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干擾嬰兒腸道微生物組
在我們的腸道里,生活著許多微生物群落,它們在調控機體代謝和免疫防御功能上起著關鍵作用。這些微生物群落的集合被稱為腸道微生物組。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6月15日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抗生素會降低嬰兒腸道微生物組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對患病嬰幼兒用抗生素治療已成常規做法,美國孩子在2歲時平均有過3個療程的抗生素治療。 美國紐約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用兩年時間追蹤了43名美國嬰兒的腸道微生物組,收集了這些嬰兒的排泄物樣本及其母親在分娩前后的排泄物樣本。研究表明,母親身體內外的微生物組可能通過母乳喂養和皮膚接觸等方式,對嬰兒腸道微生物組的發展施加影響。使用抗生素、剖宮產和主要喂食配方奶粉都會降低嬰兒腸道微生物組的多樣性。 在另一項研究中,美國馬薩諸塞綜合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和芬蘭同行采集了39名芬蘭兒童3歲之前的排泄物樣本。結果發現,抗生素治療會導致嬰兒期孩子的腸道微生物組穩定性下降,在治療后一些腸道微生物會......閱讀全文
抗生素干擾嬰兒腸道微生物組
在我們的腸道里,生活著許多微生物群落,它們在調控機體代謝和免疫防御功能上起著關鍵作用。這些微生物群落的集合被稱為腸道微生物組。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志6月15日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抗生素會降低嬰兒腸道微生物組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對患病嬰幼兒用抗生素治療已成常規做法,美國孩
母乳或配方奶粉喂養后,嬰兒腸道微生物組“看著相同”
嬰兒配方奶粉又稱母乳化奶粉,其設計初衷不僅是在營養上模擬母乳,還能在嬰兒腸道中培養對于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類似微生物群。它們能驅逐致病菌、影響新陳代謝,并合成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 一項新研究發現,雖然配方奶粉和母乳都能促進嬰兒腸道中類似細菌的生長,但是其作用卻不同。這些差異對健康的影響目前尚不明
嬰兒腸道微生物繁榮興衰史
? 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菌不是定植在嬰兒腸道內的唯一外來者,病毒也會在那里安家,這些看不見的體內居民對于人類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上。??? 研究人員指出:“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不同生命之間的關系,它們并不是互相
母親與嬰兒腸道微生物可共享基因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母嬰微生物群垂直傳播的新模式。從圍產期一直延續到出生后的幾周,母體腸道中的微生物與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共享基因。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細胞》雜志。 研究表明,這種水平基因轉移使母體微生物菌株能夠在其沒有持續轉移的情況下,影響嬰兒微生物組的功能。這項大規模綜合分析,提供了一系列
母乳影響嬰兒腸道微生物發育研究概要
? 停止母乳喂養后,嬰兒腸道內的菌群開始接近成年人。??? 針對98個瑞典嬰兒的排泄物樣本分析發現,兒童腸道微生物的發育和生育方式之間存在聯系。那些經由剖腹產出生的嬰兒,腸道菌群明顯少于順產的嬰兒。5月11日刊登于《細胞宿主與微生物》期刊上的新研究還發現,營養是嬰兒腸道微生物發育的主要驅動因素,
懷孕期間母親高脂肪飲食或可影響嬰兒腸道的微生物組
母親在懷孕期間的飲食會影響“寄居”在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組;近日來自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懷孕期間進行高脂肪飲食的孕婦所生的孩子機體中腸道微生物組和非高脂肪飲食孕婦所生孩子機體腸道的微生物組有著明顯的不同,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Genome Medicine上,這項研究非常
懷孕期間母親高脂肪飲食或可影響嬰兒腸道的微生物組
近日來自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懷孕期間進行高脂肪飲食的孕婦所生的孩子機體中腸道微生物組和非高脂肪飲食孕婦所生孩子機體腸道的微生物組有著明顯的不同,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Genome Medicine上,這項研究非常重要,因為腸道微生物組能夠影響嬰兒免疫系統的發育以及其從食物中獲取能量
Nature-med:嬰兒腸道微生物繁榮興衰史
近日,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菌不是定植在嬰兒腸道內的唯一外來者,病毒也會在那里安家,這些看不見的體內居民對于人類健康具有重要影響。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上。 研究人員指出:"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生活在我們腸道中的不同生命之間的關系,它們并不是互
腸道細胞利用microRNAs控制微生物組
? ? 生物學前沿之一就是談論操縱我們的腸道微生物組(microbiome)。這聽起來像一個大膽的想法,但它看起來像是我們可能一直就在修改我們的微生物組,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篇新的來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Howard Weiner、Shirong Liu及其研究團隊的論文提示
用于微生物組研究的人造腸道
微生物存在于人體、植物、土壤、海洋等各種環境中,這些微生物群落的集合被稱為微生物組。近年來,微生物組研究成為一個熱門,去年10月份,Science和Nature兩大期刊同時發文,倡議開展浩大的微生物組研究,以理解和利用微生物組——棲息在多種多樣生態系統(如人類腸道和海洋)的微生物群落,來改善人類
腸道微生物組進展一覽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腸道微生物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utrition Reviews:飲食對腸道菌群的影響 DOI: 10.1093/nutrit/nuz106 根據喬治華盛頓大學(GW)和美國國家標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
生產和喂養方式會影響嬰兒腸道微生物組成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陰道分娩和母乳喂養方式能夠顯著影響嬰兒腸道細菌的組成。 胃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尤其是大腸中的微生物,能夠影響機體的免疫系統功能以及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者們過對100名嬰兒的出生記錄進行了分析,其中,嬰兒的年齡均為6個月,研究人員發現,陰道分娩的嬰兒
腸道微生物組與兒童行為問題有關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有行為問題的孩子的腸道微生物組可能有不同的成分,父母在差異的明顯程度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值得重視。 腸道微生物很重要 腸道微生物組中至少有400種細菌,數萬億種微生物生活在消化道中,這意味著腸道中細菌的數量比體內所有細胞都要多。腸道中的微生物執行重要功能,包括合成維生素、抵御
免疫球蛋白-影響腸道微生物組
IgA(免疫球蛋白A)是最豐富的黏膜抗體,動物模型實驗表明它可以強化腸道屏障,防止危險細菌破壞宿主。然而,缺乏特異性IgA的人通常只有輕微的癥狀。法國巴黎免疫與疾病研究中心珍妮·法德拉等科學家,比較了健康個體與缺乏IgA個體的糞便微生物組,發現在缺乏IgA的不同患者中,不同屬的細菌占不同的主導地
斷奶、抗生素都會影響孩子的微生物組
我們腸道中的共生菌能夠與正常細胞過程相互作用,生產人體所必需的物質(比如氨基酸)。理解腸道菌對代謝、免疫和行為的影響,一直是科學家們的研究熱點。 本期《Cell Host & Microbe》推出了“The Host-Microbiota Balance”特刊,通過一系列文章探討了宿主與共生菌
環境和生活方式塑造腸道微生物組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張佳欣)人類腸道中的細菌與多種疾病有關,但有哪些細菌是健康的,哪些是由疾病或藥物造成的?科學家迄今尚不十分清楚。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傅靜遠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4月13日的《自然》雜志上發表最新研究,系統地揭示了環境和遺傳因素與人類腸道微生物組之間的關聯,這將促進微生物組靶向治療的未來
日常用藥會嚴重影響腸道菌群與身體健康
處方藥有助于治療疾病,減輕感染并管理某些慢性健康狀況的癥狀。但是,它們有時會帶來嚴重程度不等的副作用。對此,醫生和研究人員并不總是能夠提前預判所有可能的不良后果。 服用藥物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組 近日,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和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醫學中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許多普通藥物,例如抗生素以
出生前和早年間抗生素的使用或會影響機體長期健康狀況
目前一半的澳大利亞嬰兒在一歲之前至少都接受過一個療程的抗生素,澳大利亞是全世界抗生素使用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盡管抗生素能夠有效并且潛在地治療兒童的細菌性感染,但很多時候患兒常常會因病毒感染而被開具抗生素的處方,很顯然這種治療或許是無效的。 不必要的抗生素常常會使得兒童暴露于潛在的副作用之中,包括
抗生素治療或會改變早產嬰兒機體的微生物群落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利用抗生素治療早產兒超過20個月似乎會促進其機體中耐多藥腸道菌群的發展。 文章中,研究人員使用高速DNA測序和先進的計算分析技術對32名嬰兒的糞便樣本進行分析,這些
華大基因完成腸道微生物基因組關聯分析
從物種、功能及生態群落上展示腸道微生物與結直腸腺瘤及結直腸癌的關聯特征,這是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醫科大學、奧本多夫醫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家單位最新的聯合取得的科研進展。3月11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雜志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該研究對結直腸腺瘤、結直腸癌的早期
改變機體腸道微生物組真能逆轉乳糖不耐受?
童年以后,全球大約三分之二的人群都會失去消化牛奶的能力,正如我們所知,斷奶后100%的非人類哺乳動物也會失去這種能力,進入成年期,持續消化乳糖(牛奶中的主要糖類)的能力是一種生物學異常表現。 乳糖并不會被腸道直接吸收,相反,其必須被乳糖酶破碎成兩種較小的糖類分子,正常情況下, 產生乳糖酶的基因
微生物組影響的不僅是腸道,還有頭發
為了讓自己看上去美美噠,每個人每年都在頭發上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不過,也許你還不知道,細菌和頭發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奇怪的共生關系。近日,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Cell Host & Microbe》上闡明了這種關系。 調節性T細胞(Treg)是一類讓人體能夠耐受共生微生物的免疫細胞,
新生兒腸道微生物菌群研究
腸道微生物菌群被認為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但是微生物菌群是如何穩定建立的,還沒有很好的定量研究。在近期的《Cell Host & Microbe》上,通過宏基因組測序分析,科學家們分析了新生兒和母親腸道菌群,分析了新生兒出生第一年腸道微生物菌群的建立。他們發現,自然生成的嬰兒和剖腹產嬰兒的腸道菌群
《自然》:最大規模研究,分娩方式會嚴重影響嬰兒腸菌
剖宮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百年,但是以前,由于醫療技術的不成熟,剖宮產往往是在孕婦已經死亡或是沒有其他辦法的情況下才會實施。 但是現在,由于自身情況或是胎兒問題不適合陰道分娩的孕婦,剖宮產已經是常規且安全的選擇,它的應用拯救了不知道多少女性的生命和健康。不過還有些會因為想要“吉時”,或者是
解讀人類機體如何與腸道微生物組共生共榮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認為“良好”的免疫細胞能夠幫助識別并且抵御外來入侵者,這就是為何很大一部分藥物能夠直接靶向殺滅致病微生物并且抵御這些微生物引發的感染。對機體免疫力的理解往往能夠反映20世紀的文化,同時,適者生存也是促進進化和競爭發生的驅動子,但理解人類和微生物之間的根本改變往往始于體內50%的
口腔、腸道微生物菌群元基因組關聯分析
2015年7月28日,北京協和醫院和華大基因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完成了類風濕關節炎(RA)口腔和腸道微生物元基因組研究。本項研究揭示口腔和腸道微生物菌群異常是RA病理生理和疾控的重要環節,并且為元基因組學輔助的RA個性化診療方案提供基礎。研究成果于今日發表在《自然醫學》雜志。 RA是一種致
Sci-Rep:母乳喂養改善嬰兒口腔微生物組的健康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母乳喂養的新生兒的唾液或能與母乳結合產生一種特殊的抗菌化合物,來幫助重塑新生兒的口腔微生物組;研究者表示,當母乳和新生兒的唾液混合后,一些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或許能被抑制長達24小時
抗生素對男性和女性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不同
“我們發現,給大鼠服用多藥抗生素雞尾酒會導致糞便、大腸和小腸發生顯著的性別特異性變化。例如,在雄性嚙齒動物的糞便和小腸中觀察到的微生物多樣性的損失比雌性嚙齒動物更大,”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醫學博士Ruchi Mathur說。“腸道菌群多樣性的變化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以前對腸道健康的研究已經表明,整體
1/4的常用非抗生素類藥物會影響腸道微生物
人類使用的藥物中有1/4會抑制腸道微生物的生長。這些藥物會引起抗生素類似的毒副作用,可能會導致抗生素耐性,相關研究于近日發表在《Nature》上。 該研究團隊篩查了1000余種市售藥物對人類腸道的40余種代表性細菌的影響,結果發現超過1/4的藥物(923種中的250種)至少影響1種微生物的
兩篇Science發表微生物組研究重要成果
人類消化道中居住著大量的微生物,它們被統稱為腸道微生物組。腸道微生物組在人類代謝食物、抵御感染和應答藥物等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許多人類疾病都與微生物組失衡有關。 Science雜志周五發表的兩項大規模研究首次揭示了生活方式與腸道微生物組的關聯。研究顯示,生活中許多因素都能改變腸道微生物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