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地區本土植物瀕危等級專家評估會在武漢召開
7月13日至17日,華中地區(湖北)本土植物瀕危等級專家評估會在武漢召開。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吳金清研究員為與會專家介紹了中國植物園聯盟建設項目背景、以西雙版納植物園為例加以說明子課題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實施步驟、華中地區(湖北)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試點)的整體方案;課題組成員李曉東博士就湖北本土植物評估標準和課題組預評的湖北本土植物保護等級初步名單作了說明。 專家們對湖北本土植物保護等級初步名單中的5000多條逐一進行評估,經過幾天緊張、熱烈而認真的會議討論,初步確定湖北本土植物4840種(含種下等級),其中保護等級為1(野外滅絕EX)的有5種、保護等級為2(極危CR)的有26種、保護等級為3(瀕危EN)的有86種、保護等級為4(易危VU)的有236種。此次評估是全覆蓋保護計劃項目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評估的結果基本代表了湖北現有植物的瀕危狀況。此后,對其中少數種類還將邀請部分相關專家進行后期的再評估,確定各......閱讀全文
我國的植物園保護了多少種本土植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47.shtm
我國啟動本土植物物種全覆蓋保護計劃
由中科院發起、國家林業局和住建部共同倡議的中國植物園聯盟6月6日在京成立。聯盟發起了一項“本土物種全覆蓋保護計劃”,旨在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實現對我國本土植物全覆蓋的收集和安全保存。 中國植物園聯盟理事長、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主任陳進介紹,我國目前有200多家植物園,但現僅保存
保護瀕危植物的措施
保護自然既是當代生活的需要,更是人類未來的需求。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等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認為:21世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時期,而珍稀瀕危物種應被視為優先保護之列。保護的目標是通過不減少基因和物種多樣性,不毀壞重要的生境和生態系統的方式,盡快挽救和保護瀕危的生物資源,以保證生物多樣性持續發
南非頒布《本土知識保護、推廣、發展和管理法案》
據南非科學創新部(DSI)消息,8月13日,南非總統拉馬福薩正式簽署《本土知識保護、推廣、發展和管理法案》(簡稱《法案》),《法案》為發展南非本土知識體系、知識產權鋪平了道路,有助于保護、管理、利用非洲本土文化瑰寶。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法律保護,不法分子大量盜用南非傳統醫藥和文化等領域的本土知
國家植物園:為植物保護貢獻中國智慧
植物是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組成部分,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設立活植物收集區,圍繞植物進行科研、保護、展示與科普教育,這便是人類為神奇植物打造的溫暖家園——植物園。 作為全球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中國擁有已知的高等植物3.7萬余種,約占全球的1/10。中國植物園(樹木園)遷地保護植物2
植物豐都車前保護研究獲進展
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園水分脅迫生物學學科組的研究人員圍繞三峽庫區特有植物豐都車前的水淹耐受性展開研究,并取得系列進展,該研究成果對豐都車前重返三峽庫區生存有重要指導意義。 據介紹,豐都車前屬三峽庫區特有植物,只在三峽水庫蓄水前的低海拔區域上有自然分布。研究結果表明,為了研究
植物抗腫瘤藥領跑采購市場本土研發熱情高
“在眾多抗腫瘤藥中,天然植物類抗腫瘤藥所占的比重最大,在單品排名前10位的抗腫瘤藥中,植物類抗腫瘤藥占據了兩強席位,為紫杉醇和多西他賽。”近日,在上海舉辦的2012抗腫瘤植物藥產業發展論壇上,廈門大學藥學院副院長曾錦章教授指出。 據統計,在全球的新藥研發投入中,至少有40%~45%是投入到
華中地區本土植物瀕危等級專家評估會在武漢召開
7月13日至17日,華中地區(湖北)本土植物瀕危等級專家評估會在武漢召開。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吳金清研究員為與會專家介紹了中國植物園聯盟建設項目背景、以西雙版納植物園為例加以說明子課題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實施步驟、華中地區(湖北)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試點)的整體方案;課題組成員李曉東
自然保護區零增長-多種重點保護動植物待保護
南京專家經過5年多的調查,日前,完成了《中國生物多樣性本底評估報告》。該項目負責人、環保部南京環科所徐海根研究員表示,目前我國仍有9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未受到自然保護區保護,建議擴大自然保護區規模。 你聽說過大頭鯉、鎮海疣螈嗎?作為中國特有物種,它們還未受到自然保護區保護。白眉長臂猿、倭
保護珍稀野生動植物有新招
4月10日起,《南京市長江岸線保護辦法》正式施行。《辦法》將南京長江岸線劃分為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根據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要求,嚴格實行分區保護。 “我市長江河道約長97公里,長江南京段也是依江臨海最集中的優良港區和重要水源地。在長江大保護的要求提出前,有關區、街
青海75%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
從22日召開的青海植物名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省高度重視野生植物保護管理工作,科學統籌開展遷地保護和就地保護,全力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積極融入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持續開展資源調查、馴化擴繁、種質資源收集,嚴厲打擊野生植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加大野生植物保護宣傳力
國家植物園滿“周歲”-植物保護收集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729.shtm 今天是我國首個國家植物園設立一周年。一年來,國家植物園在植物保護收集上取得新進展。 國家植物園植物保護收集取得新進展 設立一年來,國家植物園完成了植物種類資源本底調查,新
昆明植物所瀕危植物保護遺傳學研究取得多項進展
德保蘇鐵出現了明顯的遺傳分化 繼2007年獲得云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龔洵研究組的瀕危植物保護遺傳學研究又取得了新的進展。 他們采用SNPs的方法研究了德保蘇鐵(Cycasdebaoensis)遺傳多樣性和遺傳分化,結果表明,分布于土山和石山的德保蘇鐵出現
實踐證明綜合保護法有助于有效保護植物多樣性
中國4886種樹木瀕危等級占比 ?中國樹木各瀕危等級在中國植物園遷地收集情況。文香英 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BGCI中國辦公室負責人文香英和BGCI區域項目主任Joachim Gr
植物保護基礎研究缺乏系統性
近日,北疆棉區的棉鈴蟲二代幼蟲剛步入為害末期,長江、黃河流域的大部分棉區又相繼進入了棉鈴蟲三代幼蟲為害盛期。 由于受全球氣候變化、產業結構調整、作物品種更換、病蟲毒性變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農作物有害生物出現了突發、多發、重發、頻發的態勢。一些曾經的次要病蟲害逐漸上升為主要生物災害,境外新的
保護典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步伐加快
我國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和恢復領域取得可喜進展。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日前發布消息說,研究人員研發了野外回歸技術,已在黑、吉、遼、京、魯等地建立了引種與回歸保護示范地、極小種群生境與繁殖特性野外監測樣地等。回歸地內保護植物生長良好。圖片來源于網絡 李景文教授介紹說,由于分布地域狹窄,極小種群野生
中國野生近緣植物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由全球環境基金資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執行,農業部實施的“作物野生近緣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經過6年的實施,在科學保護作物野生近緣植物、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據了解,該項目于2007年正式啟動,通過引入激勵機制和建立與地方經濟社會條件相適應的管理模式,采用與農業生
植物葉的上下表皮細胞的保護功能
保護功能:在植物的地上器官(如莖、葉、花、果實和種子)中具有保護功能;在地下器官(根)中具有吸收功能;當根、莖加粗生長時,表皮受到擠壓、破壞,由另外的保護組織周皮替代。
植物園保護國際:全球數百種藥用植物瀕臨滅絕
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的國際組織——植物園保護國際日前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說,全球數百種藥用植物正瀕臨滅絕,這將進一步增加發現新藥的困難。?報告說,全球50%以上的藥品需要這些瀕臨滅絕的藥用植物作原料,有些植物甚至能夠被用來治療癌癥和艾滋病等致命疾病,但由于國家和個人對藥用植物的收集增加,不少地方亂砍濫伐問
武漢植物園在瀕危植物遷地保護成效評估研究中取得進展
全球變化致使較多珍稀瀕危植物面臨滅絕的風險。遷地保護被認為是應對珍稀瀕危植物滅絕風險的重要手段。植物遷地保護面臨來源不清楚、遺傳代表性不足、對新環境的適應性等問題。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植被生態學科組以20世紀80年代由華中及其周邊地區移栽至湖北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珍稀植物為研究對象,從遷地保
近5000種高等植物面臨威脅-我國發布國家植物保護戰略
近日,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秘書長及部分官員,國家林業局、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科學院的代表,以及國內數十位植物學專家齊聚華南植物園,共同見證《中國中國科學院戰略》的發布,同時正式啟動BGCI中國項目辦公室,并舉辦BGCI中國高級研討會。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標志著中國植物保護工作又將邁上一個新的
上海新增本土“228+1259”,新增本土死亡7例
“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眾號消息,2022年5月10日0—24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28例和無癥狀感染者1259例,其中198例確診病例為既往無癥狀感染者轉歸,30例確診病例和1259例無癥狀感染者在隔離管控中發現。新增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例和無癥狀感染者1例,均在閉環管控中
考慮動植物保護--加州太陽熱能項目受阻
近期美國政府批準了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地區修建9座太陽熱能發電廠,然而,接踵而至的訴訟風暴和光伏技術的復興又讓太陽熱能新興產業的未來陰云密布。 據《紐約時報》報道,訴訟認為在環境脆弱地區建設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廠會加大風險,因此要求停止建設5個太陽熱能項目。然而,這些
廣西發布六條禁令保護野生動植物
廣西近日召開全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緊急會議,迅速發布六條禁令,大力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 在緊急會議上,廣西林業廳廳長陳秋華向全區林業系統發布保護野生動物“六條禁令”,即嚴禁獵殺、獵捕候鳥、野生保護動物;嚴禁破壞珍稀植物資源;嚴禁參與走私、販賣野生保護動物;嚴禁參與非法
孢子捕捉儀為植物的健康成長提供保護
大多數人都以為只有人或飼養的寵物會生病,其實植物也會生病,這些病除了由各式各樣的蟲子咬食所造成的直接傷害外,也有因細菌、真菌、線蟲和病毒等四大病原微生物所造成的植物傳染病。病害肯定會影響植物的正常和健康生長,如果我們能提前預知病害,并且提前做好防治方法,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減少植物病害的發生。而孢
-DNA條形碼:為瀕危植物撐起“保護傘”
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聚集了來自國家農業、林業、環保、醫藥、檢驗檢疫、進出口等部門的人士,他們一起見證了《中國珍稀瀕危植物圖鑒》的問世和“中國珍稀瀕危植物DNA條形碼鑒定平臺”的開通。 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件盼望了10年的大事。 “中國瀕危植物數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PPM植物組培抗菌保護劑使用說明
產品名稱:PPMTM?- Plant Preservative Mixture(植物組織培養抗菌保護劑)貨號:PPM保存條件:4o C運輸條件:常溫物理性質:溶液性狀:無色至琥珀色透明液體pH值:3.8有效期:見瓶身標簽說明產品描述:1.PPMTM 是一種熱穩定的抗菌劑,用于植物組織培養中植物的微生
河北新增51例本土確診+162例本土無癥狀
2022年3月13日0—24時,河北省新增本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51例(廊坊市30例、滄州市19例、邢臺市2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62例(廊坊市145例、滄州市13例、邢臺市4例)。 截至3月13日24時,河北省現有本土確診病例182例;尚在醫學觀察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47例。
中科院與英皇家植物園簽署合作協議保護植物多樣性
6月24日,中國科學院與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在倫敦續簽《合作備忘錄》,兩家單位將在未來十年繼續在植物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中科院與邱園的合作由來已久。2004年,雙方簽署了關于植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的合作協議,開始在植物種質資源保藏研究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植物新品種司法保護的標桿案件:三紅蜜柚
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在中國實施二十余年,是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家族中最年輕的成員。隨著我國植物新品種申請量和授權量的不斷攀升,植物新品種糾紛數量不斷增加,糾紛類型不斷增多,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日益復雜,尤其是相關案件的社會影響也在不斷增強,備受社會各界,包括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從植物新品種司法保護實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