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紡錘絲與著絲粒起初會以隨機方式相連接,使得前中期存在許多錯誤的連接方式。比如一個著絲粒同時受到來自相反方向的紡錘絲牽引,這種現象被稱作merotelic連接。如果這些錯誤的連接不被糾正,將會導致著絲粒間的拉力異常,引起染色體的不同步分離。因此,真核生物采用了一種監控機制來延遲染色體分離,給糾正錯誤連接方式留有充足時間,該機制被稱作紡錘體組裝監控。Bub1是一個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它是紡錘體組裝監控機制中的上游蛋白,可以招集其它監控蛋白定位到著絲粒上。雖然Bub1的序列和功能在不同物種中比較保守,可在植物界中至今仍未有相關報道。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程祝寬課題組利用圖位克隆的方法,在水稻中克隆了植物中首個Bub1同源基因BRK1(Bub1-related kinase1)。brk1突變體營養生長正常,但在減數分裂后期I姊妹染色單體提前分離,最終導致完全不育。BRK1具有保守的TPR和激酶結構域,而缺失了GLEBS結構域。BRK1在減數分裂及有絲分裂過程中始終定位在著絲粒蛋白復合體的外層,與酵母及多細胞動物相似,BRK1對于著絲粒區域組蛋白 H2A第134位蘇氨酸的磷酸化起重要作用,并且調控shugoshin蛋白的著絲粒定位。在brk1突變體減數分裂中期I,錯誤的merotelic連接方式不能被及時修正,使得該時期同源染色體著絲粒間的拉力降低,并引起紡錘體形態異常,最終導致后期I同源染色體分離的不同步。在BRK1喪失功能的情況下,著絲粒區域組蛋白H3第10位絲氨酸在終變期不能被磷酸化。H3第10位絲氨酸是Aurora B激酶的保守底物,而Aurora B又直接參與微管和著絲粒錯誤連接的糾正。因此,推測BRK1通過調節中期I早期Aurora激酶的定位從而促進錯誤連接方式的糾正。
該研究為探索植物紡錘體組裝監控蛋白的功能開創了先例,研究結果于12月15日在Plant Cell雜志上在線發表。相關研究得到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的資助。
93年前,時任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第三軍軍長的黃公略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六渡坳指揮部隊轉移時,遭敵機襲擊壯烈犧牲。近年,疑似黃公略烈士遺骸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出土。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
6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王嵐峰研究組聯合復旦大學陳振國課題組、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趙曉嵐課題組,在《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Structural&Mol......
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研究員林戈課題組的一項新研究,首次在全染色體組水平解析了非整倍體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影響,為理解相關遺傳問題提供了新視角。6月5日,該成果發表于《自......
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發明的一項突破性新技術,或將徹底改變合成生物學領域。該方法被稱為克隆重編程和組裝平鋪天然基因組DNA(CReATiNG),為構建合成染色體提供了一種更簡單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它......
11月8日,由美國、中國、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合作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Sc2.0Project)”最新研究成果在世界頂級期刊《Cell》及其子刊發布,此次成果發布標志著世界首個真核生物全......
大麻又名火麻、漢麻、線麻等,籽用大麻在食品、醫藥、紡織、造紙等多個領域被廣泛使用,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9月15日,福建農林大學麻類研究室聯合該校基因組與生物技術中心在《植物通訊》(PlantComm......
《自然》23日發表的兩篇論文公布了人類Y染色體的組裝和分析,Y染色體也是最后完成全測序的人類染色體。這項全球100多名科學家參與的研究填補了當前Y染色體參考的諸多空白,帶來了對不同人群演化和變異的見解......
大多數的癌癥都會表現出非整倍性,但其在腫瘤發生中的功能性意義卻是頗具爭議的;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Science上題為“Oncogene-likeaddictiontoaneuploidyinhum......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科學家們發現,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破碎的染色體片段在重新排列之前被拴在一起;破壞系鏈可能有助于防止癌癥突變。健康的細胞努力維持我們DNA的完整性,但偶爾,一條染色體會從其他染色體中......
西南大學教授徐洛浩課題組以中國特有家雞品系胡須雞為材料,在國際上率先繪制出首個家雞全基因組圖譜。2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家雞基因組完成圖的演化分析》為題,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這是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