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之痛,已接近人類疼痛的極限。然而每年約有10%的妊娠高血壓產婦,不僅要忍受分娩的巨痛,還須承受水腫、抽搐等病痛,甚至面臨母體、胎兒死亡的巨大威脅。
日前,蘇州大學唐仲英血液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任吳慶宇首次提出了妊娠期高血壓的新發病機制,蛋白酶Corin在孕期子宮血管重建中起關鍵作用。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刊物Nature上,實現了蘇州大學科研成果在Nature上零的突破。
“這是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先開出的一朵花。”吳慶宇及實驗室人員曾這樣表示。然而,這朵“花”又是如何盛開的?
吳慶宇早年畢業于蘇州醫學院,后赴海外留學。雖然身在異鄉,但他始終對母校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2007年,當時就職于美國克利夫蘭醫學研究中心的吳慶宇收到了母校的一個研討會的邀請,這讓他喜出望外。
就在那一年,蘇州大學做了一項創舉。校方負責來回路費,把散布在海外的70多位優秀畢業生請回母校,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這讓包括吳慶宇在內的畢業生十分感動。
研討會開得極其熱烈。不久之后,在校方的感召下,蘇州吳江籍人士、被譽為“美國鋼鐵大王”的唐仲英出資成立了唐仲英血液學研究中心,吳慶宇成為了這一中心的牽頭籌建人。
在國外,誰能擁有一個完整、獨立的實驗室,誰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搞科研。給優秀的歸國科學家一座實驗室,讓他們按自己的規劃建一個科研“小王國”,實現科研夢想,這種吸引力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對蘇大而言,吳慶宇的歸來遠不止科研這么簡單。
引入美國實驗室中常用的學術帶頭人負責制(PI制),就是他提出的一個建設理念。
在這種制度下,每一位PI作為“當家人”,對于如何使用經費、選擇課題、支配人員都有很大的自主權,需要什么儀器、選用哪些科研人才和學生,中心一概不干涉,僅負責后續服務,提出一些原則性要求,如研究生畢業需要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英文論文等。
PI制給予了研究者寬松的機制,但每個PI的頭上也懸著達摩克利斯之劍:他們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得實驗室在3~5年時間內實現自行“造血”,否則即面臨“關門”的風險。
“每一個學術帶頭人之間都是平等的,相互之間互補協同。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能創造良好的學術氣氛,最有效地激發團隊效益。”吳慶宇說。
唐仲英血液學研究中心行政負責人葉明昌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移植樹,過去是栽小樹,讓它慢慢長大;現在是挪大樹,如果它成活的話,很快就有更大的樹蔭。”
栽小樹雖然成長慢,但風險不大;挪大樹雖然見效迅速,卻要冒很大風險。中心如何能保證自己所移植的大樹能夠根深葉茂呢?
推開印有“PI董寧征”辦公室的門,20平方米大小的空間內,陽光正暖暖地照在綠植上。中心里這樣寬敞通透的辦公室還有十來間。據介紹,目前中心圍繞血栓與血管生物學、惡性血液腫瘤研究兩大方向,已從國內外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成功引進12位海歸PI。
“我覺得這兒的科研環境比國外好。”吳慶宇團隊核心成員董寧征說,“能否很好地開展工作、能否實現自己的理想是PI們最看重的。”
據她介紹,實驗室中的科研儀器均為新采購,學校還提供了共享的儀器設備平臺,“用起來比國外的要方便”。除了配備必須設備,中心每年征求PI的需求意見,列出需要優先購買的儀器設備,及時給予經費支持。目前,中心的儀器設備投入已達3000多萬元。
“我們的特色是基礎與臨床的深度融合和快速溝通,但這在國外并不易實現。”董寧征說,“在這里我們與蘇州大學附屬醫院、上海國際婦嬰保健醫院緊密合作,方便了臨床樣本和資料的采集,也可以根據臨床需求進行相應的基礎研究。而在美國實驗室里,很難實現這些。”
“如今的工作環境,給我們的感覺是愉悅的。如果說有什么意見要提,就是大家覺得現在的辦公室太大了,希望新建的辦公室改小一些。”董寧征笑著說。
2009年底啟動至今,中心成立2年多。吳慶宇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中心成立的第一年,就以唐仲英血液學研究中心為第一作者單位在國際一流雜志上發表文章。兩年多來,中心先后獲得了包括“973”、“863”、國家戰略性科技先導研究專項等各類項目30余項。一些實驗室已在國際頂級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申請ZL10余項。“這樣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2011年江蘇省組織部評選人才科技創新團隊,7個獲獎的教育類團隊,中心便是其一。專家私下里評價,“既有很好的實體,又有有效的運行模式,這個中心當之無愧”。
2009年11月,在中心成立的揭牌儀式上,聽了吳慶宇在儀式上的簡短匯報,原本沒有發言安排的江蘇省委書記舉起手來:“江蘇省經濟發展到現在,完全有能力也有實力來支持一些重點學科發展。”
江蘇省教育廳隨即著手啟動了優勢學科建設工程。2010年該工程正式啟動,計劃投入60億元,在全省范圍內選擇了包括蘇大血液學在內的90個學科,著力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一流學科。
“能進入優勢學科的,一定要創造特殊條件,如果大家都四平八穩地發展,是沒有出路的。”校方對這塊“科研小特區”大開綠燈:在Science發布公告招聘人才,按照國際慣例承擔面試者的差旅費,組織海外應聘者參觀實驗室,邀請專家組評聘……而這些在蘇大歷史上都是第一次。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于印發《江蘇省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作指南(2025年版)》的通知蘇工信創新〔2025〕77號各設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為進一步加強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我們對《江蘇省制造業創新中......
關于申報生物醫用材料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第二批)項目的通知蘇工信新材〔2025〕65號各設區市工信局、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各檢查分局:為加快我國生物醫用材料研制生產及應用進程,推進生物醫用材料上下游協同......
為推動江蘇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啟動2025年度省碳達峰碳中和(“雙碳”)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工作。此次專項資金將聚焦綠色低碳顛覆性技術......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農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助力農業現代化發展,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于2025年2月25日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現代農業)。本次研發計劃......
為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強省,推動生態環境、公共安全和應急救援等領域的集成技術創新,為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江蘇省發布了《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社會發展領域)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以下......
關于提名202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辦公室《關于提名何梁何利基金2025年度科學與技術獎候選人的通知》要求,省科技廳根據提名限額實行擇優提名。......
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申報。本年度計劃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重點支持省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聚焦戰略......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財政廳聯合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5年度省重大創新平臺計劃項目申報。該計劃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圍繞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資源共享與科技服務等領域,重點支持省實驗室......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江蘇省財政廳于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印發〈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根據通知,2025年度省前沿技術研發計劃將聚焦國家重點任務部署和江蘇省“10+X......
近日,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與江蘇省財政廳聯合發布了《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指南》及組織申報項目的通知。通知明確,2025年度省基礎研究計劃將圍繞“1820”基礎研究策源行動,強化有組織的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