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供心的修剪介紹
可在供心切取下來時立即進行,更多主張送到移植中心的手術室中進行。這樣可以提早開始運送時間,也能提早開始受體的手術時間,并在對受體建立體外循環時間內分組進行。修剪步驟: (1)自下腔靜脈口向右心耳連線方向剪開右心房,直至右心耳根部。 (2)修剪整齊主動脈和肺動脈斷端,盡量保留其長度。 (3)分別檢查二尖瓣和三尖瓣,若發現有未閉卵圓孔應予縫合。 (4)沿四個肺靜脈入口做X形交叉切口剪開左心房后壁,使成為一個單獨的開口,至此,心臟已準備就緒。整個修剪過程均應在4℃生理鹽水中進行,容器底鋪以紗布墊,供心應在水平面下進行,不與容器碰撞。......閱讀全文
關于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供心的修剪介紹
可在供心切取下來時立即進行,更多主張送到移植中心的手術室中進行。這樣可以提早開始運送時間,也能提早開始受體的手術時間,并在對受體建立體外循環時間內分組進行。修剪步驟: (1)自下腔靜脈口向右心耳連線方向剪開右心房,直至右心耳根部。 (2)修剪整齊主動脈和肺動脈斷端,盡量保留其長度。
關于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簡介
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是心血管外科的一種手術,適用于內科治療無效、頑固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有惡性心律失常的終末期心臟病,而其他臟器無不可逆性損害的病人。 原位心臟移植是將受體病變心臟切除后在原位植入供體的心臟。按照右心連接方法不同又分為標準原位心臟移植法和改良原位心臟移植法。
關于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植入供體心臟的介紹
進一步修剪供心與受體心臟吻合部,使供心和受體心臟兩個心房吻合口大小相稱。植入供體心臟包括左房吻合、右房吻合、主動脈吻合及肺動脈吻合4個步驟: (1)左房吻合:將供心放入受體心包腔內,可用冷鹽水紗布墊襯托供心,以4-0聚丙烯縫線吻合左心房,將供心的左心耳部位的左房切緣與受心的左上肺靜脈開口處的左
關于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預防感染介紹
心臟移植后由于早期使用了大劑量免疫抑制劑,病人極與發生感染,術后1年內有10%的嚴重感染是致命的,感染所致病死率和由排斥反應所致的病死率近似。現行預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強術前受者和供者全面體檢。 (2)使病人處于保護性隔離狀態,室內嚴格消毒,醫務人員進入房間要戴口罩、帽子、穿無菌隔
關于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術前準備介紹
(1)受體的準備:在術前全面了解病史資料、詳細進行體格檢查以及進行系列的輔助檢查,包括血、尿、便常規;血生化,肝腎功能,肺功能,胃腸道鋇劑透視,咽拭子、痰、尿的細菌培養。要進行結核菌素試驗,血清E細胞包涵體病毒,弓形體,HIV、EB病毒和肝炎病毒檢查。還要進行血型鑒定、淋巴細胞毒性交叉試驗及HL
關于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供體選擇介紹
供體心臟一般取之于腦死亡者。腦死亡者的主要特征是深昏迷;腦干反射完全消失;無自主呼吸,且需排除因深低溫或中樞神經抑制藥物等造成“腦死亡樣”狀態,經內科和神經科醫師鑒定認可。供體年齡一般認為男性應小于35歲,女性小于40歲為宜。但隨著對供心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目前年齡范圍在逐漸放寬。供心的大小要適合
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切除病變心臟的介紹
胸部正中切口,切開心包,充分暴露心臟,肝素化后,在靠近無名動脈基底部插入升主動脈供血管,在上、下腔靜脈入口處分別插直角靜脈引流管。體外循環血流降溫至近30℃時,收緊上、下腔靜脈束帶,阻斷升主動脈。沿房室溝的右側切開右心房,切口向上至房間隔頂部和主動脈根,向內至房間隔下部,沿房室溝左側切開左心房。
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術中注意要點
1.注意保護供心竇房結功能。 2.根據受體左心房大小,盡量少保留受體心臟左房后壁,以保持吻合后左房容積接近正常。 3.受體右房要適當修剪,勿使吻合后的右心房過大或過小。 4.供受心主、肺動脈吻合前長短修剪要適當,盡量與受體術前一致,對位正確,不發生扭曲。采用外翻縫合,內表面光滑,避免術后血
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免疫監測治療
(1)排斥反應類型:同種心臟移植后,機體發生排斥反應的過程是異體抗原刺激受者的免疫系統產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反應,導致移植器官組織損傷。依據排斥反應發生的時間快慢,把排斥反應分為三種: ①超急性排斥反應:這種反應是受體對移植物的一種迅速而激烈的排斥現象,可在受體與供體間建立起血液循環后數分鐘至
簡述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禁忌癥
1.急性嚴重感染性疾病 如化膿性感染、敗血癥、感染性休克,活動性肝炎、結核及各種寄生蟲感染等。 2.肺動脈高壓 肺小動脈阻力>8woodU,平均肺動脈壓>60mmHg。 3.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 4.惡性腫瘤 因術后使用抗排斥藥,而使腫瘤惡化。 5.嚴重的系統性結締組織病
簡述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適應癥
心臟移植適用于內科治療無效、頑固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有惡性心律失常的終末期心臟病,而其他臟器無不可逆性損害的病人。心功能為Ⅳ級,預期生存時間
簡述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術后常規處理
術后送入單人隔離監護室,加強無菌操作和監護,病人醒后循環功能穩定盡早拔除氣管插管,術后2周內每日除進行全套血、尿、便常規、咽拭子、痰、尿細菌和真菌培養,以及血液生化、肝腎功能檢查外,還應作心肌酶譜、心肌肌鈣蛋白Ⅰ、心電圖、胸片和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加強精神和思想護理和營養支持治療。
標準原位心臟移植術的血流動力學介紹
心臟移植術后病人循環功能有兩個特點,其一是移植的供心完全去神經,切斷的神經12h其末梢將不再有遞質釋放;其次供心在移植前經受了完全性缺血損害,因缺血而頓抑(stun)的心肌收縮力下降。因此心臟移植后病人的血流動力學系統需要予以支持,異丙腎上腺上腺上腺素為直接擬交感類藥物,能直接作用于β受體而產生
關于心臟移植的手術分類介紹
1.原位心臟移植 原位心臟移植手術是從胸骨正中開胸,暴露縱隔,打開心包,切斷大血管后通過體外循環機進行輔助循環。供體的心臟在取出之前,給予氯化鉀注射處理使心臟停搏,取出后放入冰中保存。通常供體心臟可以在冰中保存4-6小時。衰竭的心臟被切斷周圍大血管和部分左心房后從受體胸腔中分離出來,剩下的左心
關于左心異位并列移植的供體選擇介紹
供體心臟一般取之于腦死亡者。腦死亡者的主要特征是深昏迷;腦干反射完全消失;無自主呼吸,且需排除因深低溫或中樞神經抑制藥物等造成“腦死亡樣”狀態,經內科和神經科醫師鑒定認可。供體年齡一般認為男性應小于35歲,女性小于40歲為宜。但隨著對供心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目前年齡范圍在逐漸放寬。供心的大小要適合
關于心臟移植的基本信息介紹
心臟移植主要是針對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嚴重冠狀動脈疾病進行的外科移植手術。是將已判定為腦死亡并配型成功的人類心臟完整取出,植入所需受體胸腔內的同種異體移植手術。受體的自體心臟被移除(稱為原位心臟移植)或保留用以支持供體心臟(稱為異位心臟移植)。手術后平均生存期為13年。我國每年心臟移植手術100
關于心臟移植的禁忌癥介紹
并不是所有的心衰患者都適合作心臟移植手術,當合并心臟以外的其他系統嚴重疾病時被認為存在心臟移植的禁忌證。以下情況將會增加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1.患有不可逆的嚴重的肝臟、腎臟或肺部疾病以及難以控制的高血壓。 2.嚴重糖尿病伴有終末器官損傷(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 3.嚴重
關于穿透性心臟外傷的心臟修補術介紹
在心包壓塞時,心包張力極高,一旦切開減壓,血液涌出,患者即可有血流動力學上的改善,應迅速補充血容量。擴大心包切口,清除血塊。顯露心臟佫口,用手指按壓暫止血,然后即可進行修補縫合。心房傷口多數可用無創鉗鉗夾止血。大的心臟裂口,在縫合時可能再次引起失血,應迅速補充血容量。穩定循環,以便有充裕的時間進
關于左心異位并列移植術后預防感染的介紹
心臟移植后由于早期使用了大劑量免疫抑制劑,病人極與發生感染,術后1年內有10%的嚴重感染是致命的,感染所致病死率和由排斥反應所致的病死率近似。現行預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強術前受者和供者全面體檢。 (2)使病人處于保護性隔離狀態,室內嚴格消毒,醫務人員進入房間要戴口罩、帽子、穿無菌隔
關于左心異位并列移植的術后處理介紹
1、常規處理 術后送入單人隔離監護室,加強無菌操作和監護,病人醒后循環功能穩定盡早拔除氣管插管,術后2周內每日除進行全套血、尿、便常規、咽拭子、痰、尿細菌和真菌培養,以及血液生化、肝腎功能檢查外,還應作心肌酶譜、心肌肌鈣蛋白Ⅰ、心電圖、胸片和二維超聲心動圖檢查,加強精神和思想護理和營養支持治療
關于心臟移植的術后并發癥介紹
心臟移植是高風險手術,在院死亡率在7%左右。心臟術后并發癥包括感染、敗血癥、供心衰竭、出血、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腎衰竭、免疫排斥反應以及服用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因為心臟移植屬于異體器官移植,受體對其具有免疫排斥可能,對于心臟移植患者來說,出現免疫排斥的風險始終存在,所以必須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
關于全層角膜移植術的術中并發癥介紹
(1)麻醉不充分:在受體眼環鉆前應認真檢查,如發現眼球轉動、眼瞼緊張、眼壓沒有充分降低應積極采取措施,如補充麻醉、眼球加壓按摩或全身用甘露醇等,否則不宜急于手術。如術中發現晶狀體-虹膜隔凸出或玻璃體有脫出傾向,應仔細檢查有無眼球額外加壓的因素,如由于麻醉不充分應補充麻醉后再繼續縫合。 (2)開
關于心臟破裂修補術的術中注意要點介紹
1.對心臟裂傷的修復一般可以在全身麻醉下直接縫合,對嚴重心肌挫傷,破口周圍大片心肌壞死,或左室后壁的心臟裂傷,特別是鄰近左房室溝部位者,通常都需要在體外循環和心臟停搏下進行。 2.需要在體外循環下修復的嚴重心臟挫裂傷,當無體外循環裝置時,亦可采用在上下腔靜脈繞阻閉帶,或應用無創血管鉗短暫鉗閉腔
關于心臟破裂修補術的病理介紹
外傷性心臟破裂臨床上比較少見,20世紀80年代美國高速公路因車禍死亡人員中心臟破裂發生率約占5%~30%,但在閉合性心臟損傷死亡病例的尸檢中,則高達64%。心臟破裂可在傷后立即發生,也可于1~2周內由于挫傷區軟化壞死而引起延遲性或繼發性破裂。按Glinz對575例外傷性心臟破裂統計,左、右心室和
一例心室輔助后行原位心臟移植麻醉管理
?1臨床病例?1.1基本資料:?患者男性,34歲,身高176 cm,體重92.5kg,主因“活動后胸悶憋氣2年”入院。入院前患者因“擴張性心肌病”行Assitt5左心室輔助+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植入。術后長期服用地高辛強心,呋塞米及螺內酯利尿,拜阿司匹林、華法林、潘生丁抗血小板治療。?1.
關于全層角膜移植術的適應癥介紹
全層角膜移植術適用于: 1.光學角膜移植適應證 (1)圓錐角膜。 (2)角膜白斑。 (3)單皰病毒性角膜炎靜止期。 (4)角膜營養不良及變性。 實質性營養不良: ①顆粒狀營養不良; ②格狀營養不良; ③斑點狀營養不良。 內皮性營養不良: ①先天性遺傳性內皮營養不良; ②F
關于全層角膜移植術的術后處理介紹
1.術后取平臥位。如術中發生意外情況,應向護理人員說明并交待特殊注意點。 2.一般術后24h第一次換藥,如病人訴述術眼疼痛、咳嗽或嘔吐應及時檢查術眼情況。首次換藥應注意觀察敷料的顏色、分泌物,有無血漬等。 3.仔細觀察眼部 包括:眼瞼腫脹程度、結膜充血程度、瞳孔形狀、前房深度。裂隙燈檢查上皮
關于全層角膜移植術的引起排斥的類型介紹
①上皮排斥(epithelial rejection):病理上是上皮細胞被淋巴細胞破壞,同時被宿主上皮細胞取代的過程。臨床表現為起自受體植片結合部逐漸向中心推進的排斥線,此線邊緣略隆起呈波紋狀,用熒光素或孟加拉玫紅染色著色。多自結合部的多血管區開始,排斥線走過的區域上皮水腫,一過性影響病人視力,
關于全層角膜移植術的簡介
選擇穿透性角膜移植術的基本原則: 1.對病人一般情況(全身及眼局部)的要求同內眼手術。 2.年齡 一般不受年齡限制,但年齡過小不易合作,過大植片成活力差。 3.視功能 一眼視力正常,另一眼視力很差(弱視),手術把握不大,宜慎重考慮。視力>0.1,應根據植片透明愈合的把握大小慎重考慮。惟一的
左心輔助裝置vs心臟移植十大要點
? 左心輔助裝置(LVAD)概念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已為臨床普遍接受,LVAD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下列為關于LVAD使用中10件需要記住的事。??? 1.由于心臟供體持續短缺與心衰D期患者的不斷增多,LVAD已成為心臟移植者術前的過渡治療或無需移植者的替代治療手段。??? 2.盡管我們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