號“面對面”,探秘大國重器的“前......

    逐“日”追光走近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

    行星發動機、智能量子計算機、太空電梯……一段時間以來,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硬核科技”元素引發廣泛關注。你知道嗎?電影中的很多裝備在現實中都有原型。“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最近,社交媒體上,......

    “人造太陽”基礎物理研究取得系列新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224.shtm本報合肥1月7日凌晨電(記者常河)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

    “人造太陽”照亮地球還要多久?

    隨著核聚變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很多相關技術獲得突破。在科技創新越來越需要協同作戰的今天,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更有耐力、能長期投入的“國家隊”和更靈活、試錯成本更低的民營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密切合作,推......

    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正在加快建設

    “人造太陽”逐日夢,“聚變合肥”加速度。冬日暖陽下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創新創業熱潮涌動,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建設如火如荼,該設施的主體工......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記者22日從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獲悉,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部件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增強熱負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其核心指標顯著優于設計要求,具備了批量制造條件。這標志著中國......

    提高三乘積,讓可控核聚變走向現實

    依托現有核科技工業體系,凝聚核工程領域具有專業經驗和技術基礎的相關研究單位和企業,逐步搭建聚變能的技術開發體系和工業體系,集中力量開展核聚變工程和技術攻關,再經過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到2050年左......

    “人造太陽”再獲突破性進展!我國可控核聚變裝置刷紀錄

    20日從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處獲悉,10月19日下午,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科研團隊再傳佳績,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科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創造了......

    中科院EAST團隊:準備著,點亮人造太陽

    《人民日報》(2022年06月10日第06版)4層樓高、直徑8米、重400噸——這就是被稱為“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坐落在安徽合肥“科學島”上。多年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

    “人造太陽”冉冉升起,完成了第100000次放電

    2021年6月8日,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完成了第10萬次放電,當天老中青三代科學家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歷史性時刻。自2016年開始,“人造太陽”多次突破世界紀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