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追記著名材料科學家柯俊:鋼鐵人生孳孳百年

    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柯俊8月8日7時29分在京逝世,享年101歲。 “鋼鐵科學與技術的集大成者”“中國電子顯微鏡事業的先驅者”“中國冶金史研究的開拓者”“我國金屬物理專業的奠基人”“新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這所有的榮譽和稱號,都屬于同一個人——柯俊。 柯俊1917年6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193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并獲學士學位;1948年獲英國伯明翰大學自然哲學博士學位。早在1980年,他即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 一年前,也是在這樣的夏天,為頌揚柯俊“結草銜環,容圖報于未來”的愛國情懷,傳承老一輩教育家、科學家求實嚴謹、淡泊名利的風范,北京科技大學特意舉行紀念活動,紀念柯俊的百年華誕。“先生治學嚴謹務實,不斷創新教法,將科技前沿引入課堂;先生為人謙遜豁達、質樸儒雅,平易近人。”這是全國政協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曉峰在致辭中所說。 而一年后,這位讓我們尊重......閱讀全文

    致真立人 中華驕傲:紀念柯俊先生

       在第33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在喜迎黨的十九大的熱烈氣氛中,我們推出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烈軍和江蘇大學副教授霍向東撰寫的《致真立人 中華驕傲——紀念柯俊先生》一文,學習柯俊先生的創新精神和立人情懷,學習他“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君子人格,學習他“知行合一”的人生歷程和“致真立人”的崇高境界。  

    柯俊院士遺體捐獻母校武漢大學用于醫學研究

      今天上午8:30,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柯俊院士的遺體告別儀式,在武昌殯儀館舉行。  柯俊院士193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并獲學士學位,根據院士的遺愿,其家屬昨日將其遺體捐獻給母校武大,用于醫學研究。  “鋼鐵科學與技術的集大成者”、“中國電子顯微鏡事業的先驅者”、“中

    清明感懷:祭奠那些我們不能忘卻的科學家

      又是一年清明雨,中科院和工程院的已故院士名單上,又添33個名字。不管是平民布衣還是偉人英雄,離世歸安本是自然歸宿。而兩院院士的逝去,還是讓人們感到深深的傷悲與思念。  33位已故院士中,多為八九十歲的耄耋老人。  “80后”院士有13位:郝柏林、孫樞、何友聲、管德、高伯龍、陸鐘武、李正邦、沈祖炎

    記柯俊院士:金屬物理奠基人

      “我來自東方,那里有成千上萬的人民在饑餓線上掙扎,一噸鋼在那里的作用,遠遠超過一噸鋼在英美的作用,盡管生活條件遠遠比不過英國和美國,但是物質生活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重要的。”柯俊 1917年出生于吉林省長春市,祖籍浙江省黃巖縣。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多年從事合金中相

    “熱心”師昌緒辭世:忠于事只為信仰

       一個令人揪心的消息不幸得到證實:那個好管“閑事”的老頭走了。幾天前,醫院傳來的情況已不樂觀,有關方面的領導密集前往探視。  11月10日7時7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師昌緒在京辭世,享年96歲。  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戰略科學家,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副主

    觀點:對科學家最好的關注是讓他們免于熱度干擾

       常有人將科學家的熱度與明星的熱度去比較,然后得出一個結論,輿論和公眾整天圍著明星轉,冷落了科學家。明星屁大的事兒,都能刷出幾億的關注量,而科學家再大的事,都很少能成為大眾話題。前段時間,著名院士柯俊教授去世,網絡杳無聲息,最熱話題是某網紅作家性騷擾丑聞。有人感慨:英雄枯骨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

    第12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在京開幕

      6月27日上午,由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清華大學承辦的第12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在京開幕,來自中、法、英、德、俄、希臘、保加利亞、美、日、韓等國家的科技史專家齊集一堂。  據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廖育群透露,本屆會議共為期5天,共收到論文90篇,包括中國

    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柯俊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金屬物理、冶金史學科奠基人,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柯俊,2017年8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柯俊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8月15日上午在北京舉行。  柯俊先生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等獎勵。曾擔任國務

    亞太材料科學院新當選院士出爐

       日前,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APAM)會議在日本仙臺東北大學召開。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45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3人當選,包括(以姓氏筆畫為序):毛新平(寶武研究院)、介萬奇(西北工

    亞太材料科學院新當選院士出爐

       日前,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APAM)會議在日本仙臺東北大學召開。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45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3人當選,包括(以姓氏筆畫為序):毛新平(寶武研究院)、介萬奇(西北工

    張興鈐的生命鈐記:逾古稀仍不輟

      張興鈐,1921年10月16日出生于河北武邑,1942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先后獲美國凱斯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冶金碩士、博士學位。在美期間,他系統地研究了蠕變過程中多晶純鋁及合金的形變、斷裂機制,先后發表八篇論文,被國際學術界廣泛引用,成為金屬蠕變結構研究的奠基性工作之一。回國后,在北京鋼鐵工

    科學獎金:開啟新中國科技獎勵先河

       14年前的2月19日,82歲高齡的吳文俊院士從國家主席江澤民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證書,這位興趣廣泛、童心未泯的數學家再次為世人矚目。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58年前,38歲的吳文俊就因在拓撲學上的杰出成就,與華羅庚、錢學森一起榮獲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一等獎,并獲得1萬元獎金。  中國科學院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