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3日從香港理工大學獲悉,該校癌癥基因組的大數據分析取得重大突破,通過建立一個創新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分析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揭示在癌癥中基因網絡的失控機制。
這項突破是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講座講授翁一鳴、陳穎志和黃思銓聯同哈佛大學生物統計學專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所取得的成果。
研究團隊還發現診斷及治療慢性骨髓細胞白血病的潛在標靶基因——核磷蛋白(NPM1)及其相關基因。有關研究發現有助確立由核磷蛋白導向的治療策略,使標靶治療更準確針對問題在所、對癥下藥,同時此分析平臺亦可廣泛應用于其他疾病之上。
據介紹,傳統的癌癥基因研究方法是比較癌癥患者與健康人士的整個基因組,找出有顯著差異表現的個別基因。這種沿用多時的方法并不能找出基因相互作用及其系統性變化,進而了解有關構成癌癥的發病機制。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假設參與相同機制的基因會呈共同表現(即基因之間的表現水平互為關連),并且探討每對基因之間的關系,從而破解癌癥背后的機制。基因對組合數目會隨基因數目以幾何級數增加,而人類基因組有超過兩萬個蛋白質編碼基因,因此基因共同表現的分析涉及約兩億對基因。
哈佛大學的生物統計學專家幫助研究團隊進行了大型計算機模擬試驗,確立了癌癥基因共同表現的統計方法。研究團隊克服了處理大量數據的挑戰,只需兩天時間便可分析出兩億個基因對的共同表現,突破傳統方法的不可能,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基礎。
這項研究確立了一個創新的結構性基因共同表現分析平臺,揭示癌癥發病機理,并發展以核磷蛋白導向的治療策略。共同表現分析發現了基因網絡上的失控機制,加深對癌癥生物學的了解,有助確定治療的新方向。這個平臺不但對科學發展有所貢獻,并可隨時應用于其他疾病的診斷、預后和治療研究之上。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癌癥雜志》的研究,分析超25萬人的數據后發現,除了降低膽固醇、保持大腦健康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外,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和歐米伽6還有助于預防各種癌癥——它們的水平越高,患癌風險越低......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團隊及其國際合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三篇研究論文,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小DNA環(ecDNA)在人類癌癥中所起作用的理解。這些研究詳細闡述了ecDNA在近15000例癌癥患者中的......
睡眠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但連接心血管病理和睡眠的回路尚不清楚。10月30日,一項發表于《自然》的新研究發現,心臟病發作后,免疫細胞會迅速涌向大腦并促進深度睡眠,這種深度睡眠通過緩解心臟炎癥促進康復。......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研究組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研究組合作,在裂殖酵母中發現一種新型殺手基因tdk1,并揭示其蛋白質產物控制細胞生存的分子和結構機制。兩篇相關論文11月1日發表于美國《國......
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關于征集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通知(2024年第三批)。原通知如下:各相關單位:2024年我委將繼續組織開展《中國藥典》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為增強藥用輔料標準研究用樣品的代表性,確保......
哪些人更容易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退行性疾病?哪些人更容易罹患癌癥?“端粒長度的平衡在人類疾病中起了關鍵作用。長端粒更容易導致癌癥,短端粒則更容易患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疾病。”在10月25日舉行的2024年世......
10月9日,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聯合武漢兒童醫院、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中山大學等多家機構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在《細胞》子刊《細胞基因組學》上以封面、專輯的形式發表了6篇研究論文,系統解析了孕期生......
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進展,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2023年,全國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