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正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展開。而激勵青年英才在新時代勇立潮頭、建功立業,無疑是此次活動的重中之重。
日前,95名來自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英才齊聚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參加中央組織部舉辦的“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專題研修班學習。
本次研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緊緊圍繞弘揚愛國奮斗精神這一主線展開。9天時間,學員們知國情、悟初心、明方向,積蓄起科研報國的新動能。
“用行動投祖國一票”
研修過程中,學員們集中學習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聆聽了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事跡報告會、拜謁了北京西山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學員們在感動中思考,在思考中凝成共識。
“知識分子的命運從來都是和國家命運緊緊相連。”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胡國宏說,“一名青年學者,如果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和國家、社會以及時代賦予的使命緊密相連,充分施展才干,為國爭光、作出貢獻,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也是最大的幸福。”
研修班學員中很多人有海外留學、工作經歷的背景,決定回國效力,用他們的話說就是“用行動投祖國一票”。“越留學越愛國,是所有海外留學人員的切身感受。”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主任、副教授姬生健說,“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我們要時刻用愛國奮斗精神鼓舞自己,以更好的創新成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發現國家沒有‘兩彈一星’,戰略上被動挨打,痛心疾首而回國,為國家國防事業解決了重要的問題,實現了他們的中國夢和家國情懷。我們這一代人回國,也要以解決國家、社會、百姓的問題為己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王璞說,“黨和國家號召我們‘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我們一定不辱時代使命,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勇立潮頭、引領創新。”
找準愛國奮斗的前進方向
研修期間,每天晚上學員都會就當天學習展開分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只有從個人、國家、國際的實際出發,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才能找準愛國奮斗的前進方向,才能聚集愛國奮斗的精神動力,才能源源不斷產生國際頂尖原創性科學和應用成果。
“此次研修讓我深切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愛才、惜才之情,感受到國家對青年科研人員的高度重視,備受鼓舞、心生溫暖。”解放軍總醫院介入超聲科副主任醫師于杰說:“知識分子要用知識反哺國家和人民。我是一名軍醫,于我而言,就是用我們自主研發的醫療技術為官兵、百姓提供最好的治療方法,讓更多肝癌、乳腺癌、甲狀腺癌病人免受開刀之苦,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
參加此次研修的學員大多是40歲以下的青年人才,基本上都獲得了國內人才計劃的資助和支持,能夠安心“搭平臺、出成果”,心無旁騖投身科研。
“當前中國正處于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政治穩定、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表示,“國家快速發展,給我們提供了做學問最好的土壤與最大的空間。只有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波瀾壯闊的國家和民族事業中,知識才會發揮更大作用,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
“建議延長考評周期”“優秀本土人才待遇不應輸于‘海歸’”“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為了更好服務人才、用好人才,研修班特別安排了一場關于人才政策的座談會,青年英才們建言獻策,一批聚才、用才、留才的良方被總結、反饋給決策部門。
學員在研修中不僅收獲了知識與思想,還獲得了參與國家政策建言的成就感。“以前總覺得不想來參加各種學習和研修,現在來了還想再來。”西北農林大學教授王曉杰表示,自己準備將研修所得帶回去分享給團隊師生。
增強科技強國的信心
研修班特別邀請錢學森的秘書顧吉環先生講述錢老打破國外封鎖,帶領團隊科研攻堅的事跡,并安排了航天五院的現場教學,增強學員科技強國的信心,鼓舞艱苦創業的士氣。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秦安軍介紹,取得重大原創突破,他參與的聚集誘導發光研究,獲得了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他說:“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把專業研究融入到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偉大事業中來,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做世界一流的引領性科研與創新。”
“從錢學森、鄧稼先、西安交大‘西遷人’等老一輩知識分子身上,我找到了學習的榜樣和追求的目標,那就是為了祖國的需要和繁榮富強奮發圖強,不惜貢獻自己的一切。”中國礦業大學安全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秦波濤說,“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我將弘揚愛國奮斗的精神,爭取能為祖國的發展做出卓越的成績。”
“當前,正是知識分子大有可為的黃金時代。原始創新在國內的農業體系中是有的,比如水稻,而小麥行業還沒有,這是未來實現原始創新的方向,也是我的前進方向。”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姚穎垠說,“把黨的十九大描繪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是一場新的長征。我們理當奮發勇為、迎難而上,努力成為科技報國之路上的佼佼者、引領者。”
“今天要講我的一生做成的兩件半事,其實這些都是我和團隊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診早治,大幅度提高療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過去一般沒有活過5年,通過綜合治療,縮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
最近,總遇到青年教師反映不知道如何平衡教學和科研的苦惱。這是當下高校的普遍現象,特別是對于那些新體制下的青年教師,盡管各學校的政策可能稍有不同,但最終的考核大致相同——既要有令人驚艷的科研創新成果,又......
這是山西小伙高天的“巴黎讀博記”:2019年春,28歲的他只身來到法國巴黎,第一眼就愛上了這座城市。他進入著名的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學院(ESPCI-Paris)PMMH實驗室,遇上了兩位不擺架子的“朋友......
近日,有兩則關于中國科研投入和產出的好消息令人振奮。一是據《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2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首次超過3萬億元,達到30782.9億元;二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20......
科研難做,難在發論文和申基金。兩者相比,基金或許更難上一籌。每年到國自然基金評選階段,那真是千萬大軍擠獨木橋,有人歡喜有人憂。近幾年,有不少科研人表示,國自然基金越來越卷了。更有人在小紅書上吐槽,現在......
近日,中國科學院網站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行為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規范》包含總則、科研活動行為規范、社會活動行為規范、增選工作行為規范、禁止行為以及附則共六章,共三十三條。《規范》指出......
21世紀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是國際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自立自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昂......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并開始量產,這一突破性創新將造福大量患者。利用人體組織中某種原子核在磁場下的共振現象,隔著皮膚對病灶進行“攝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現代醫學領域。但長......
從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獲悉,我國載人登月火箭長征十號的主發動機昨天又完成了一次點火試車,驗證了火箭飛行任務對發動機的全部要求,為發動機技術狀態固化、產品技術基線確立、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此次試車的發......
項目編號:[230001]FJCGC[GK]20230001項目名稱:黑龍江省食藥同源功能食品加工技術科研試驗基地建設項目科研設備采購采購方式:公開招標預算金額:3,370,000.00元采購需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