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圣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上,Loyola研究者和合作者報告了對于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新的方法是稱為γ分泌酶抑制劑(GSI)的新一類藥物,能特異性抑制Notch和關閉負責癌細胞生長的關鍵基因。
現有的癌癥藥物有效地殺死成熟乳腺癌細胞,但有極少數未成熟的乳腺癌干細胞能抵抗此類藥物。它們負責腫瘤的生長和發展,耐標準療法是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死亡的主要病因。大約75%的乳腺癌是雌激素受體陽性。對于耐標準療法的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我們急需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新研究表明,這一新的實驗類藥物能克服耐藥性,可能優化現有的內分泌療法如他莫昔芬和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潛在作用。 Notch蛋白促進腫瘤的生長和存活,該蛋白質存在于癌癥干細胞的表面上,Notch蛋白能激活驅動腫瘤生長,擴散和存活的癌癥干細胞的各種基因。
該研究包括20名早期階段的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在手術前,患者服用兩種常用藥物(他莫昔芬或來曲唑)中的一個,為期14天,以阻斷雌激素刺激乳腺癌細胞的效應。14天后接受了活檢,之后給予GSI藥物(MK-0752)。
患者在25天,接受了最終乳腺癌手術。研究人員發現給予GSI后,由Notch調節的18個基因被顯著逆轉,盡管它是一個非常短的給藥期。他們還確定了一個稱為DAXX基因對于癌癥干細胞的存活是至關重要的,該基因也被GSI關閉。確定這些基因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哪些患者會對抗Notch的GSI治療有良好響應。在這項研究中,GSI的副作用最小。1例患者眼睛浮腫和咳嗽,4例經歷面部痤瘡。沒有患者出現腹瀉或手術并發癥。
研究人員正計劃一個更大的II期臨床試驗,以評估GSI類藥物加內分泌治療組合與單純內分泌治療比較。這項研究也將決定18基因“簽名”如何能預測哪些患者響應治療。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工程網站近日報道,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成功研制出一種超薄且超銳利的微針。這款微針能夠將基于基因療法的治療藥物精準遞送到耳蝸內無法觸及的區域,......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藥物臨床試驗樣本量估計指導原則(試行)》的通告(2024年第54號)為指導申辦者在藥物臨床研發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的樣本量估計,藥審中心組織制定了《藥物臨床試驗樣本量估計指導......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張繼穩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臨港實驗室、西藏大學、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等的科研人員,在JournalofControlledRelease上發表了題為《控制多單......
當地時間12月10-13日,2024年圣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在美國召開。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邵志敏發布了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聯合團隊在常規蒽環、紫杉、鉑類、環磷酰胺化療基礎上,聯用中國原創免......
中國 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亞平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研究員張鵬程團隊,構建了一種特殊的囊泡,可分別靶向并作用于免疫細胞和腫瘤細胞,將免疫因子療法與化療結合,誘導強效的免疫殺傷。12月4......
在乳腺癌患者中,“腔面型”乳腺癌患者占比約為65%至70%。記者18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的研究成果將改變免疫調節治療對該類乳腺癌療效不佳的困境,為“腔面型”乳腺癌免疫治療帶來全新認知和治療路徑。復旦大......
2024年11月9日-11日,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四川大學承辦,四川省分析測試學會協辦的“首屆分析科學與儀器大會(NCASI2024)”在成都舉辦。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分析科學,創造未來”,聚焦產業......
11月1日,國家藥監局網站發布適用《M12:藥物相互作用研究》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指導原則及問答,全文如下國家藥監局關于適用《M12:藥物相互作用研究》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指導原則及問答文......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關于公開征求《抗體偶聯藥物臨床藥理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為了鼓勵和引導工業界有效開展抗體偶聯藥物的臨床藥理學研究,獲得其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等特......
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到,院乳腺外科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紅外熱成像體系(AI-IRT),有望應用于乳腺癌臨床前篩查,為優化乳腺癌篩查策略和提高患者生存率作出貢獻。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外科學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