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孕激素對乳腺的發育和病變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拮抗激素信號通路是臨床乳腺癌治療最廣泛使用的手段。成體干細胞對組織和各個器官系統的發育和再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是癌癥發生的細胞靶點。 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曾藝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管腔細胞在孕期存在多潛能性,產生基底細胞。這些新的基底細胞表達雌激素受體,能夠響應激素的刺激,具有干細胞特性,即體外重建乳腺的能力。本研究發現了乳腺細胞新的可塑性,揭示了激素對乳腺調控的新機制。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雜志上,文章的第一作者為宋文倩和王然。 雌、孕激素對乳腺的發育和病變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拮抗激素信號通路是臨床乳腺癌治療最廣泛使用的手段。成體干細胞對組織和各個器官系統的發育和再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是癌癥發生的細胞靶點。曾藝研究組和國際上其他實驗室的研究發現了乳腺成體干細胞的身份和屬性。 然而,這些乳腺干細胞不表達雌、......閱讀全文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The Walter and Eliza Hall 研究所的Jane E. Visvader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快速、高通量單細胞分辨率3D成像技術(Large-scale Single-cell Resolution 3D imaging, LSR-3D)操作方法,聯合多顏色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乳腺癌是全世界婦女中最常見的癌癥,大約每年兩百多萬女性受其困擾。根據WHO 估計,在所有的女性癌癥者中,約15%的死亡與乳腺癌相關。乳腺癌中某些類型至今仍然沒有有效治療方案。乳腺癌中癌細胞的可塑性和組織的異質性是治療失敗的一大原因。不論是乳腺發育過程中的正常乳腺細胞,還是乳腺癌發展過程中的癌細胞
機體組織很可能啟用多種機制來更替喪失的細胞。 自從骨髓移植技術鎖定于造血干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這種不可思議的多能性實體細胞(可形成幾乎所有的血細胞)之后,它的理論就開始深入人心了。HSC的“自我更新”能力遵循著層次分化路徑進行,包含嚴格編排的事件流。
圖1 腸隱窩中的干細胞:Lgr5細胞(綠色)位于腸隱窩基底,數量多且具有增殖性(圖中紫色部分為膠原蛋白) 機體組織很可能啟用多種機制來更替喪失的細胞 自從骨髓移植技術鎖定于造血干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這種不可思議的多能性實體細胞(可形成幾乎所有的血細胞)
本文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新型成像技術如何改善科學家們對人類健康的研究!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1】Science子刊:新成像技術揭示大腦如何處理信息 doi:10.1126/sciadv.aau7046 如今,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繪制出大
最近,塔夫斯大學醫學院、塔夫斯醫學中心、德克薩斯大學、北卡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在Cell期刊旗下《Stem Cell Reports》雜志發表論文表明,在乳腺組織的發育過程中,轉錄因子SLUG在調節干細胞功能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并能夠決定乳腺細胞將會長成管腔細胞還是基底細胞。 他們所
多功能單細胞顯微操作系統FluidFM BOT在活細胞提取中的應用由于細胞異質性的存在,單細胞層面的分析就變得十分重要。目前對于單細胞分析的方法主要還是通過化學、生物學的方法進行裂解后,提取內容物進行分析,然而這種方法往往會對樣本造成一些損傷。直接提取活細胞具有諸多優點,但是操作苦難。如今一種全新使
由于細胞異質性的存在,單細胞層面的分析就變得十分重要。目前對于單細胞分析的方法主要還是通過化學、生物學的方法進行裂解后,提取內容物進行分析,然而這種方法往往會對樣本造成一些損傷。直接提取活細胞具有諸多優點,但是操作苦難。如今一種全新使用FluidFM科技的技術新報道有望提供一種活細胞提取新型的簡易方
據最新發表于CA Cancer J Clin雜志的全球癌癥數據統計,全球每年乳腺癌新發病例約210萬,死亡病例62.7萬,在所有導致死亡的癌癥類型中排名第二【1】。乳腺癌細胞可以依據其表達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體 (Progesterone recep
1874年,意大利外科醫生Francesco Durante用顯微鏡觀察到惡性腫瘤細胞和癌癥起源的胚胎細胞之間具有相似之處。一個多世紀后,Salk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這種相似之處的原因:人類基底細胞樣乳腺癌細胞與胚胎乳腺干細胞具有相同的特征,后者是哺乳動物乳腺中所有細胞類型的祖細胞。 P
外周血是臨床檢驗中的重要標本。FCM分析外周白細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種白細胞的數目與分群情況。這些數字的變化與臨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由于多種識別白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的發現,以及對這些單克隆抗體的直接或間接熒光標記物的出現,使得利用FCM的熒光組織化學分析獲得被測細胞的多指標的更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作為免疫系統中最復雜角色之一的巨噬細胞具有撫育細胞的功能,研究表明巨噬細胞在維持乳腺干細胞微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作為免疫系統中最復雜角色之一的巨噬細胞具有撫育細胞的功能,研究表明巨噬細胞在維持乳腺干細胞微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
圖片來源于網絡 【1】Nature子刊:巨噬細胞有助讓衰老的肌肉煥發青春 2014年,由杜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教授Nenad Bursac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首次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自我愈合的實驗室培養的骨骼肌。它強有力地收縮,迅速整合到小鼠體內,并在實驗室中和動物體內展示出自我愈合的能力。 這個里
Pictured is mammary tissue of a developing mouse embryo at day 18, with cells that express both luminal protein (red) and basal protein (green). Cel
【摘要】 目的 探討小鼠精原細胞的分離純化。 方法 用組合酶消化法制備7~8d小鼠的生殖細胞懸液;用Percoll不連續密度梯度法分離精原細胞。 結果 所獲細胞懸液內活細胞、死細胞及細胞團的百分比分別為90.08%、9.92%及8.91%;平均每個睪丸可獲得4.136×105個細胞;精原細胞主要分布
【摘要】 目的 探討小鼠精原細胞的分離純化。 方法 用組合酶消化法制備7~8d小鼠的生殖細胞懸液;用Percoll不連續密度梯度法分離精原細胞。 結果 所獲細胞懸液內活細胞、死細胞及細胞團的百分比分別為90.08%、9.92%及8.91%;平均每個睪丸可獲得4.136×105個細胞;精原細胞主要分布
【摘要】 目的 探討小鼠精原細胞的分離純化。 方法 用組合酶消化法制備7~8d小鼠的生殖細胞懸液;用Percoll不連續密度梯度法分離精原細胞。 結果 所獲細胞懸液內活細胞、死細胞及細胞團的百分比分別為90.08%、9.92%及8.91%;平均每個睪丸可獲得4.136×105個細胞;精原細胞主要分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HRM介紹 HRM技術是 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即高分辨熔解曲線分析技術,是近年國外興起的一種全新的突變掃描和基因分型的遺傳分析方法。基于高效穩健的 PCR技術,HRM不受突變堿基位點與類型局限,無需序列特異性探針,在 PCR結束后直接運行高分
HRM介紹 HRM技術是 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即高分辨熔解曲線分析技術,是近年國外興起的一種全新的突變掃描和基因分型的遺傳分析方法。基于高效穩健的 PCR技術,HRM不受突變堿基位點與類型局限,無需序列特異性探
生物通報道:來自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KRAS-NFκB-YY1-miR-489 signaling axis controls pancreatic cancer metastasis”的文章,發現KRAS通過激活NF-κB炎癥信號通路激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上海“四個中心”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目標,推動實施人才高峰工程,倡導和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鼓勵創造的社會風尚,按照《上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2018年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的有關要求
【摘要】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用作檢測前列腺癌的腫瘤標志物之一,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就PSA的生物學性質及其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與進展進行了綜述。 【關鍵詞】 PSA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5篇文章(2019年的Cell已經全部更新完畢,而對于Nature及Science只剩下了一期,將分別會12月19日及20日進行更新),小編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86篇文章,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9篇,材料學有30篇,物理學有2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目前全世界每年新發生乳腺癌138萬人左右,超過40萬患者死亡。在我國,乳腺癌也已成為城市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占女性惡性腫瘤的17%左右,且發病率呈快速增長趨勢。由于乳腺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導致許多患者未能得到早期診斷和有效治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機體損傷修復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SCRT:間充質干細胞可用于修復器官損傷 doi:10.1186/s13287-018-1103-y 在成人中,間充質干細胞(MSC)主要存在于骨髓中,它們在受損器官的修復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由弗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