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V對人的傳染性很強。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血清抗體陽性率達90%,而出現臨床臨床者只占1~10%。原發感染僅見于對本病毒無免疫力的兒童,多為6個月至5歲的小兒。原發感染后病毒終生潛伏于體內待機再發。繼發感染多見于5歲以上兒童和成人。一些非特異性刺激如感冒、發熱、瘧疾、感情刺激、月經、日曬、應用皮質類固醇、退翳及創傷等都可能成為復發的誘因。按照Nesbarn和Green等的意見本病的發病情況大致如下: 1.顯性或隱性感染 HSV從淚液中擴散至角膜、結膜、眼深部組織及附屬器。 2.神經潛伏感染 HSV從三叉神經末梢沿神經索行至三叉神經節細胞核內,并在此潛伏。病毒從周圍組織中消失。 3.神經元內HSV的活化 在各種挑撥動因的作用下,破壞了病人全身穩定狀態,處于潛伏感染過程的病毒發生活化,并沿神經軸索回到周圍組織。 4.在周圍組織繁殖 病毒在周圍組織內繁殖,并擴散到淚液中。 5.角膜炎復發。 6.再次潛伏于神經元。 ......閱讀全文
HSV對人的傳染性很強。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血清抗體陽性率達90%,而出現臨床臨床者只占1~10%。原發感染僅見于對本病毒無免疫力的兒童,多為6個月至5歲的小兒。原發感染后病毒終生潛伏于體內待機再發。繼發感染多見于5歲以上兒童和成人。一些非特異性刺激如感冒、發熱、瘧疾、感情刺激、月經、日曬、應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1]是目前最嚴重的常見角膜病,近幾年來有明顯上升和加劇趨勢。由于反復發作,重癥病例增多,嚴重威脅視功能,故加強對本病的研究,已成為眼科亟待解決的課題。
? 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稱為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是最常見的角膜炎,在角膜病變中致盲率占第一位。目前中醫臨床醫生治療本病多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半是外用西藥滴眼液或眼膏:1%三氮唑核苷(病毒唑)、0.1%阿昔洛韋、0.05%環胞苷、1%曲氟尿苷、0.1%更昔洛韋等,再加中藥口服。一般來講
⑴原發感染的診斷依據 多發生于幼兒時期,成人較少見。出現眼部癥狀者僅占1%左右。主要表現為皰疹性水泡,急性濾泡性結膜炎及點狀角膜炎。愈后不留疤痕,偶見樹枝狀角膜炎。其診斷主要依靠血清學檢查。 ⑵復發感染的診斷依據 ①典型的角膜病灶形態(樹枝、地圖及盤狀)。 ②多次復發的病史。 ③病程緩慢
本病臨床表現復雜,除了典型的樹枝、地圖及盤狀角膜病灶形態外,還有一些不典型的臨床改變,因此給診斷和治療帶來很大困難。各型不僅具有獨特的臨床特征,而其發病機理及治療原則也不盡相同,染色各型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決定這種轉化的因素非常復雜,除了與HSV的型和毒株及宿主的免疫功能(主要是細胞免疫)有關
⑴熒光抗體染色技術 取病變區的感染細胞或房水細胞,直接用熒光抗體染色檢查,在被感染的細胞漿或細胞核內可以找到特異的顆粒熒光染色,能在1~2小時作出快速診斷。由于標記熒光抗體有型的特異性,故在熒光顯微鏡下還可區分出Ⅰ型或Ⅱ型病毒。 ⑵病毒分離 是本病最可靠的病因診斷,采用的方法有: ①小鼠腦內
HSV-2病毒是生殖器皰疹的主要病原,一旦感染,患者將終身攜帶這種病毒并周期性地出現生殖器皰疹性損傷,HSV-2感染還會增加HIV-1傳播的風險,且沒有針對HSV-2的有效疫苗問世。由于HSV-2的高陽性率及與HIV-1共同的傳播途徑,針對HSV-2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 前人研究表明HS
??? 病毒性角膜炎 ? ???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癥。角膜淺層有豐富的三叉神經末梢,故該病常有明顯的刺激癥狀,有畏光、流淚、酸痛等。角膜本屬透明,一旦有病,則其透明度發生改變,病人常主訴有視物模糊。該病一般沿三叉神經發病,病變部位侵犯較深,其感覺減退,但因炎癥
單純皰疹腦炎">病毒性腦炎(herpes simplex virus?encephalitis,HSE)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virus,HSV)直接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所致的重癥腦炎;HSV常累及大腦顳葉、島葉及眶額區,分布不對稱,引起腦組織出血性壞死和(或)變態反應性
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較復雜,不同類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機制也不盡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別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經口進入體內后,經腸道進入血流并到達肝臟,隨后通過膽汁排入腸道并出現糞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臟。HAV引起肝細胞損傷的機制尚未明確,一般認為HAV不直接引起肝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