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25日,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多年來,中國人對珠峰的攀登和探索從未止步。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可貴的是精神。”利用臨時黨組織開展實地黨建活動,促進綜合科考活動實現重大突破進展,是珠峰科考的優良傳統。此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任務實施開始,科考隊在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辦公室、科考隊隊長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黨委的指導下,專門組織成立了珠峰科考臨時黨支部,來自20多家參與單位的40多名黨員同志光榮地加入臨時黨組織。
2022年4月至5月開展的珠峰科考任務已經圓滿完成。整個珠峰科考期間,臨時黨支部堅持“內場外場結合”“高原平原結合”“黨建科研結合”的工作三原則,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多次深入開展了黨組織活動。攀登了7028米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趙華標深夜在大本營準備登頂任務時,旁聽了支部一線黨員的交流發言。深受鼓舞的他萌發了加入黨組織的強烈愿望,并在現場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火線入黨。270多名科考隊員沒有一人因為高原反應而放下手頭的科考任務,更沒有一人因為高原反應而離開5200米的珠峰科考大本營。
在采訪過程中,《中國科學報》記者對科考隊持續取得重要成果有了新的感悟。
一是守初心。回顧歷次珠峰科考,一代代青藏科考人正是傳承著這種謙卑、執著、探索和篤實好學的精神,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踏冰臥雪,毅然決然堅持扎根科考一線,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體現了續寫新時代青藏科考精神,實現科學研究突破,展現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需求的情懷。
二是探巔峰。5月4日,地球上最高的自動氣象觀測站——巔峰站在海拔8830米建起來了!在這個“巔峰時刻”,很多隊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但緊接著,大家的心情又被帶到谷底:數據自動傳輸出了問題!科考隊員們沒有被嚇倒,在5200米大本營連續長夜討論,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解決預案。5月15日,科考隊員們又一次登頂,當最后一個解決預案完成后,巔峰站采集的所有數據終于從地球之巔自動傳輸到了大本營。
三是擔重任。在這次巔峰科考中,40歲左右的青年科學家挑起大梁,他們或是堅持每天晚上9點到第二天中午12點的日常觀測,或是進行從拉薩到珠峰的大空間觀測以及不同海拔的大氣氧化和人體適應觀測。特別是負責冰雪觀測和采樣的科考隊員,每一天都在體力達到極限的狀態下采集冰雪樣品,而且一干就是一個月。回到拉薩時,由于長時間的高海拔紫外輻射,大家的臉部全都被曬傷。盡管如此,大家沒有任何怨言,多名年輕科考隊員在珠峰火線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四是譜華章。珠穆朗瑪峰是中國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中科院院士樸世龍談到,這次“巔峰使命”科考工作與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是國家科技強國戰略的成果和實例。第一次青藏科考時,老一輩科學家用的是羅盤、筆記本,連照相機都很少,考察結果更多是描述性的、定性的。這次考察則采用了最先進的監測設備,獲取了很多填補空白的珍貴數據資料,是“青藏精神”和“高科技手段”的完美結合,奠定了中國科學家在第三極地區研究的國際一流地位。
守初心、探巔峰、擔重任、譜華章,為新時期青藏科考注入了新的內涵,“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實現了從“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模式的轉變,使服務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和全球生態環境保護邁上新的征程。
根據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第二次青藏科考)相關任務需求,從提出規劃到野外選址、從洽談確定到站點建設、從設備安裝到測試運行,第二次青藏科考項目“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亟需新建的一個重......
1960年5月25日,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多年來,中國人對珠峰的攀登和探索從未止步。“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可貴的是精神。”利用臨時黨組織開展實地黨建活動,促進綜合科考活動實現重大突破進......
中新社西寧10月11日電(記者張添福)2021年10月,中國官方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等第一批國家公園。目前,中國正式進入國家公園時代已滿一年。在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愈發呼之欲出,且通過生態修復和......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中發現了11個地衣新種,并建立了擬沉衣屬。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MycoKeys。青藏高原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出奇特、多樣的地衣物種......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青藏高原地區冰川發生冰崩的可能性逐漸增加。由于青藏高原冰崩事件往往發生在西藏人煙稀少地區,冰崩發生后,快速獲取冰崩運動過程的定量數據相對困難,而這對災害進行快速預判和搶險救災具有指導......
海拔5000m以上陸地面積雖然僅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2000,但卻是全球1/3陸地平均徑流的源頭,尤其是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的冰川和雪蓋是亞洲主要河流的發源地,這些河流孕育著世界接近10%的人口。高海......
“清潔青藏線,保護長江源”公益環保活動日前正式啟動,活動由中華環保基金會主辦,這也是中國環保組織首次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區域開展此類活動。60名志愿者在我省接受兩天的環保培訓后,于10月14日奔赴各......
4月24日,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在蘭州對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西部行動計劃二期項目“青藏鐵路工程安全穩定性動態變化研究與高等級公路筑路技術預研究”進行......
人類活動對地球大氣的污染是多方面的,而痕量元素的污染是其中之一。研究發現,早在古希臘、羅馬和文藝復興時期,有色金屬礦產的開采和冶煉就導致北半球局部大氣受到痕量元素的污染。在1980年和1990年間格陵......
地表有效輻射為地面向上的長波輻射與大氣逆輻射之差,它是地面通過長波輻射交換而實際損失的熱量。有效輻射的大小隨地面溫度、空氣溫濕度及云量而變化,可以作為地面最低溫度及霜凍預報的重要依據。青藏高原的熱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