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分娩方式對嬰兒腸道菌群產生重要影響
近日,英國桑格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Nature雜志上發表題為“Stunted microbiot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olonization in caesarean-section birth”的文章,研究發現分娩方式能夠對嬰兒腸道菌群產生影響。 該研究納入英國近600名足月嬰兒,順產與剖腹產所占比例分別為52.3%、47.7%,研究人員采集嬰兒及部分母親的糞便樣本,通過基因測序對腸道菌群的構成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全體新生兒腸道菌群均在出生一個月內發生變化,但剖腹產嬰兒的腸道菌群更不穩定,更容易發生改變。進一步分析發現,分娩方式會影響母嬰之間腸道共生菌的傳遞,一些與醫院環境有關的病原體更易存在于剖腹產嬰兒的腸道中,約83%的剖腹產嬰兒攜帶潛在的致病菌,而這一比例在順產嬰兒中僅為49%左右。 近年,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腸道菌群的組成和功能對健康十分重要,后期應加大對生命早期腸道菌群紊亂......閱讀全文
Nature:分娩方式對嬰兒腸道菌群產生重要影響
近日,英國桑格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在Nature雜志上發表題為“Stunted microbiot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olonization in caesarean-section birth”的文章,研究發現分娩方式能夠對嬰兒腸道菌群產生影響。 該研究納
西北地區首例PGH技術試管嬰兒成功分娩
2019年12月22日,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成功實施的首例PGH技術試管嬰兒順利分娩,經科技查新顯示該胚胎植入前平衡易位攜帶者檢測(Preimplantation genetic haplotyping,PGH)技術為西北地區的首次成功應用。 染色體異常——隱藏深處的不孕不育問題 李女士(化
科學家透視嬰兒腸道菌群
《自然》近日發表的兩篇論文詳細闡述了嬰兒腸道菌群的形成。研究結果剖析了微生物組、嬰兒發育以及I型糖尿病潛在影響之間的關系。 腸道菌群會不斷變化,但從嬰兒期到兒童期的變化過渡尚未得到全面理解。研究顯示,微生物組可能與不同疾病病理特征有關,包括I型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環境決定因素”(TEDDY)。
科學家透視嬰兒腸道菌群
《自然》近日發表的兩篇論文詳細闡述了嬰兒腸道菌群的形成。研究結果剖析了微生物組、嬰兒發育以及I型糖尿病潛在影響之間的關系。 腸道菌群會不斷變化,但從嬰兒期到兒童期的變化過渡尚未得到全面理解。研究顯示,微生物組可能與不同疾病病理特征有關,包括I型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環境決定因素”(TEDDY)。
《自然》:最大規模研究,分娩方式會嚴重影響嬰兒腸菌
剖宮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百年,但是以前,由于醫療技術的不成熟,剖宮產往往是在孕婦已經死亡或是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才會實施。 但是現在,由于自身情況或是胎兒問題不適合陰道分娩的孕婦,剖宮產已經是常規且安全的選擇,它的應用拯救了不知道多少女性的生命和健康。不過還有些會因為想要“吉時”,或者是
嬰兒腸道微生物繁榮興衰史
? 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菌不是定植在嬰兒腸道內的唯一外來者,病毒也會在那里安家,這些看不見的體內居民對于人類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上。??? 研究人員指出:“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不同生命之間的關系,它們并不是互相
研究顯示孕期飲食可能影響嬰兒腸道菌群
美國一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母親懷孕期間的飲食習慣可能會對嬰兒腸道菌群組成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因分娩方式差異而有所不同。這項研究成果可能會對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的健康飲食起到指導作用。 研究人員對美國東北部新罕布什爾州145名嬰兒的糞便樣本進行了分析。他們在97名順產嬰兒的腸道中發現了3種不同組成
母親與嬰兒腸道微生物可共享基因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母嬰微生物群垂直傳播的新模式。從圍產期一直延續到出生后的幾周,母體腸道中的微生物與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共享基因。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細胞》雜志。 研究表明,這種水平基因轉移使母體微生物菌株能夠在其沒有持續轉移的情況下,影響嬰兒微生物組的功能。這項大規模綜合分析,提供了一系列
母乳影響嬰兒腸道微生物發育研究概要
? 停止母乳喂養后,嬰兒腸道內的菌群開始接近成年人。??? 針對98個瑞典嬰兒的排泄物樣本分析發現,兒童腸道微生物的發育和生育方式之間存在聯系。那些經由剖腹產出生的嬰兒,腸道菌群明顯少于順產的嬰兒。5月11日刊登于《細胞宿主與微生物》期刊上的新研究還發現,營養是嬰兒腸道微生物發育的主要驅動因素,
抗生素干擾嬰兒腸道微生物組
在我們的腸道里,生活著許多微生物群落,它們在調控機體代謝和免疫防御功能上起著關鍵作用。這些微生物群落的集合被稱為腸道微生物組。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6月15日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抗生素會降低嬰兒腸道微生物組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對患病嬰幼兒用抗生素治療已成常規做法,美國孩
出生方式與微生物組紊亂有關-|《自然》論文
《自然》本周發表的一項研究Stunted microbiota and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olonization in caesarean-section birth 指出,剖宮產嬰兒的腸道菌群容易發生改變,且較易受到潛在致病菌的定植。這一同類研究中已知規模最大的研
Nature-med:嬰兒腸道微生物繁榮興衰史
近日,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菌不是定植在嬰兒腸道內的唯一外來者,病毒也會在那里安家,這些看不見的體內居民對于人類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上。 研究人員指出:"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不同生命之間的關系,它們并不是互
母體腸道菌群與嬰兒食物過敏風險下降相關
根據《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Maternal carriage of Prevotella during pregnancy associates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food allergy in the offspring,孕婦腸道菌群中存在人體普氏菌(Pre
嬰兒腸道菌群及代謝物與肥胖“息息相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87.shtm
嬰兒腸道菌群及代謝物與肥胖的關聯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許國旺團隊與鄭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聊城市人民醫院以及大連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等合作,在探索嬰兒早期飲食—菌群—代謝及其與嬰兒后期肥胖風險的關聯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合作團隊揭示了健康嬰兒的年齡特異性腸道微生物組特征,解析了腸道菌群在嬰兒適應飲食結構轉變中的潛在作
生產和喂養方式會影響嬰兒腸道微生物組成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陰道分娩和母乳喂養方式能夠顯著影響嬰兒腸道細菌的組成。 胃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尤其是大腸中的微生物,能夠影響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以及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者們過對100名嬰兒的出生記錄進行了分析,其中,嬰兒的年齡均為6個月,研究人員發現,陰道分娩的嬰兒
母乳喂養竟影響“孩子基因“?Nature子刊放出重要證據!
DOI: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8-06393-w研究以“Maternal gut and breast milk microbiota affect infant gut antibiotic resistome and mobile genetic el
母乳喂養竟影響“孩子基因“?Nature子刊放出重要證據!
研究顯示,用母乳喂養的嬰兒發展更為健康,包括增強免疫力、提升智力、減少嬰兒猝死癥的發生、減少兒童期肥胖等等。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了母乳喂養的益處,對此付諸于實踐的建議也在持續增加。近日,赫爾辛基大學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母乳喂養可以保護嬰兒免受腸道中耐藥細菌的侵害,再次論證母乳喂養
迄今為止最深入的健康腸道菌群從母體轉移到嬰兒圖譜
嬰兒腸道微生物組中的很大一部分被認為是在出生時和出生后從母體中獲得的,因此其便開始了與微生物的終身動態關系,這對于宿主健康會產生持久性的影響。如今,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題為“Detailed mapping of Bifidobacterium strain
科學家研究為剖腹產嬰兒恢復腸道菌群
剖腹產嬰兒出生后,給寶寶注射母親陰道分泌物會讓他們獲得有益健康的腸道細菌。 在一名嬰兒從子宮來到世界的巨大轉變過程中,他們會吸收第一批永久在其腸道內居住的微生物。但是那些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嬰兒則錯失了這一過程,最終腸道內會留下不同的微生物,其中還包括一些來自醫院環境的微生物。 一些研究已經發
乳汁哺育的不僅是嬰兒,還有他們腸道中的益生菌
研究人員稱,他們發現了牛乳和母乳中一些曾被認為不能消化的成分是怎樣幫助嬰兒茁壯成長的,而這一發現可能幫助拯救一些重病的孩子。這項研究起始于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為什么母乳中約三分之一的成分嬰兒完全無法消化?原來,母乳中難消化的分子叫做糖蛋白,是由糖類和蛋白質組成的復雜分子,它也是人類腸道菌群的食物
新研究發現:-剖腹產兒童更易發生變態反應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生孩子選擇剖腹產。但多項研究表明,相比順產生下的孩子,剖腹產明顯影響后代的機體健康。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Gut上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和蘇格蘭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兒童更容易經常發生機體變態反應,這或許是因為這些兒童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樣性較低而導致的。
剖腹產兒童容易發生機體變態反應研究概要
? 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生孩子選擇剖腹產。但多項研究表明,相比順產生下的孩子,剖腹產明顯影響后代的機體健康。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Gut上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和蘇格蘭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兒童更容易經常發生機體變態反應,這或許是因為這些兒童腸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樣性較低而導致的。
母乳或配方奶粉喂養后,嬰兒腸道微生物組“看著相同”
嬰兒配方奶粉又稱母乳化奶粉,其設計初衷不僅是在營養上模擬母乳,還能在嬰兒腸道中培養對于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類似微生物群。它們能驅逐致病菌、影響新陳代謝,并合成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 一項新研究發現,雖然配方奶粉和母乳都能促進嬰兒腸道中類似細菌的生長,但是其作用卻不同。這些差異對健康的影響目前尚不明
檢查母乳中細菌群落和嬰兒腸道中的生物群落
母乳中的細菌及母親乳頭周圍乳暈皮膚上的細菌會被轉移到嬰兒的腸道內嗎?《美國醫學會雜志-兒科學》發表的一篇新文章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檢查,其結果表明,母乳中的細菌可能對嬰兒腸道中的細菌定植有幫助。 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定植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對孩子一生的健康都有重要作用。但人們對母乳中的細菌如何
淺談無痛分娩的利與弊
眾所周知,分娩過程中的宮縮痛是非常劇烈的,很多孕婦因不能耐受劇烈的疼痛感而不得已選擇剖宮產,到目前為止,仍是剖宮產手術指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減低宮縮痛的疼痛強度,是孕婦能比較人性化地度過分娩過程,一百多年來,世界上包括我國的產科醫生一直在不懈地追求,也就是所謂的“無痛分娩”,在陣痛方式上經歷了一系
自然臨產陰道分娩臨床路徑
? 一、自然臨產陰道分娩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孕足月頭位自然臨產(無陰道分娩禁忌癥)(ICD-10:O80.0伴Z37)??? (二)診斷依據。??? 根據《婦產科學》(高等醫學院校統編教材,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1.孕齡≥37周。??? 2.規律性
Nature子刊:順產or剖腹產-或影響嬰兒微生物組和疫苗反應
兒童疫苗旨在為童年期相關的一系列感染性疾病提供保護。這些疫苗與免疫反應的相互作用、誘導效果如何,對于在嬰兒體內產生的保護力至關重要。人們已知微生物組在疫苗接種的免疫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對早期生活及其對腸道微生物組組成的影響,與后續兒童疫苗反應之間的關系,我們仍所知不多。 2022年11月1
母親的微生物可能會促進剖腹產嬰兒的大腦發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134.shtm 剖腹產的嬰兒可以涂抹母親的陰道液。 圖片來源:APHP-Cochin-Voisin/Phanie/SPL 一項對剖腹產嬰兒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研究發現,用母親的陰道分泌
母親的微生物可能會促進剖腹產嬰兒的大腦發育
? 一項對剖腹產嬰兒進行的最大規模的研究發現,用母親的陰道分泌物擦拭剖腹產嬰兒以促進其微生物組的發育似乎是安全的,而且可能會促進嬰兒的大腦發育。 這項針對76名嬰兒和母親的隨機盲法試驗發現,與未接受治療的剖腹產嬰兒相比,用母親陰道分泌物擦拭的嬰兒在3個月和6個月時實現的神經發育里程碑數量略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