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發現海溫調控病原菌毒力信號轉導機制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了溫度調控毒力表達信號轉導機制。該研究為探討溫度影響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以及制定相應防治策略奠定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 全球氣候變暖、夏季高溫和反常氣候現象(如厄爾尼諾現象)等導致海水表面溫度升高,引起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為海洋生態系統、海水養殖業和人類健康帶來極大危害和損失。 研究發現,溶藻弧菌非常“聰明”地利用環境溫度升高信號,激活可替換sigma因子RpoE蛋白相關信號轉導通路,并以不依賴細菌細胞密度的機制直接結合到群體感應中樞調控元件LuxR的啟動子上介導溫度調控其毒力產生。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RpoE蛋白在不同溫度條件下,通過與不同啟動子的親和力差異實現調控毒力并響應溫度應激。 據悉,該文第一作者為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顧丹,青年教授王啟要為論文的通訊作者。......閱讀全文
華東理工大學發現海溫調控病原菌毒力信號轉導機制
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反應器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了溫度調控毒力表達信號轉導機制。該研究為探討溫度影響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以及制定相應防治策略奠定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學》。 全球氣候變暖、夏季高溫和反常氣候現象(如厄爾尼諾現象)等導致海水表面溫度升
PNAS:水稻油菜素內酯信號轉導調控
在水稻中發現新的油菜素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日前發表中科院植物所關于水稻油菜素內酯信號轉導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發現水稻油菜素內酯信號轉導途徑新的調節因子14-3-3蛋白,并揭示了一種新的OsBZR1蛋白活性調控機制,為油菜素內酯在水稻中的應用,提高水稻產量和增加植物抗逆性提示了
華南農大揭示調控病原菌致病毒力新機制
記者近日從華南農業大學獲悉,該校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鄧音樂課題組,首次揭示了洋蔥伯克霍爾德菌雙信號受體蛋白RpfR通過感應群體感應信號BDSF和胞內c-di-GMP信號調控病原菌致病毒力的新機制。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BDSF是一種廣泛存在于病原
揭示了ROS調控植物硝態氮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是植物在進行有氧代謝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物,在遭遇逆境脅迫時大量積累,抑制植物生長,所以長期以來ROS被認為是一類毒害分子。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ROS還可作為信號分子調控植物生長和逆境響應,但ROS如何與體內激素和體外環境信號交叉調
農業資源中心核質轉運過程調控ABA信號轉導研究獲進展
ABA是植物響應干旱脅迫最重要的信號分子。近年關于ABA信號調控網絡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涉及到許多不同的調控因子,其中相當一部分在細胞質中合成的調控蛋白需要通過核質轉運過程運送至細胞核中發揮功能。在此過程中,時空特異表達的核質轉運受體對特異的底物蛋白進入細胞核的精細調控是必須的。關于在植物響
水稻乙烯信號轉導及調控鹽脅迫反應的新機制
植物氣體激素乙烯在植物生長發育以及應對逆境脅迫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擬南芥中,已經建立了一個從乙烯信號接收到轉錄調控的線性乙烯信號轉導模型。然而,在單子葉植物,尤其是水稻中的乙烯信號轉導的作用機制還不甚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張勁松研究組和陳受宜研究組分離鑒定了一系列的水稻乙烯
琥珀酰化修飾組代謝組揭示水產動物病原菌代謝調控機制
隨著組學研究步入后基因組時代,蛋白質組、修飾蛋白質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逐步向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滲透。盡管,相對于發展迅速的醫學等領域,水產科學中對修飾組等較新組學技術的應用起步較晚,但目前已有不少高質量文章發表,這為水產科學研究領域打開了新的研究視角。 本期,小編將為大家帶來一篇1
琥珀酰化修飾組代謝組揭示水產動物病原菌代謝調控機制
隨著組學研究步入后基因組時代,蛋白質組、修飾蛋白質組、代謝組、多組學研究逐步向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滲透。盡管,相對于發展迅速的醫學等領域,水產科學中對修飾組等較新組學技術的應用起步較晚,但目前已有不少高質量文章發表,這為水產科學研究領域打開了新的研究視角。 本期,小編將為大家帶來一篇
我國學者在植物低氧信號轉導的調控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圖1 磷脂酸PA調控植物低氧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A)脂質組學揭示水淹低氧處理顯著誘導擬南芥中PA的積累;(B)體外PA脂質體處理可激活低氧核心轉錄因子RAP2.12-GFP融合蛋白由質膜向細胞核轉移;(C)與PA互作的MPK3/MPK6激酶缺失突變體對低氧逆境表現出超敏感表型;(F)磷脂酸PA調控
研究揭示WRKY57參與調控植物激素茉莉酸信號轉導機理
植物激素茉莉酸(Jasmonate)是一類重要的脂類生長調節物質,它們在植物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調控功能,但茉莉酸調控植物各種生理過程的信號轉導機理仍有待深入研究。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植物環境適應性研究組與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組聯合研究發現,WRKY57轉錄因子負調控擬南芥
記廈門大學“腫瘤生長和抑制相關信號轉導的調控”群體
對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林圣彩的采訪開始前,他先關掉了辦公室一大半的燈。他說:“在生物進化發育過程中,我想不會有這么長時間的燈光照明。”?合作是客觀要求 2009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的“腫瘤生長和抑制相關信號轉導的調控”群體,由林圣彩、韓家淮、吳喬共同帶領。這支團隊很早
揭示磷脂酸PA調控植物低氧信號轉導的新機制
低氧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與產量最常見的非生物脅迫之一。洪澇/水淹造成的淹沒或積水降低了植物所處環境中的氧氣濃度,使細胞處于缺氧狀態,從而影響植物正常生理代謝和生長發育,導致作物減產甚至絕收,威脅農業安全。因此,研究植物對低氧脅迫的感知和信號轉導機制,對于深入理解植物水淹適應性、保障洪澇災害后作物穩
病原菌通過抑制組蛋白乙酰化而調控宿主先天免疫反應
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統可以識別病原菌并啟動抗病基因的表達,但是在進化過程中,病原菌會演化出新的機制來逃避寄主免疫系統的監控。病原菌侵染常常會導致作物絕收,會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以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為例,該病原菌可以侵染大豆的根莖而導致大豆絕產,每年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
Cell:纖毛G蛋白偶聯受體與細胞外囊泡之間信號轉導調控
纖毛(cilium)是一種細胞表面比細胞小5000倍的小倉室,集中了Hedgehog信號傳導、視覺、嗅覺和體重穩態的受體。通過維持其自身的第二信使環狀AMP(cAMP)和Ca2+的濃度,纖毛為信號分子提供了獨特的反應條件,這些信號分子在通路激活時動態進入和離開纖毛。例如,Hedgehog通路的激
遺傳發育所水稻泛素連接酶調控干旱脅迫信號轉導獲進展
干旱脅迫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當前人口日益增長和糧食缺乏的情況下,對其調控機制進行研究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泛素介導的蛋白酶體途徑是植物體內蛋白質修飾最重要的調控機制之一,其功能涉及植物細胞周期和光周期調控、激素信號轉導、新陳代謝調控和DNA修復等多個過程。目前擬南芥中一系列
PRRs通過與ABA信號途徑中的關鍵轉錄因子調控ABA信號轉導
2021年6月21日,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胡彥如研究員團隊完成的題為“The Arabidopsis circadian clock protein PRR5 interacts with and stimulates ABI5 to modulat
辣椒泛素特異性蛋白酶調控ABA信號轉導和脫水抗性
2021年6月18日,The Plant Journal在線發表了韓國中央大學Sung Chul Lee團隊題為“Pepper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CaUBP12, positively modulates dehydration resistance by
遺傳發育所泛素連接酶調控脫落酸信號轉導研究取得進展
脫落酸在植物對逆境脅迫應答反應方面起重要調控作用,關于其信號轉導途徑的研究對深入認識植物適應性生長的基本規律和植物抗逆性育種具有重要意義。 繼2009年報道了E3泛素連接酶RHA2a的生理功能之后,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實驗室和謝旗實驗室合作,發現擬南芥E3泛素連
動物所揭示細胞核內Net1調控TGFβ信號轉導機制
Nodal是TGF-β超家族成員之一,在脊椎動物胚胎中內胚層誘導、神經圖式形成、原腸運動、內臟器官左右不對稱等發育過程中具有廣泛而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強領導的研究組主要從事TGF-β家族跨膜信號轉導通路在胚胎早期發育及組織器官形成中的調控機制研究。他們在原腸期斑馬魚胚胎中系統
動物所揭示細胞核內Net1調控TGFβ信號轉導機制
Nodal是TGF-β超家族成員之一,在脊椎動物胚胎中內胚層誘導、神經圖式形成、原腸運動、內臟器官左右不對稱等發育過程中具有廣泛而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強領導的研究組主要從事TGF-β家族跨膜信號轉導通路在胚胎早期發育及組織器官形成中的調控機制研究。他們在原腸期斑馬魚胚胎中系統
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PNAS文章:光信號轉導調控新發現
鄧興旺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現任北京大學長江特聘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系終身教授,其研究組致力于植物分子遺傳及生理學方面的研究。90年代初繼鄧興旺實驗室利用植物研究體系發現和研究COP1的重要作用與分子機制后,哺乳動物中COP1重要功能也逐漸受到廣泛關注。COP1 (CON
病原細菌抑制宿主天然免疫防御新機制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的支持下,“信號轉導過程中蛋白質機器的活細胞標記與在體調控”項目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報道了志賀氏痢疾桿菌的效應蛋白IpaH9.8抑制宿主清除細菌的分子機制。 鳥苷酸結合蛋白(GBP)家族在抵抗病毒、病菌以及弓形蟲的感染中都起到關鍵作用。但到
信號轉導通常步驟
信號轉導通常包括以下步驟:特定的細胞釋放信息物質→信息物質經擴散或血循環到達靶細胞→與靶細胞的受體特異性結合→受體對信號進行轉換并啟動細胞內信使系統→靶細胞產生生物學效應【1】。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生物體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病原菌的鑒別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1.致病性葡萄球菌耐鹽,在高鹽培養基上能生長;2. 致病性葡萄球菌能發酵甘露醇。3. 當顆粒性抗原(如:細菌)與特異性抗體結合后,在有電解質存在的環境下,抗原抗體可凝集成肉眼可見的塊狀物。儀器、耗材?膿液標本增菌液高鹽瓊脂培養基甘露醇發酵培養基革蘭氏染液NS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抗體玻片接種
植物病原菌的分離
一、實驗原理植物患病組織內的真菌菌絲體,如果給予適宜的環境條件,除個別種類外,一般都能恢復生長和繁殖。植物病原菌的分離就是指通過人工培養,從染病植物組織中將病原真菌與其它雜菌相分開,并從寄主植物中分離出來,再將分離到的病原菌于適宜環境內純化,這個過程總稱植物病菌的分離培養。植物病原真菌的分離一般都是
病原菌的鑒別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1.致病性葡萄球菌耐鹽,在高鹽培養基上能生長;2. 致病性葡萄球菌能發酵甘露醇。3. 當顆粒性抗原(如:細菌)與特異性抗體結合后,在有電解質存在的環境下,抗原抗體可凝集成肉眼可見的塊狀物。儀器、耗材膿液標本增菌液高鹽瓊脂培養基甘露醇發酵培養基革蘭氏染液NS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抗體玻片接種環酒
DELLAICE1ABI5轉錄復合物-調控植物ABA激素信號轉導
種子萌發是開花植物生活史中的一個關鍵階段,受到植物體內多種信號物質和外界環境因子的精密調控。植物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才有可能發育成正常的植株。各種不利環境因子可誘導植物合成脫落酸激素(Abscisic acid,ABA),從而抑制種子萌發和萌發后生長發育。前人研究表明,ABI5轉錄因
揭示泛素連接酶HECTD3調控病原菌感染誘導IFNI產生的機制
I型干擾素信號途徑在宿主抵抗病原體感染、減弱機體損傷和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發生中都發揮重要功能,因此宿主體內I型干擾素的產生受到縝密的機制調控以確保維持適中的免疫反應。泛素化修飾在病毒感染誘導IFN-I產生和抗病毒感染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得到較多研究,但在病原菌感染中的調控機制研究相對較少,并且IFN-
遺傳發育所等在植物對害蟲免疫機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模式植物番茄中,過表達系統素前體基因Prosystemin的轉基因植物(35S::PS)組成型地激活茉莉酸響應基因的表達,表明多肽信號分子系統素(Systemin)和植物激素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通過共同的信號轉導途徑調控植物對害蟲的免疫反應。深入研究這一信號轉導途徑
Molecular-Plant:研究揭示溫度調控稻瘟病發生的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稻-病原菌互作團隊,揭示了溫度影響稻瘟病發生的機制,為科學應對未來氣候變化,有效防控稻瘟病的發生提供了理論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植物病害的發生、發展到流行,取決于病原、寄主植物和環境因素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