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和四肢畸形的癥狀起因
(一)先天性畸形 骨、關節先天性畸形原因有三: 1、遺傳因素,如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軟骨發育不良。 2、環境因素,包括胎兒期致畸物質的影響(病毒感染、激素、藥物、放射線等)與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不良、羊水過少、胎盤功能不全、羊膜早破及羊水滲漏等。 3、上述兩種因素的綜合。如先天性髖脫位是因基因因素使關節囊松弛,再受到子宮內胎位不良影響而脫位。 (二)后天性畸形 1、損傷 骨或關節損傷后畸形連接或骨骺生長異常、軟組織損傷后瘢痕攣縮、神經損傷后肢體弛張性或痙攣性癱瘓。 2、感染 化膿性骨關節炎、結核性骨關節感染、真菌或螺旋體性骨關節感染。 3、代謝、營養或內分泌異常 佝僂病、壞血病、腎性佝僂病和骨軟化癥、骨質疏松癥、反射性交感神經性骨營養不良癥、巨人癥或肢端肥大癥、呆小病、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痛風性關節炎。 4、非感染性骨關節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原發性骨關節病、強直性脊柱炎、大骨節病、血友病性關節病、......閱讀全文
脊柱和四肢畸形的癥狀起因
(一)先天性畸形 骨、關節先天性畸形原因有三: 1、遺傳因素,如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軟骨發育不良。 2、環境因素,包括胎兒期致畸物質的影響(病毒感染、激素、藥物、放射線等)與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不良、羊水過少、胎盤功能不全、羊膜早破及羊水滲漏等。 3、上述兩種因素的綜合。如先天性髖脫位是因基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的癥狀分析
囊性脊柱裂的病兒于出生后即見在脊椎后縱軸線上有囊性包塊突起,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有的有細頸或蒂,有的基底部較大無頸。包塊常隨年齡增大,表面皮膚或正常,或菲薄易破,有的菲薄呈半透明膜狀,如囊內為腦脊液,用手電筒照之透光,如囊內有脊髓、神經組織等,用手電照之不透光或可見到囊內組織陰影。患兒啼哭
腹水的癥狀起因
1、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 2、肝內血流動力學改變和門靜脈高壓。 3、肝臟淋巴液外漏及回流受阻。 4、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 5、水鈉潴留。 6、激素代謝紊亂。 7、內毒素血癥。 8、腹膜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 9、腹腔臟器穿孔破裂。
耳鳴的癥狀起因
(一)主覺性(非振動性)耳鳴 1、耳鼻咽喉科疾病:耳部疾病引起耳鳴最為常見。 (1)鼓部如中耳感染、耳硬化、內耳窗的增生性阻塞。 (2)巖部耳蝸及Ⅶ顱神經病變,前者常見于美尼爾病,后者常見于聽神經瘤。 (3)中樞神經:除老年性大腦硬化外,中樞神經性的器質性病變,很少引起耳鳴。 2、心血
嘔血的癥狀起因
(一)消化系統疾病 1、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異物、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綜合征、食管損傷等。大量嘔血常由門脈高壓所致的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所致,食管異物戳穿主動脈可造成大量嘔血,并危及生命。 2、胃及十二指腸疾病:最常見為消化性潰瘍,其次有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胃癌、胃泌素瘤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的簡介
胚胎期神經原節形成并向尾端發展成神經溝,第21天神經溝兩側的神經襞向背側正中包卷融合成為神經管。融合自胸段開始向頭、尾端發展,尾端于第2周閉合,頭端閉合比尾端大約早2天。神經管閉合后,逐漸與表皮脫離,移向體壁深部。神經管的頭端發展成為腦泡,其余發展成脊髓。胚胎第11周時,骨性椎管完全愈合。 當
四肢畸形的病因
一類為創傷所造成的畸形愈合,因此類型畸形無需鑒別診斷,不再詳述;另一類為骨關節或軟組織的病損所造成的畸形,另外,根據四肢畸形的發生范圍可分為局部畸形與全身畸形,全身畸形多由于發育障礙,遺傳代謝異常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所引起。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的鑒別診斷
注意與其他腫塊鑒別,背側沿正中線囊性腫塊,或多或少的透光,啼哭時更飽滿等,可作為與其他腫塊鑒別的要點。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的病理原因
主要是在胚胎期發育發生障礙所致,關鍵在于椎管閉合不全。 支撐人體的脊柱是由26塊脊椎骨連接組成的,脊柱中央的管腔稱為椎管。該管內包有脊膜、神經及脊髓等組織,如椎管先天性發有異常,則可椎管閉合不全,稱為脊柱裂。此癥多見于腰骶部,偶見于胸段,裂開處多在脊柱后面,少數可位于前方,正常人有20~25%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的發病機制
當神經管愈合過程中受到內外不良因素干擾影響時,則可能產生顱裂、脊柱裂和有關畸形。脊柱裂可以是廣泛的神經管不融合,為完全性脊柱裂或脊柱全裂;也可以是部分性脊柱裂。 部分性脊柱裂有以下幾種類型: 1、隱性脊柱裂 可伴發脊髓內膠質增生甚或中央管擴大,產生脊髓受損癥狀(脊髓牽系綜合征)、 2、脊
心包積液的癥狀起因
(一)感染性 心包積液 心包積液 1、細菌:結核菌、肺炎雙球菌、鏈球菌、腦膜炎球菌、淋球菌。 2、病毒:Coxsackie B、A,Echo病毒、流感病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3、真菌:組織胞漿菌、放線菌、球霉菌、曲菌、囊球菌。 4、寄生蟲:阿米巴、絲蟲、包蟲。 5、立克次體。
脾腫大的癥狀起因
(一)感染性 1、急性感染:見于病毒感染、立克次體感染、細菌感染、螺旋體感染、寄生蟲感染。 2、慢性感染:見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蟲病、慢性瘧疾、黑熱病、梅毒等。 (二)非感染性 1、淤血:見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積液,特發性非硬化性門脈高壓癥。
腮腺腫大的癥狀起因
1、炎癥 如流行性腮腺炎、急慢性化膿性腮腺炎等。 2、腫瘤 如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腺樣囊性癌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淋巴上皮病。 4、其他 如腮腺良性肥大。
骨質軟化的癥狀起因
1、腎性骨病性骨質軟化 由于腎功能不良,造成維生素環代謝障礙。1,25-(0H)2-D3缺乏,使腸鈣吸收減少,出現低血鈣。低血鈣促使甲狀旁腺增生肥大,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釋放增多;另外代謝性酸中毒,尿磷排出減少,使血磷升高。低血鈣,高血磷和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三者共同構成腎性骨病,并根據三者間相
排尿困難的癥狀起因
(一)機械性梗阻 1、膀胱頸梗阻 最常見的是前列腺病變,包括前列腺增生、纖維化或腫瘤。膀胱內結石、有蒂腫瘤、血塊或異物以及鄰近器官病變如子宮肌瘤、妊娠子宮嵌頓在盆腔等也可以阻塞或壓迫膀胱頸引起梗阻。 2、 尿道梗阻 最常見的是炎癥或損傷后的尿道狹窄。尿道結石、異物、結核、腫瘤、憩室等也可
皰疹的癥狀起因介紹
1、感染性 單純皰疹、帶狀皰疹、水痘、手足口病、手足癬、體股癬、丹毒、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 2、變態反應性 丘疹性蕁麻疹、接觸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汗皰疹、藥疹、大皰性多形紅斑。 3、遺傳性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皰瘡、大皰表皮松解癥、色素失禁癥、腸病性肢端皮炎。 4、自身免疫性 天
肺水腫的癥狀起因
(一)肺毛細血管內壓增高 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左心衰竭(如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病等),輸液過量,肺靜脈閉塞性疾病(如肺靜脈纖維化、先天性肺靜脈狹窄、縱隔腫瘤、縱隔肉芽腫、纖維縱隔炎等可壓迫靜脈),引起肺毛細血管內壓力增高,致血管內液外滲產生肺水腫。 (二)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
尿量異常的癥狀起因
(一)多尿 1、內分泌與代謝疾病 (1)尿崩癥 因下丘腦-神經垂體功能減退,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引起腎小管再吸收功能下降而引起多尿。 (2)糖尿病 因血糖過高尿中有大量糖排出,可引起溶質性利尿;由于血糖升高,機體為了代償增加飲水量,以便稀釋血液也是引起多尿的原因。 (3)鉀缺乏 在
生長障礙的癥狀起因
1、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的缺乏是導致生長障礙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垂體本身損傷或發育不良可致分泌生長激素功能低下引起生長激素的缺乏。下丘腦本身產生的生長激素釋放激素不足,垂體缺乏刺激,造成繼發性垂體功能低下或垂體萎縮導致生長激素的分泌障礙也可引起生長激素的缺乏。 2、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狀腺原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的并發癥
膨出囊容易潰破感染,導致腦膜炎。上皮竇也可引起細菌性腦膜炎的反復發作。脊柱裂也時常伴發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腦積水、顱骨裂、裂唇和裂腭等。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的臨床表現
完全性脊柱裂多為死胎,臨床意義不大。部分性脊柱裂主要表現如下: 1、隱性脊柱裂 最為多見,約占成活新生兒的1/1000,多見于腰骶部,有一個或數個椎板閉合不全,椎管內容物不膨出。可以沒有任何外部表現,多在攝片時偶爾發現。偶爾腰骶部皮膚有色素沉著,皮膚呈臍形陷窩,毛發過度生長或有皮膚脂肪墊。有
腦膜刺激征癥狀起因
(一)感染性腦膜炎 常見于細菌、病毒、螺旋體、真菌和寄生蟲等所致軟腦(脊)膜炎癥。 1、細菌性腦膜炎 (1)化膿性腦膜炎:如腦膜炎雙球菌、肺炎雙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淋球菌、產氣桿菌、肺炎桿菌等。 (2)非化膿性細菌性腦膜炎:如結核桿菌、布氏桿菌等。 2
皮膚黏膜出血的癥狀起因
皮膚黏膜出血的基本病因有三個,即血管壁功能異常、血小板異常及凝血功能障礙。 (一)血管壁功能異常 正常在血管破損時,局部小血管即發生反射性收縮,使血流變慢,以利于初期止血,繼之,在血小板釋放的血管收縮素等血清素作用下,使毛細血管較持久收縮,發揮止血作用。當毛細血管壁存在先天性缺陷或受損傷時則
性發育異常的癥狀起因
(一)性早熟 真性性早熟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垂體促性腺激素(包括GnRH,FSH,LH,PRL等)分泌過多,促使性腺早熟,這種早熟是正常過程成熟,并有精子生成或排卵。 假性性早熟是由于各種疾病造成的性激素分泌過多,或外源性攝入性激素,使第二性征提前出現,但性腺仍處于幼稚階段,無精子生成或排卵
尿色異常的癥狀起因
(一)血尿 1、腎臟及尿路疾病 (1)炎癥 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慢性腎盂腎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泌尿系統結核、泌尿系統霉菌感染等。 (2)結石 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結石,當結石移動時劃破尿路黏膜即容易引起血尿,亦容易繼發感染。大塊結石可引起尿路梗阻,甚至引起腎功能損害。
低血糖狀態的癥狀起因
(一)空腹(吸收后)低血糖癥 1、胰島功能亢進 (1)胰島素瘤(胰B細胞瘤):腺瘤、微腺瘤、腺癌。 (2)胰島B細胞增生。 (3)多發性內分泌腺瘤I型(MEN-I型)伴胰島素瘤。 (4)嬰幼兒胰島B細胞增生(亮氨酸敏感性或不敏感性)。 (5)胰管細胞新生胰島。 2、內分泌源性低血糖
簡介脊柱畸形的診斷依據
影像學方面對于脊柱側凸或者后凸的診斷標準,包括Cobb角的測量,即選擇組成側凸或者后凸兩端(最頭端和最尾端)最傾斜的椎體之間成角,是對于任何脊柱畸形最基本的描述。 對于椎體旋轉發生的評價,通常用Nash-Moe分型,即通過雙側椎弓根出現的對稱性多少來判斷。通過椎體椎弓根雙側的對稱性描述,從而在
脊柱畸形的病因分析介紹
根據脊柱畸形的原因考慮,可以分為特發性,先天性,神經肌肉型,間質性,創傷性等原因。對于側凸來說,特發性是其常見原因;對于后凸來說,以神經纖維瘤病I型,Scheumann病為常見冠狀位畸形,將其畸形位置分為上胸段,中胸段,胸腰段/腰段。 1.特發性 即特發性脊柱側凸,從病因學上來講,并不十分明
脊柱裂和有關畸形有哪些治療方法
囊性脊柱裂幾乎均須手術治療。如囊壁極薄或已破,須緊急或提前手術,其他病例以生后1~3個月內手術較好,以防止囊壁破裂,病變加重。如果囊壁厚,為減少手術死亡率,患兒也可年長后(1歲半后)手術。手術目的是切除膨出囊壁,松解脊髓和神經根粘連,將膨出神經組織回納入椎管,修補軟組織缺損,避免神經組織遭到持性
食欲減退的癥狀起因有哪些
(一)功能性疾病 1 、精神心理性如神經性厭食,神經官能癥、抑郁癥、情緒性食欲減退,精神創傷等。 2、胃腸動力障礙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綜合征、胃輕癱,腸易激綜合征等。 3、食物的質與各營養素的含量飲食中蛋白含量增加,血中游離脂肪酸升高則食量下降,食物的色、香、味對食物的影響等。 (二)器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