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部分性發作造成誤診的原因分析
(1)因腹痛、頭痛、嘔吐等均為兒科常見癥狀,故診斷時一般多考慮常見病、多發病,診斷思路易局限,如以少見癥狀為首發表現則更易誤診誤治,有患兒誤診為“角膜炎”長達8年 (2)本病診斷主要依據腦電圖的圖樣放電,但有時臨床癥狀出現比腦電圖改變要早數月甚至數年 (3)腦電圖 樣放電是陣發性而非持續性,由于時間、條件限制,腦電圖不易捕捉到樣波形。 為避免對這類疾病的誤診,應做到以下幾點: 對于不明原因的腹痛、嘔吐、頭痛患兒,特別是伴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或有自動癥表現的患兒,在排除了相關疾病,,應盡早做腦電圖檢查,最好是在發作時做此檢查,且要反復多次做,有條件者最好做24小時動態腦電圖或行剝奪睡眠腦電圖檢查。因本病是部分性發作患兒大腦皮質局部神經細胞的損傷具有更多的應激性,從而更易誘發電活動,剝奪睡眠腦電圖有助于提高診斷陽性率;對癥治療無效者,且排除了相關疾病,可考慮診斷性抗治療,如癥狀消失,不再反復,提示治療有效,療程超過發作......閱讀全文
單純部分性發作造成誤診的原因分析
(1)因腹痛、頭痛、嘔吐等均為兒科常見癥狀,故診斷時一般多考慮常見病、多發病,診斷思路易局限,如以少見癥狀為首發表現則更易誤診誤治,有患兒誤診為“角膜炎”長達8年 (2)本病診斷主要依據腦電圖的圖樣放電,但有時臨床癥狀出現比腦電圖改變要早數月甚至數年 (3)腦電圖 樣放電是陣發性而非持續性
單純部分性發作的基本介紹
單純部分性發作指發作起始于一側腦部(局灶性或局限性),可擴展至兩側。若發作時不伴意識障礙,稱為單純部分性發作。某一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范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杰克森發作。發作后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單純
關于單純部分性發作的疾病描述
單純部分性發作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分鐘,起始與結束均較突然。單純部分性發作時意識保留,除非癇性放電擴展至腦其他部分導致強直-地攣性發作(繼發泛化)。可分為四型: (1)部分運動性發作; (2)部分感覺(體覺或特殊感覺)性發作; (3)自主神經性發作; (4)精神性發作。
概述單純部分性發作的癥狀體征
(1)部分運動性發作: ①局灶性運動性發作:以局部抽動開始,涉及一側面部如口角或肢體遠端如拇指或足趾等,病灶多位于中央溝前,如發作后遺留暫時性局部肢體無力或輕偏癱(O.5~36h消除),稱為Todd癱瘓。 ②杰克遜(Jackson)發作:局灶性運動性發作沿腦皮質運動區逐漸擴展,臨床表現(最常
簡述單純部分性發作的臨床表現
由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所引起的短暫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征的慢性腦部疾病,具有突然發生、反復發作的特點。臨床上表現為運動、感覺、意識、行為和自主神經等不同程度的障礙,而部分性發作無意識障礙稱為單純部分性發作。發作時神識尚清,或突然神呆、兩目凝視。可見手足抽動,或見煩渴、自汗、顏面潮紅、腹痛吐瀉、
部分性發作的介紹
部分性發作是最先的臨床和腦電圖變化指示開始的神經元群病理活動限于一側大腦半球的某個部分。部分性發作的進一步分類主要基于是否存在意識障礙,以及是否進行為繼發性全面性發作。臨床上又分為:①單純部分性發作;②僅某部分性發作;③部分性發作發展成全面性發作。[1]
部分性發作的分類
根據發作過程是否伴意識障礙,分為單純部分性發作(發作時無意識障礙)和復雜部分性發作(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 如放電部位表淺(皮質),可記錄到較明顯的局部放電,臨床多表現單純部分性發作,癥狀與相應皮質功能有關;隨著放電擴散出現相應部位癥狀,可演變為復雜部分性發作或泛化為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常規
部分性發作的診斷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出現發作性神經系統局灶癥狀體征,如一側肢體麻木、無力,通常數分鐘內完全恢復,為心臟、大動脈微栓子脫落或一過性腦血管痙攣所致。 2.偏頭痛 是顱內外動脈舒縮異常引起反復發作性搏動性頭痛,典型偏頭痛視覺先兆、眼肌麻痹型或偏癱型偏頭痛需與部分性發作鑒別。偏頭痛先兆時間長,至少數
什么是部分性發作?
部分性發作是最先的臨床和腦電圖變化指示開始的神經元群病理活動限于一側大腦半球的某個部分。部分性發作的進一步分類主要基于是否存在意識障礙,以及是否進行為繼發性全面性發作。臨床上又分為:①單純部分性發作;②僅某部分性發作;③部分性發作發展成全面性發作。
部分性發作的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 單基因或多基因遺傳均可引起癇性發作,已知150種以上少見的基因缺陷綜合征表現癲癇大發作或肌陣攣發作,其中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25種,如結節性硬化、神經纖維瘤病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約100種,如家族性黑蒙性癡呆、類球狀細胞型腦白質營養不良等,以及20余種性染色體遺傳基因缺陷綜合征。
部分性發作的病理病因
癲癇病因極其復雜,主要可分四大類: 1.特發性(idiopathic)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可疑遺傳傾向,無其他明顯病因,常在某特殊年齡段起病,有特征性臨床及腦電圖表現,診斷標準較明確。并非臨床上查不到病因就是特發性癲癇。 2.癥狀性(symptomatic)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是各種明確的或可能
部分性發作的輔助檢查
1.電生理檢查常規EEG僅可記錄到10%的部分性發作波形,40%~50%的局灶性放電波形。采用EEG監測技術,包括便攜式盒式磁帶記錄(AEEG)、視頻腦電圖及多導無線電遙測等,可長時間動態觀察自然狀態下清醒和睡眠EEG,檢出率提高到70%~80%,40%的患者可記錄到發作波形,有助于癲癇診斷、分
部分性發作的癥狀體征
1.單純部分性發作(simple partial seizure) 持續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min,起始與結束均較突然,意識保留,除非繼發復雜部分發作或強直陣攣性發作(繼發泛化)。可分4型: (1)部分運動性發作: ①局灶性運動性發作:以局部抽動開始,涉及一側面部如口角或肢體遠端如拇指或足
人為原因造成部分植物瀕危
每年春夏時節,挖野菜儼然成了很多地方的一種習俗。近日有媒體報道,在城市化過程中,很多本土野生植物被驅趕、被拔除,日趨瀕危甚至徹底消失,尤其是市民挖野菜吃的行為,對植被破壞嚴重。以北京為例,從北京邊緣向城市中心每推進1000公尺,物種就減少5個;1993年出版的《北京植物志》中被列為“極常見”、“
關于部分性發作的分類介紹
根據發作過程是否伴意識障礙,分為單純部分性發作(發作時無意識障礙)和復雜部分性發作(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 如放電部位表淺(皮質),可記錄到較明顯的局部放電,臨床多表現單純部分性發作,癥狀與相應皮質功能有關;隨著放電擴散出現相應部位癥狀,可演變為復雜部分性發作或泛化為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常規
部分性發作的并發癥
癲癇病 (epileptic disease)是明確的單一特定病因所致的病理狀態,不僅僅是發作類型。癲癇性腦病 (epileptic encephalopathy)是癲癇樣放電本身導致進行性腦功能障礙疾病。故而,不同病因及發作后導致的腦功能障礙不同,臨床并發癥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點是有可能因發作
概述部分性發作的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 單基因或多基因遺傳均可引起癇性發作,已知150種以上少見的基因缺陷綜合征表現癲癇大發作或肌陣攣發作,其中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25種,如結節性硬化、神經纖維瘤病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約100種,如家族性黑蒙性癡呆、類球狀細胞型腦白質營養不良等,以及20余種性染色體遺傳基因缺陷綜合征。
概述部分性發作的預防護理
癲癇病的預防非常重要。預防癲癇不僅涉及醫學領域,而且與全社會有關。預防癲癇應著眼于三個層次:一是著眼于病因,預防癲癇的發生;二是控制發作;三是減少癲癇對患者軀體、心理和社會的不良影響。 1.預防癲癇病的發生 遺傳因素使某些兒童具有驚厥易感性,在各種環境因素的促發下產生癲癇發作。對此,要特別強調
部分性發作的實驗室檢查
1.血、尿、大便常規檢查及血糖、電解質(鈣、磷)測定。 2.腦脊液檢查顱內壓增高提示占位性病變或CSF循環通路障礙,如較大的腫瘤或深靜脈血栓形成。細胞數增高提示腦膜或腦實質炎癥,如腦膿腫、腦囊蟲、腦膜炎或腦炎繼發癲癇;CSF蛋白含量增高提示血-腦脊液屏障破壞,見于顱內腫瘤、腦囊蟲及各種炎癥性疾
簡述部分性發作的其他輔助性檢查
1.電生理檢查 常規EEG僅可記錄到10%的部分性發作波形,40%~50%的局灶性放電波形。采用EEG監測技術,包括便攜式盒式磁帶記錄(AEEG)、視頻腦電圖及多導無線電遙測等,可長時間動態觀察自然狀態下清醒和睡眠EEG,檢出率提高到70%~80%,40%的患者可記錄到發作波形,有助于癲癇診斷、
關于部分性發作的疾病診斷介紹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可出現發作性神經系統局灶癥狀體征,如一側肢體麻木、無力,通常數分鐘內完全恢復,為心臟、大動脈微栓子脫落或一過性腦血管痙攣所致。 2.偏頭痛 是顱內外動脈舒縮異常引起反復發作性搏動性頭痛,典型偏頭痛視覺先兆、眼肌麻痹型或偏癱型偏頭痛需與部分性發作鑒別。偏頭痛先兆時間長,至少
部分性發作的病理病因與癥狀體征
病理病因 癲癇病因極其復雜,主要可分四大類: 1.特發性(idiopathic)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可疑遺傳傾向,無其他明顯病因,常在某特殊年齡段起病,有特征性臨床及腦電圖表現,診斷標準較明確。并非臨床上查不到病因就是特發性癲癇。 2.癥狀性(symptomatic)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是各種
簡述復雜部分性發作的癥狀體征介紹
復雜部分性發作 (complex partial seizure,CPS) 也稱顳葉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表現部分性發作伴不同程度意識障礙。癇性放電起源于顳葉或額葉內側,起源、擴散途徑及速度不同,臨床表現可差異較大,可先出現單純部分性發作(時間可長可短),再出現意識障礙。特殊感覺或單純自主神經性
分析肉芽腫性乳腺炎的誤診原因
1、病人若以無痛性腫塊就診,腫塊質地硬、表面不光滑,且與皮膚及周圍組織有輕度粘連,無壓痛或輕壓痛, 或發現同側腋窩有腫大淋巴結,其特征酷似乳腺癌; 2、術前均未行腫塊穿刺涂片細胞學檢查,若針吸細胞學檢查為炎性細胞,有助于與乳腺癌鑒別; 3、由于本病少見,,臨床醫生對該病認識不足,缺乏警惕性;
部分性發作的發病機制及病理病機
發病機制 1.遺傳因素 單基因或多基因遺傳均可引起癇性發作,已知150種以上少見的基因缺陷綜合征表現癲癇大發作或肌陣攣發作,其中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25種,如結節性硬化、神經纖維瘤病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約100種,如家族性黑蒙性癡呆、類球狀細胞型腦白質營養不良等,以及20余種性染色體遺傳基因缺
部分性發作的輔助檢查及并發癥
輔助檢查: 1.電生理檢查常規EEG僅可記錄到10%的部分性發作波形,40%~50%的局灶性放電波形。采用EEG監測技術,包括便攜式盒式磁帶記錄(AEEG)、視頻腦電圖及多導無線電遙測等,可長時間動態觀察自然狀態下清醒和睡眠EEG,檢出率提高到70%~80%,40%的患者可記錄到發作波形,有助
細胞學誤診的原因分析
1.標本取材不當: 未取到真有癌細胞部分,如痰液制片時未仔細選擇有效病理成分;或患者咳痰方式不對,未采集到支氣管深部分泌物等。2.標本不新鮮: 細胞學檢查標本必須在采集后1-2小時內涂片,立即固定,以防止細胞自溶。3.編號錯誤: 會發生誤診嘏造成醫療事故。故送檢標本、申請單、涂片、報告單編號后應仔細
關于小腦膿腫誤診的原因分析
一、早期癥狀不典型:在無明確的中耳炎及乳突炎病史的小腦膿腫患者,當出現了強迫性頭位、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等小腦損害征象,但又無發熱,腰穿腦壓在正常范圍或稍增高,白細胞數不高時,容易忽略小腦膿腫的可能,易誤診為小腦占位性疾病或小腦炎癥。 二、缺乏定位體征:僅表現為間歇性頭痛、嘔吐,顱內壓增高癥狀不
關于單純性中耳炎的發病原因分析
中耳炎分有急慢性,化膿性,引起中耳炎的原因很多,需要我們多加注意,那么中耳炎是怎么回事? 一、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竇炎、扁桃體炎及增殖體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進入咽鼓管內,而且病變妨礙了咽口引流所致。 二、急性期延誤治療和用藥不當等因素難逃其咎。 [1] 三、繼發于急性傳染病如猩紅熱、麻疹
關于部分性發作的實驗室檢查方法介紹
1.血、尿、大便常規檢查及血糖、電解質(鈣、磷)測定。 2.腦脊液檢查 顱內壓增高提示占位性病變或CSF循環通路障礙,如較大的腫瘤或深靜脈血栓形成。細胞數增高提示腦膜或腦實質炎癥,如腦膿腫、腦囊蟲、腦膜炎或腦炎繼發癲癇;CSF蛋白含量增高提示血-腦脊液屏障破壞,見于顱內腫瘤、腦囊蟲及各種炎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