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對抑郁癥患者來說大有裨益,最新發表在《循證醫學圖書館》(The Cochrane Library)上的一篇系統綜述如是說。該綜述的作者發現鍛煉可以減輕抑郁癥狀,盡管他們表示此看法還需要更多的試驗去證明。
全世界有約有1億2000萬名抑郁癥患者,抗抑郁藥的使用和心理學治療是目前對抗抑郁的主流方法。但是抗抑郁藥存在較大的副作用,有些患者拒絕使用該類藥物,還有一些患者無法接受心理學治療。身體鍛煉也被用于抗抑郁治療,因為鍛煉可以影響人體荷爾蒙水平從而改變心境,還可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不過多地糾纏于負面情緒。
《循證醫學圖書館》曾發表過進行類似研究的綜述文章,發現了鍛煉對抗擊抑郁有好處,但是列舉的證據較少。現在研究者做了更多的實驗,有了更完善的結果。他們對2362名抑郁癥患者做了39項實驗,對患者癥狀的嚴重程度用一定標準進行了評估。
研究者發現,在35項試驗中,鍛煉組與對照組(不進行任何治療的組)相比,鍛煉對抑郁有治療效果。鍛煉與服用抗抑郁藥物和心里治療的結果一樣有效,盡管這些結果來源于少量的、小規模的試驗。
“我們的研究顯示鍛煉對抑郁有治療作用”,該文章的作者之一,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臨床腦科學研究中心的Gillian Mead說,“我們尚沒有方法發現大腦的哪一部分運動區域對治療抑郁最有效,以及這種鍛煉帶來的好處會不會在患者停止鍛煉之后還會有作用。”
對與鍛煉相關的試驗進行高質量的評估存在較大的難度,比如研究者很難不知道哪一個病人在實驗組,哪一個病人在對照組。因此,研究者在進行高質量的試驗時都是單獨分析的。在6個試驗項目中,鍛煉之于治療抑郁的效果并不明顯。
“當我們把眼光集中在高質量試驗上的時候,鍛煉對于治療抑郁的效果沒有顯著變化”,Mead說,“我們還需要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的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研究結果。”
運動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將二者聯系起來的信號分子有不同版本和不同作用。新發現的版本專門針對短期運動而產生,缺乏這類版本的小鼠燃燒的脂肪更少。圖片來源:神戶大學/小川涉科技日報北京7月16日電(記者張佳欣......
人類的大腦只有3磅多重,但也許是人體中、甚至是宇宙當中最復雜的系統之一。在這個三磅重的“宇宙”中,成萬億的電信號和化學信號交織在一起,賦予了我們情感、意識、記憶和認知。近幾十年來,神經生物學在對外界感......
認知功能障礙和抑郁癥狀往往在老年人中同時發生。早年抑郁癥被證明是癡呆癥的一個危險因素,而晚年抑郁癥可以被認為是癡呆癥的前驅癥狀。相反,認知功能障礙或癡呆癥也可能歸因于抑郁癥狀。這表明認知功能障礙與抑郁......
科技日報北京5月5日電 (記者張夢然)鍛煉對身體有益似乎已是公認常識,但這其實是一個籠統的認知,人們對其分子層面的奧秘還不甚了解。不清楚這一過程,會影響人們對鍛煉強度、類型以及相應疾病和健康......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核醫學科教授賈志云和磁共振研究中心教授龔啟勇團隊在《生物精神病學》上發表論文,首次揭示了抑郁癥患者的自殺傾向與腦結構協變網絡異常的表達模式相關。抑郁癥的高致殘致死率與自殺意念和行......
香港大學醫學院6日表示,其醫學團隊在抑郁癥藥物研發領域取得突破性科研進展,即首次揭示了腸道菌群代謝物——高香草酸具有緩解抑郁癥的作用,為抑郁癥治療提供了全新策略方向。港大醫學院終身講席教授賈偉及其科研......
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領域近年迎來多項突破。比如阿爾茨海默病領域兩款靶向淀粉樣蛋白的抗體已經獲得FDA的批準,今年有望迎來第三款抗淀粉樣蛋白抗體的批準。精神分裂癥領域也有望迎來數十年來首個新機制藥物......
近日,《梅奧診所進展:數字健康(MayoClinicProceedings:DigitalHealth)》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AI技術結合聲音技術診斷2型糖尿病的文章。該研究顯示,只要對著智能手機說幾句......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副研究員曹武警與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合作,在外骨骼機器人領域取得新進展。該團隊研發了國際首款面向橫向行走步態的外骨骼,通過在橫向行走......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針對5285名中年人的研究表明,早上7點到9點之間鍛煉最有利于減輕體重。與中午或晚上進行鍛煉的人相比,早上7點到9點鍛煉的人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2)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