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綜合征的定義過程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質異常、高血壓、高甘油三酯血癥常匯集一起,提出了“X-綜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島素抗性作為X綜合征的主要特點。鑒于本綜合征與多種代謝相關疾病有密切的聯系,1997年Zimmet等主張將其命名為代謝綜合征。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對代謝綜合征進行工作定義,隨后6年來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指南Ⅲ(NCEPATPⅢ)、歐洲胰島素抵抗工作組(EGIR)和美國臨床內分泌醫師學會(AACE)等基于不同的出發點和適用目的,對代謝綜合征的定義各有不同,2004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也提出了中國人的工作定義即CDS標準(見附表1~3)。這些定義各有特點及其實際意義,如WHO的定義精確,診斷率高,但是需測定胰島素抵抗指數(IR)及確定背景人群,臨床應用中有一定難度,ATPⅢ定義簡單易行、經濟實用。WHO和EGIR的定義偏重于基礎研究,NCEPATPⅢ和AACE的定義偏重于......閱讀全文
代謝綜合征的治療
1.減輕體重(1)飲食調節合理飲食,控制總熱卡量,減低脂肪攝入。對于25≤BMI≤30者,給予每日1200kcal(5021千焦)低熱量飲食,使體重控制在合適范圍。(2)運動鍛煉適當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提倡每日進行輕至中等強度體力活動30分鐘2.減輕胰島素抵抗在減肥和運動外,二甲雙胍和胰島素增敏藥噻
代謝綜合征病因分析
代謝綜合征病因尚未明確,目前認為是多基因和多種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與遺傳、免疫等均有密切關系。本病受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集中表現于高脂、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結構,增加胰島素抵抗發生,勞動強度低,運動量少造成代謝綜合征的發生和發展。
什么是代謝綜合征?
代謝綜合征是指人體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質發生代謝紊亂的病理狀態,是一組復雜的代謝紊亂癥候群,是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其具有以下特點:①多種代謝紊亂集于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發生率和高胰島素血癥,這些代謝紊亂是心、腦血管病變以及糖尿病的
代謝綜合征的癥狀體征
傳統的代謝綜合征組成成分主要包括中心性肥胖、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損、高血壓、脂質異常和心血管疾病,但隨著對本綜合征的深入研究,目前其組成成分不斷擴大,現除上述成分以外,還包括多囊卵巢綜合征、高胰島素血癥或高胰島素原血癥、高纖維蛋白原血癥和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增高、高尿酸血癥、內皮細胞功
代謝綜合征的定義過程
1988年Reaven注意到脂質異常、高血壓、高甘油三酯血癥常匯集一起,提出了“X-綜合征,X-Syndrome”的概念,并把胰島素抗性作為X綜合征的主要特點。鑒于本綜合征與多種代謝相關疾病有密切的聯系,1997年Zimmet等主張將其命名為代謝綜合征。 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對
代謝綜合征的病理生理
胰島素抵抗會引起一系列的后果,對重要器官產生損害,胰腺也是胰島素抵抗受累的主要器官。為了代償對胰島素需求增加,胰島素分泌也相應增加。在這種應激狀態下,存在糖尿病遺傳易感因素的個體胰腺β細胞的凋亡速度就會加快,非常容易出現高血糖,發展為臨床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同時啟動了胰島細胞上的一系列炎癥反應。高
代謝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代謝綜合征的核心是胰島素抵抗。 產生胰島素抵抗的原因有遺傳性(基因缺陷)和獲得性(環境因素)兩個方面。基因缺陷可發生在胰島素受體和受體后信號轉導的各個途徑,獲得性因素包括胰島素受體抗體、某些升糖激素、胰島淀粉樣多肽、慢性高血糖、高血脂毒性、生活方式西方化以及飲食結構不合理等。 從普通意義上來
代謝綜合征的病理生理
胰島素是通過胰島素受體而發揮作用,當胰島素受體及其結合力缺陷時,即使胰島素的濃度升高,也仍然不能充分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旦胰島素抵抗發生,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不能充分地被細胞吸收。當大多數的葡萄糖滯留血液中,血糖就升高,血液中過剩葡萄糖只能經腎臟隨尿液排出體外,糖尿病就是這樣發生的。由于細胞內得不到
代謝綜合征的疾病病因
導致胰島素抵抗的病因很多,它包括遺傳性因素或稱原發性胰島素抵抗如胰島素的結構異常、體內存在胰島素抗體、胰島素受體或胰島素受體后的基因突變(如Glut4基因突變、葡萄糖激酶基因突變和胰島素受體底物基因突變等),原發性胰島素抵抗絕大多數(90%以上)是由于多基因突變所致,并常常是多基因突變協同導致胰島素
?代謝綜合征的診斷標準
1.超重和(或)肥胖BMI≥25。2.高血糖空腹血糖(FPG)≥6.1mmol/L(110mg/dl)和(或)2hPG≥7.8mmol/L(140mg/dl),和(或)已確診糖尿病并治療者。3.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140/90mmHg,和(或)已確診高血壓并治療者。4.血脂紊亂空腹血甘油三酯≥1.
代謝綜合征的診斷檢查
1.WHO關于代謝綜合征的診斷(1)基本條件:糖調節受損或糖尿病和(或)胰島素抵抗(正常人群高胰島素血癥正常血糖鉗夾試驗中,葡萄糖攝取率低于四分位數以下)。(2)附加條件:同時具備下列2個或更多成分:①血壓增高≥140/90mmHg。②血漿TG≥1.7mmol/L和(或)HDL-C男性0.85,和(
?代謝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1.腹部肥胖或超重。2.脂代謝異常。3.高血壓。4.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及/或葡萄糖耐量異常。
代謝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1、腹部肥胖或超重; 2、致動脈粥樣硬化血脂異常[高甘油三酯(TG)血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下; 3、高血壓; 4、胰島素抗性及/或葡萄糖耐量異常; 5、有些標準中還包括微量白蛋白尿、高尿酸血癥及促炎癥狀態(C-反應蛋白CRP)增高及促血栓狀態(纖維蛋白原增高和纖溶酶原
改善代謝綜合征,瑜伽有幫助嗎?
許多研究對瑜伽的健康影響進行了探究。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瑜伽能促進大腦健康,改善甲狀腺問題,減輕抑郁癥狀。也有研究提到,練習瑜伽可以增強前列腺功能,甚至可以有助于克服勃起功能障礙。不過,大多數研究為觀察性研究,相關因果關系的研究較少。 日前發表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運動醫學與科學》上的一項研究就瑜
對抗肥胖/代謝綜合征的新策略
最近,美國馬歇爾大學Joan C. Edwards醫學院(SOM)和馬歇爾大學跨學科研究所(MIIR)的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機制,用于阻斷細胞鈉-鉀泵放大氧化劑(活性氧)的信號。這些氧化劑可導致肥胖和代謝綜合征。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本周的Science新刊《Science Advances》。
研究表明限時進食有助改善代謝綜合征
想減肥,卻又管不住嘴、邁不開腿?美國《細胞—代謝》雜志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不刻意節食或增加運動量也可能減肥,改善代謝綜合征,但前提是要把每天進食的“時間窗口”控制在10小時以內,即每天吃完最后一餐后,至少14小時除了喝水不再吃任何東西。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研究
關于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征的簡介
隨著血管外科的發展,急性動脈栓塞的治療取得了可喜的進展,但病死率和患肢截肢率仍相當高,導致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是缺血性橫紋肌溶解及由此產生的肌紅蛋白、離子紊亂、氧自由基等引起代謝性綜合征(myonephropathic-metabolic syndrome,MMS),即肌病腎病代謝綜合征。以往未能
Gastroenterology:健康腸道菌群有助預防代謝綜合征
根據佐治亞州立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證實:居住在腸道內的有助健康的腸道菌群,可以幫助治療或預防代謝綜合征。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Gastroenterology雜志上。 他們證實,腸上皮細胞缺乏Toll樣受體5,腸道菌群組合發生改變,而這會促進低度炎癥和代謝綜合征,變化后的細菌種群更具侵略性,
胰島素抵抗與代謝綜合征的定義
胰島素抵抗與代謝綜合征是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高尿酸、高血壓、高體重等多種代謝紊亂聚集在同一個體內的現象。
國內首家代謝綜合征新藥重點實驗室成立
日前,國內首家代謝綜合征新藥重點實驗室落戶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這座投資高達1200萬元的實驗室,今后將有數百名中外科研人員參與研究工作,成為蘇州開展國內外生物醫藥領域科技合作交流的窗口。 據悉,我國目前約10%的成人患有代謝紊亂綜合征和糖尿病,另有16%的成人處于糖尿病發病前期,并呈
概述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征的癥狀特征
隨著病程的進展,可分為2個階段:急性缺血期(血管阻塞期)及血供重建再灌注期。 1.急性缺血期 表現為患肢劇烈疼痛、皮溫低、膚色蒼白、發紺、感覺異常或消失,運動或檢查肢體均會加重疼痛。本期最典型的臨床表現是患肢僵硬或壞死后強直。尤其是遠端關節如膝、踝,發生“凍僵”現象。肢體的僵硬預示著代謝綜合征
藥物治療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征的簡介
MMS的治療應同時兼顧局部和全身治療。警惕潛在并發癥的發生是診治的關鍵。 治療前須確定2大重要表現:①有無肌紅蛋白尿;②有無患肢僵硬、非凹性水腫。監測體循環及受累患肢血的生化指標;如pH值、肌紅蛋白、CPK、PCO2、PO2、血K等,判斷血容量,根據檢測結果,給予對癥處理。 1.術前治療 立
關于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征的預后介紹
影響預后的主要因素: ①閉塞血管的數量、范圍、程度; ②閉塞持續時間; ③肌間小動脈、小靜脈受累的范圍; ④MMS的早期診斷; ⑤針對缺血和早期代謝性改變的及時治療措施,包括自由基引起的改變。 壞疽導致截肢的發生率為30%~50%;病死率為30%~80%;高病死率主要原因是高鉀血癥、
概述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征的發病機制
1.缺血性改變 急性動脈阻塞后幾小時內即可出現患肢的蒼白、腫脹,在24h時這一變化更為顯著。此時切開肌肉,可呈魚肉樣外觀,24h以后,肌肉因充血而發紫,變硬,切開筋膜時,仍有活力的肌肉轉為粉紅色,并從筋膜切開上疝出;如不能緩解,血運恢復后,水腫會進一步加重,此時肌肉可能會呈現不同程度的壞死。
北大:miRNA與共發的代謝綜合征和牙周炎相關
北京大學王玨副研究員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白玉興教授領銜的團隊,以一個自發MetS恒河猴為模型(猴子作為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與人類具有相似的口腔結構和微生物病原體),從microRNA(miRNA)角度深入研究了慢性牙周炎與其相關的MetS之間的關系,研究成果將發表在4月刊的 A
關于胰島素抵抗與代謝綜合征的簡介
胰島素抵抗是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早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便觀察到糖耐量受損(IGT)、糖尿病、肥胖、脂代謝紊亂和高血壓等常同時出現于同一個體,當時有人稱其為繁榮綜合征,但在相當長時間內人們并不了解該綜合征的各種成分為何先后或同時出現在同一個體或同一家族,因此又稱其為X綜合征。直至1988年R
代謝綜合征與腸道菌群的研究進展
導讀: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及高脂飲食的攝入是導致全世界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數量激增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腸道菌群對宿主代謝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環境與宿主自身因素結合顯著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比例及多樣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作為重要的串聯因素調節
低卡糖代替食糖?或增加罹患代謝綜合征風險
怕發胖,一些人用低卡糖替代食糖。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食用低卡糖可能增加罹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 研究人員用培養皿模擬人體攝入大量低熱量人工甜味劑三氯蔗糖之后的血液環境,觀察三氯蔗糖對脂肪干細胞的影響。結果顯示,與脂肪產生和炎癥相關的基因表達增強。研究人員繼而招募經常食用低
花生替代精制谷物對代謝綜合征影響方面的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林旭團隊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以Replacing white rice bars with peanuts as snacks in the habitual
關于肌病腎病性代謝綜合征的病理病因分析
1.急性動脈阻塞 (1)急性動脈栓塞。 (2)非栓塞性動脈阻塞。包括:①腹主動脈或腹主動脈瘤急性血栓形成;②體外循環時股動脈插管;③動脈創傷;④大動脈重建時鉗夾阻斷血流。 2.缺血性肌壞死。 3.非創傷性肌病 肌損傷、長期昏迷、藥物毒性作用、感染、燒傷、金屬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