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茲海默癥(AD)是一種毀滅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正影響著全球超5000萬人的健康和生命(平均每100位60歲及以上老人中就有5-8名癡呆癥患者)。遺憾的是,全球2/3人并不了解或者關注這一疾病,中低下收入國家的患者及時接受診斷的概率不足1/10。就在其他疾病得益于醫療技術進步而死亡率減緩的大背景下,阿爾茲海默癥卻成為近十年來唯一死亡率一直上升的重大疾病。 有學者認為,AD比癌癥更可怕,但是研究步伐卻整整晚了25年。回顧2017,AD領域多篇研究“顛覆”已有認知,呈現出不一樣的致病因素、病理特征,有望為診療提供了新的靶標。 免疫病?!小膠質細胞是關鍵 1# 8萬例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印證阿爾茲海默癥是免疫病 自2016年起,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綜合癥和精神分裂癥均被證明與免疫系統相關。2017年,一個國際合作組織對85000個受試者的DNA進行了分析,在阿爾茲海默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發現了三個新的基因......閱讀全文
如今,醫療成了蓋茨最看好的投資領域。 2017年,蓋茨個人及蓋茨基金會總共進行了22筆投資,其中有14筆來自醫療領域,占總投資事件的64%,投資總額超過5億美元。 在2018年1月9日的J.P 摩根大會上,蓋茨再次揭秘了其基金會的運作模式。 從微軟退休后,他一直專注于比爾·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2015年,弗吉尼亞大學的神經學家Jonathan Kipnis團隊發現,大腦被淋巴管所包圍,顛覆了幾十年來教科書中“大腦沒有淋巴管”的舊概念。時隔3年,Jonathan Kipnis團隊又一次證實,這些淋巴管或與阿爾茲海默癥有關聯,并從中找到了潛在對策。 這些淋巴管被稱為“腦膜淋巴管”(me
“直到不久前,癌癥的治療基本上還是不成功的,除了對少部分癌癥類型。而目前一個令人振奮的新的治療技術,即依賴免疫應答的免疫治療技術,對許多種不同的癌癥都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 澳大利亞悉尼Garvan醫學研究所教授,2015年美國免疫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美國免疫學會前主席(1998-2002
現在流行在邁入30歲后就說自己“已經老了”,腦子也“經常忘事兒”。 不過,這只是嘴巴自作主張的說法吧?人家大腦可并不承認——英國科學家指出,人的大腦達到成人狀態,要到我們30多歲左右。 也是在近期,歐洲一項腦研究表明,直至人類達到90歲高齡時,健康大腦內仍有新神經元在持續發育。如此看來,我們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那些打破人們傳統認知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Sci Adv:打破傳統認知!適度的壓力或會讓你更加長壽! doi:10.1126/sciadv.aav1165 一種稱之為染色質結構缺陷的描述或染色
踏著國慶長假的尾巴,6日至8日,2014年度諾貝爾三大自然科學獎項逐一揭曉。 說起來,今年獲獎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全都特別“貼心”。醫學獎得主發現了“大腦內部的定位系統”——一種可以定位和導航的腦神經細胞,對攻克阿爾茲海默癥(老年癡呆癥)等腦部疾病,可能意味著“重大飛躍”。而化學獎得主使光學顯微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創刊于1923年的《時代周刊》每年都會推選出當年讓生活變得更好、更智能、更有趣的科技發明,即最炫“黑科技”榜單。 轉眼間,2016年也快走完了。近日,《時代周刊》的2016年最炫“黑科技”Top25火熱出爐,上榜的有25個已上市或即將上市的新鮮產品。 哪些技術與我們的“大生物”有關呢?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