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9-05 09:11 原文鏈接: 走進中科院巴音布魯克草原生態研究站

      夏秋之交的巴音布魯克草原天低云厚,雪峰環抱,河流如帶,充沛的水源滋養了優質的“酥油草”,鮮花盛開,牛羊成群,地勢起伏遼闊。

      這里是天山中段最肥美的夏牧場,據說出產新疆最好吃的羊肉。如果能在這里搭上一個蒙古包小住幾晚,讓城市浮躁的靈魂在這寬闊的綠色草原中放牧,那是何等的愜意!

      還沒到中科院巴音布魯克草原生態研究站,記者就已經開始憧憬站上的生活。

      為帶領記者前往研究站,副站長阿德力·梅地當天早晨就從烏魯木齊出發了。“從烏魯木齊到研究站有700多公里,現在只需要一天時間了。”他說,“要知道,從前可要走上3天呢!”

      巴音布魯克草原生態系統研究站建于1971年,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音郭楞鄉,地處天山中段尤爾都斯盆地。

      阿德力高顴骨、高鼻梁、深眼眶。上世紀80年代,他來到研究站工作,一待就是近30年。“我是牧民的孩子,從小就過游牧生活,學的也是草原專業。”阿德力說。

      為搜集全疆面積最大的高山沼澤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等多種草地類型的基礎數據,科研人員在不同海拔、不同草地類型設立了9個永久性樣地。阿德力的工作便是在每個月的固定時間調查這9個樣地的情況。

      阿德力告訴記者:“主要監測植物種類、高度、蓋度、頻度,也要測定樣地上的生物量。”巴音布魯克草原東西長270公里,南北寬130公里,總面積2.38萬平方公里,要走遍9個樣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以前沒有汽車的時候,需要騎馬去調查。有一次我遇見兩匹狼,距離不到20米,情形真是很危險,我嚇壞了!”阿德力繪聲繪色地講述。

      幾個小時后,司機在草地上停車,大家都以為是短暫休息,沒想到已達目的地。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小平房斑駁的外墻皮、紅色的木門、木門中間的玻璃被紙糊住,臺階上放著兩個塑料盆在曬水。屋內,由于空氣潮濕,地面上有一層厚厚的白色鹽堿。

      一位身著牛仔褲、T恤衫的“牧民”從路邊兩間簡陋的小平房走出來迎接,記者這才意識到巴音布魯克草原站到了。這位“牧民”皮膚黝黑,笑容憨實。

      “這位是巴音布魯克草原生態研究站站長胡玉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協副主席謝國政介紹說。

      由于常年在野外工作,胡玉昆已經深深地融進草原,以至于經常被人誤認為是當地的牧民。

      胡玉昆1982年畢業后就來到站上工作。如今,他帶領站上的10名科研人員,圍繞山地草地生態系統應用基礎研究,開展退化草地恢復,并對草地生物多樣性和環境要素進行長期監測。

      這些年來,在胡玉昆的帶領下,該站開展優良牧草引種馴化研究,成功引種牧草89種,并選育出10多種優良牧草。同時,該站還建立了1000畝人工草地示范區,人工草地每公頃鮮草可達1萬公斤,其畜種結構比例和草地畜牧業的三元結構在整個區域發揮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胡玉昆告訴記者:“未來,巴音布魯克草原生態研究站還將在全球變化背景下,開展巴音布魯克高寒草地退化原因、機理及生態響應,探索草地退化的驅動因子和影響機制,以及退化草地生態治理與改良及重建技術的綜合研究。”

      記者看到,在阿德力口中“比以前好多了”的研究站生活依然艱苦。在海拔2470米的高寒草原,半年都是積雪期,年平均氣溫攝氏零下4.8度。雖然此時氣溫有攝氏30度,但入夜后便降到攝氏五六度了。科研人員晚上還需要穿毛衣毛褲、抱著好幾個熱水袋才能入眠。

      每年5月,他們開始在草原進行科研工作。偌大的草原,除了牧羊人幾乎見不到人影。草原上寒風刺骨,但最糟糕的還不是寒冷。高山草原天氣多變,一場大雨后,草原上布滿了車轍,有路又似乎無路。看似平坦卻暗藏危機,車會陷在泥濘里像醉漢一樣打轉。

      離開巴音布魯克草原站時,記者從車窗向后望去,小平房緊緊扎根在巴音布魯克的草原上,正像胡玉昆、阿德力和同事們為了探索和保護草原生態靜靜守候在這天山一隅。

    相關文章

    科學家發現長壽新基因

    西南大學資源昆蟲高效養殖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代方銀團隊發現了調控壽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蠶、線蟲、果蠅等多物種研究中揭示了其延緩衰老和延長壽命的機制。日前,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通訊》在線發......

    港大研究揭嫦娥六號月背著陸點隱匿巖漿活動

    中新社香港8月27日電(記者韓星童)香港大學(港大)27日公布,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侵入式巖漿產物在嫦娥六號著陸區分布廣泛,有助科學家將來認識月球背面其他區域。早前,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完......

    研究解析喀斯特流域徑流和產沙變化影響因素

    西南喀斯特區頻發的極端降雨、獨特的水文地質結構、淺薄且分布不連續的土壤、復雜的地貌類型以及高異質性景觀與流域徑流和產沙密切相關。但這些影響因素耦合疊加在一起,導致采用傳統的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研......

    非晶形成條件研究新發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團隊利用機械合金化方法系統探索了玻璃形成能力與力致非晶能力的關系,研究揭示了非晶形成條件。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材料雜志》(ActaMaterialia)。目前......

    研究發現:我國被子植物的瀕危狀況南方比北方更嚴峻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探討了我國被子植物滅絕風險的空間分布和驅動因素,他們發現,我國被子植物的滅絕風險在空間上顯著聚集,整體來看,被子植物的瀕危狀況南方比北方更嚴......

    這群年輕PI聚餐擼串侃出篇《細胞》

    餐擼串侃出篇《細胞》 松弛感是一個網絡熱詞,那么科研人的松弛感是怎樣的?一群由不同單位年輕PI(課題組長)等組成的科研有緣人找到了答案。他們分別是西湖大學研究員解明岐、浙江大學研究員邵佳偉、......

    新研究揭示天敵昆蟲蠋蝽“死而復蘇”的奧秘

    記者5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天敵昆蟲保護與利用創新團隊研究發現,天敵昆蟲(可以寄生或者捕食其他昆蟲的昆蟲)蠋蝽體內解毒代謝和神經遞質再平衡共同作用,可使其在接觸殺蟲劑高效氯氰菊酯后......

    抗衰老BCL2抑制劑治療免疫性皮膚病有新策略

    記者8月2日從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獲悉,該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皮膚病醫院的陸前進、吳海競和龍海教授科研團隊在JournalofDermatologicalScience、EuropeanJ......

    印遇龍:加快推進供體豬、模型豬研究實現“豬盡其用”

    生豬生產在我國畜牧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生豬養殖和豬肉產品消費國,但還不是養豬強國,特別是生豬遺傳育種工作落后于歐美國家,急需在新一代生物育種技術上加大投入,實現“彎道超車”。今天......

    最新研究發現南極冰架融水量遠高于先前預測

    一項國際研究新近發現,在南極夏季溫度最高的1月,南極洲冰架上57%的融水以雪泥形式存在,但通常情況下,區域氣候變化模型并沒有把這部分融水量計算在內。這意味著,南極冰架的融水量遠高于以往的預測。英國劍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