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報告說,精神分裂癥并不是一種純粹的遺傳性疾病,有一半以上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因源于自身基因突變,而不是遺傳。
在研究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其直系親屬和健康人的基因進行了分析對比。研究報告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志上。
負責這項研究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瑪麗亞?卡拉伊戈在15年前就發現,有一種非常罕見的基因突變可導致精神分裂癥。隨著基因檢測技術進步,目前卡拉伊戈已經把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基因突變種類增至40種。
研究人員稱,找到這些基因突變,改變了人們對精神分裂癥病因的認識。
在浙江寧波,一家庭父子三人接連查出腸癌,其接診醫生團隊通過分析他們的家族史和基因檢測結果,最終確認致病原因為林奇綜合征,即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醫生解釋稱,大多數林奇綜合征患者是從父母遺傳而來的,......
科技日報北京9月27日電(記者張佳欣)25日發表在《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稱,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和英國威康桑格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基因突變對蛋白質穩定性的影響遵循著極其簡單的規律。這一發現對加速開發......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和重要的信號樞紐,其擁有自己的基因組——線粒體DNA(mtDNA),由37個基因組成,包括2個核糖體RNA(rRNA)、22個轉運RNA(tRNA)以及13個蛋白質編碼基因,這些......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和重要的信號樞紐,其擁有自己的基因組——線粒體DNA(mtDNA),由37個基因組成,包括2個核糖體RNA(rRNA)、22個轉運RNA(tRNA)以及13個蛋白質編碼基因,這些......
科學家對英國、歐洲和美國的數百人進行DNA檢測,發現了與神經發育障礙(NDD)相關的基因突變。圖片來源:英國《衛報》網站 包括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牛津大學科學家在內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基因......
發表于《自然》雜志在線版的一項最新研究介紹了一種名為HiDEF-seq的創新技術,它可準確檢測出突變前DNA代碼中的早期分子變化。該技術能以極高準確率檢測雙鏈突變,可在DNA字母代碼變化僅出現在DNA......
制 近期,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陳輝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NatureMentalHealth》《NatureCommunications》接連發表了兩篇論文,在人類注意和工作記憶研究領域......
發表于《自然》雜志在線版的一項最新研究介紹了一種名為HiDEF-seq的創新技術,它可準確檢測出突變前DNA代碼中的早期分子變化。該技術能以極高準確率檢測雙鏈突變,可在DNA字母代碼變化僅出現在DNA......
中新網北京6月1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醫學》最新發表一篇健康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大規模遺傳學研究顯示,相比目前已知的其他任何非性別相關基因,RNU4-2基因......
全世界大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它已成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還沒有批準的藥物專門治療這種疾病。NAFLD的特征是肝臟內過量脂肪積累,隨著疾病進展,它會促進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