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用誘導多能干細胞制成疫苗,成功使實驗鼠免疫系統學會識別癌細胞。這有望帶來預防、治療和防止癌癥復發的新方法。圖片來源于網絡 誘導多能干細胞是對成熟細胞“重編程”得到的,像胚胎干細胞一樣具備分化成多種細胞的潛力。作為“叛變”的細胞,癌細胞擺脫了正常的控制體系,會瘋狂地無限增殖,免疫系統通常不能識別它們。 癌細胞與干細胞有一些共同點,例如都處于未分化狀態、生長方式相似等。斯坦福大學研究團隊通過詳細對比發現,兩類細胞的一些基因表達方式極為相似,意味著細胞表面可能鑲嵌著同樣的蛋白質,能作為免疫系統識別的目標。 研究人員用實驗鼠體細胞培育出誘導多能干細胞,添加一種刺激免疫系統的輔助物質,再注射回實驗鼠體內。干細胞在注射前經過輻射處理,失去了增殖能力,因而不會發展成腫瘤,就像普通疫苗常用的滅活病毒不會致病一樣。 在每周一次、連續4周的干細胞注射后,研究人員給實驗鼠移植不同類型的癌細胞。結果顯示,經......閱讀全文
新華社北京3月2日電根據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用誘導多能干細胞制成疫苗,成功使實驗鼠免疫系統學會識別癌細胞。這有望帶來預防、治療和防止癌癥復發的新方法。 誘導多能干細胞是對成熟細胞“重編程”得到的,像胚胎干細胞一樣具備分化成多種細胞的潛力。作為“叛變”的細胞,癌細胞擺脫了正常的控制
根據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用誘導多能干細胞制成疫苗,成功使實驗鼠免疫系統學會識別癌細胞。這有望帶來預防、治療和防止癌癥復發的新方法。圖片來源于網絡 誘導多能干細胞是對成熟細胞“重編程”得到的,像胚胎干細胞一樣具備分化成多種細胞的潛力。作為“叛變”的細胞,癌細胞擺脫了正常的控制體系,會瘋
根據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美國科學家用誘導多能干細胞制成疫苗,成功使實驗鼠免疫系統學會識別癌細胞。這有望帶來預防、治療和防止癌癥復發的新方法。.圖片來源于網絡 誘導多能干細胞是對成熟細胞“重編程”得到的,像胚胎干細胞一樣具備分化成多種細胞的潛力。作為“叛變”的細胞,癌細胞擺脫了正常的控制體系,會
近日,在華盛頓舉辦的美國基因和細胞療法會議上,來自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新型的癌癥干細胞疫苗或能促進動物模型機體中T細胞的產生,而且還會增強機體抵御腫瘤的免疫反應,研究者設計的這種新型干細胞疫苗能夠表達名為IL-15(白介素-15)的促炎性蛋白和受體IL-15Ralp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細胞免疫治療概念成為市場資金追捧的焦點。 但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迄今為止,尚無經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以下簡稱”衛計委)批準開展自體免疫細胞(T細胞、NK細胞)治療技術的醫療機構;該委員會也未組織過開展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相關的臨床試驗。這也就意味著,目前國內火熱的細胞免疫療法臨床
據國外媒體報道,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正在積極研制一種癌癥疫苗,能夠形成抵御腫瘤細胞的免疫反應。目前,美國密歇根州大學研究人員希望使用一種類似病毒的微粒,用于治療動物體內的癌癥。圖片來源于網絡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對密歇根州大學研究人員撥款240萬美元,設計一種類似病毒的微粒,可以引發抗癌
網易科技訊 3月5日消息,據Futurism報道,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求開發一種能引發對腫瘤細胞免疫反應的癌癥疫苗。來自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利用一種類似病毒的粒子來幫助動物對抗癌癥。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為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提供了240萬美元的資助,用于為動物研制一種癌癥疫
在日本,改造傳染病毒使其定向破壞癌細胞的技術不斷被研發。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研究所和鳥取大學分別通過動物試驗確認,這一技術對于現有醫療難以治療的胰腺癌具有效果。此外,杏林大學將劃時代的治療方法和話題中的癌癥免疫療法相結合,提高了治療效果,同時能抑制副作用。在癌細胞發生轉移和復發,抗癌藥物也不起作
近期刊登在《醫學倫理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過去的十年中,至少有788篇學術文章遭遇撤銷。撤銷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文章是因為作者的學術不端行為而被撤,有的只是因為數據分析過于草率而被撤。不論如何,論文撤銷給文章作者的研究造成打擊,有的甚至給整個學術界都帶來極壞的影響。 鑒于此,《科
2007年9月14日,法國最大的制藥企業賽諾非-安萬特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天津血液病研究所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研究癌癥干細胞。兩個機構將合作分離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干細胞,研發特異的單克隆抗體,從而發發白血病新的療法。 塞諾費此舉進一步反映了我國藥物市場的重要性,預計到2010年,我國藥物銷售額將從2
中新網消息,由臺“中研院長”翁啟惠研究團隊研發、全球第一個具治療效果的“乳腺癌疫苗”,先前實驗證明,對末期患者治療有效性達80%。美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與臺“衛生署”已同意近期同步進行第二、第三階段人體試驗,最快三年后上市。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所謂“治療有效性”的定義,翁啟惠表示,乳腺
2016年11月19日/生物谷BIOON/--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
今年12月1日是第29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艾滋病日的宣傳主題是“攜手抗艾,重在預防”。就在11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務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暨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強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是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和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開發諸如癌癥等多種疾病的疫苗上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文章來解讀當前癌癥、艾滋病等疫苗開發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1】Nature:特殊抗體或能幫助開發出廣譜高效性的HIV疫苗 doi:10.1038/s41586-018-0517-0 大約1%感染HIV
為了救人,李連達主動向醫院提出,要利用業余時間來研究中藥注射劑。 沒有實驗設備,沒有實驗室,沒有可供試驗的動物……這一切都難不倒李連達。他四處找人,借來有關實驗設備,然后騎著自行車買來幾只兔子做試驗。 醫院里有人向領導打“小報告”,說李連達膽大妄為,居然敢殺兔子,而且還不止一只。還有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揭示了許多固體腫瘤中基因異常的源頭;冷泉港實驗
生物 醫學 美 國 遺傳研究更深入掌控基因;細胞學攻克檢測與治療多項難題;腦科學研究記憶刺激技術幫助恢復記憶,發現大腦存在“意識開關”和“信息交換臺”。 田學科(本報駐美國記者)遺傳學方面,杜克大學繪制出綜合酵母菌基因脆弱位點圖,而脆弱位點所在區域正是DNA復制機變慢或停頓的地方
近期,腫瘤生物免疫療法被媒體炒的火熱,中國醫療亂象、療法無用論更是被大肆渲染,生物免疫療法被推到了中國醫療改革的風口浪尖上。 自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提出“癌癥大戰”以來,戰勝癌癥幾乎成了整個人類的夢想。然而,過去了將近半個世紀,人類與癌癥的斗爭依然在繼續。在斗爭的過程中癌癥的治療方法層出
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道,共同剖析免疫細胞對機體健康多個方面的重要性,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1】Front Immunol:研究發現鮮為人知的免疫細胞具有抗癌能力 doi:10.3389/fimmu.2019.01580 近日,來自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人員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造血干細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是存在于造血組織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細胞,它不是組織固定細胞,可存在于造血組織及血液中。造血干細胞在人胚胎2周時可出現于卵黃囊,妊娠5個月后,骨髓開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為干細胞的主要來源。在造血組織中,所占比例甚少。現代醫學中,造血干
皮膚是人體第一道防御屏障,也是身體最大的器官,包括表皮(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和生發層)及真皮層。生發層內含有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瘤是最致命的皮膚癌,每年全球有超過130,000人被診斷出來。黑色素瘤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如下所述:Nat Commun:黑色素納米顆粒有助于緩解癌癥的惡化 黑
在剛剛結束的2014上市公司年中報告中,生物醫藥行業憑借61.45%凈利潤增長率排名第四位。 而與之相悖的則是創業板的生物醫藥公司,紛紛在中報的數據里面露尷尬。 43家創業板醫藥類上市公司中,有9家企業面臨凈利潤預降的危機。 智飛生物(300122,股吧)的預降幅度15%左右,向來在行業內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瀚霖杯201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3年1月19日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19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
2018年8月,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家餐廳,斯蒂芬· 埃斯特拉達(Stephen Estrada)先生和他相戀十年的戀人終于十指相扣,走進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婚姻殿堂。在場的親朋好友為他們歡呼祝福的同時,也為他們所經歷的一切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年僅32歲的埃斯特拉達是一名晚期結腸癌患者,四年
DNA編輯技術 全身透明的實驗室老鼠 可調節視力的屏幕(示意圖) 唾液燃料電池 預測哪個科學發現能改變未來世界,說實話,是個愚蠢的游戲。誰知道未來會怎樣?然而,每年都有那么一大串新發現,比如最快最便宜的基因組編輯工具的到來,讓我們激動得不能自持。 跟以往一
“常見的”癌細胞 也許我們沒有意識到,許多所謂健康人體內都存在正處于癌變的微小腫瘤。 例如從意外死亡的 40~50歲健康婦女尸檢中發現,大約有1/3的婦女乳腺中有微小原位腫瘤;在男性前列腺也發現類似的現象。多數年齡在50~70歲的人的甲狀腺活檢也都能發現原位腫瘤,但這些人中的絕大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癌癥之一,也是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的兩種組織學亞型為NSCLC和SCLC,其中NSCLC包含80%以上的肺癌,如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外泌體是起源于大多數細胞的小囊泡,廣泛分布于生物體液,如唾液,血漿,尿液和母乳中。外泌體能夠通過轉移其內含物,如RNA(mRNA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