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蛋白質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十二五”專項規劃戰略咨詢會在武漢召開。科技部基礎司司長張先恩出席會議,科技部基礎司、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和湖北省科技廳有關領導,以及我國蛋白質領域專家近20人參加本次會議。 張先恩在會上指出,作為基礎研究重要組成部分的蛋白質科學,對當前社會廣泛關注的衛生健康、環境保護等重要問題提供前瞻性研究支撐,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研究領域;國家高度重視蛋白質研究,并在政策、人才和經費上提供了有力支持;“十二五”期間蛋白質研究的戰略規劃,必須在廣泛咨詢相關科學家意見的基礎上,根據當前蛋白質科學研究的新形勢制定,才能發揮對蛋白質研究方向的正確引導。 饒子和院士代表規劃起草組報告了蛋白質研究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十二五”規劃報告,詳細闡述了蛋白質研究的形勢與需求,發展思路與原則,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政策與保障措施。專家組圍繞規劃稿展開了深入研討。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閱讀全文
自1月22日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已先后公布了16個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其中與生物醫學相關的共7個。具體如下: 備注:血管穩態與重構的調控機制重大研究計劃擬資助總直接費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標出,是根據信息計算所得 何為“重大研究計劃”? 據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
蛋白質組學是一門新興但發展迅速的學科。近年來,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大了對蛋白質組學的支持力度,這一研究領域也由此成為各強國科技角力的新戰場。10月12~13日,以“蛋白質組學:前沿與挑戰”為主題的第381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的59名海內外科學家圍繞蛋白質組學發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國科發計〔2011〕6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務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加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下簡稱97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日前發布了《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09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我國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主要支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研究領域和重
蛋白質組學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多學科和技術的逐漸交叉融合。這些學科技術包括(但不限于)基因組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自動化、基于電磁場的精密質譜儀、信號處理、數理統計和計算機科學。近年來,分子醫學、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進一步加速推動了蛋白質組學的成長,使之在精準醫療領域展示出越來越大的應
據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報道,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前主席約翰·伯杰龍發起一項大規模的破譯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目標是花費約10年時間將人體所有蛋白質歸類并描繪出它們的特性,并揭示它們在細胞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每種蛋白質與其他哪些蛋白質存在相互作用。 早在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就已經啟動了基因組計劃
中科院加強蛋白質研究平臺建設 路甬祥為中科院蛋白質科學中心大樓揭牌 2009年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調研,并為中國科學院蛋白質科學中心大樓正式啟用揭牌。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北京分院黨組書記、常務副院長何巖,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科學家對于作為生命活動直接執行者的蛋白質的認識已經取得了飛躍性的進展,蛋白質的“神秘面紗”被一點一點揭開。而這一切無不得益于針對蛋白質展開的跨學科研究。沒人能夠預料,跨學科研究所帶來的思想碰撞還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作為國內蛋白質研究領域的重要力量之一,北京大學的科學家們
近日,國際人類蛋白質組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權威獎勵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賀福初榮獲蛋白質組學杰出成就獎。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并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于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
——訪“人類重大疾病的蛋白質組學研究”項目組 如果在六七年前提到蛋白質組學,恐怕知之者甚少。但是,2001年《科學》雜志已把蛋白質組學列為六大研究熱點之一,其“熱度”僅次于干細胞研究,名列第二。如今蛋白質組學的受關注程度已令人刮目相看。
關于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十二五”專項規劃的公示 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我司在總結“十一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執行情況的基礎上,較為全面地分析了當前的發展形勢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辦公廳(室):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部署的、引領未來發展、對科學和技術發展有很強帶動作用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同時在四項重大科研計劃中新部署42個重大項目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即973計劃)堅持國家目標和科學前沿相結合,確定2007年在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材料、綜合交叉和重要科學前沿等8個領域部署73個項目,著力解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 在科
科技部關于印發納米研究等6個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通知 國科發基〔2012〕62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辦公廳: 為深入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推進國家重
器官衰老與器官退行性變化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8年度項目指南 一、科學目標 本重大研究計劃通過發展與衰老及器官退行性變化相關研究的新方法與新技術,旨在明確組織器官衰老及退行性變化的共性機制和器官特異性改變的分子基礎。聚焦重要人體組織器
第三篇 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圍繞增加創新的源頭供給,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力爭在更多領域引領世界科學前沿發展方向,為人類科技進步作出更多貢獻。第八章 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學前沿,堅持鼓勵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
本重大研究計劃旨在深入探討血管穩態維持及血管重構的分子機制,揭示血管重構的本質,闡明血管穩態維持的生理機制及血管穩態失衡相關疾病發生的病理機制,以期在重大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預警及其治療方面產生重大突破。 一、科學目標 本重大研究計劃以解決重大血管疾病共性的前沿科學問題
技術人員操作高通量克隆構建系統SIAIS理事會成員Richard Lerner、陳竺一行參觀中心雷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Roger D. Kornberg 來訪高通量克隆構建系統 7月18日,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結構生物學家雷鳴研究員作了題為《了解人類健康與疾病的金鑰匙——蛋白質科學》的科普講座
12月26日上午,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儀式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內舉行。 中科院副院長李家洋在開工儀式上致辭。他表示,此次落戶上海浦東科技園的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項目是由國家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投資的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計劃項目,蛋白質科學研
國科發基〔2012〕62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辦公廳: 為深入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推進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根據《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和《國家基礎研究發展“十
在日前召開的“2016蛋白和肽類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玉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蛋白質定量研究的準確性,要靠計量說了算”。 蛋白質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功能執行體,一切生命活動都有賴于蛋白質功能的正確發揮。對蛋白質進行深入系統的
我國的五所高校剛剛共同啟動了一項重大的科學研究,計劃通過對一種叫做“端粒”的分子的研究,為人類防治癌癥和延緩衰老提供理論依據和研究思路。 該研究全稱為“端粒相關蛋白對人類重大疾病作用機制的研究”,由杭州師范大學衰老研究所所長劉俊平領銜,杭州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南開大學5
近日,科技部網站發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5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中提到,178個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將于今年8月底實施期滿,進行結題驗收。通知全文如下: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5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
人類和老鼠的外貌可說是天淵之別,但實際上他們卻有著近99%相同的基因組。何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是蛋白質放大了他們基因上的細微差別。 日 前,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全面啟動。“基因組學中微小的差異,在蛋白質組學中可以被千倍甚至幾近萬倍地放大。”亞太蛋白質組組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 初
關于發布器官衰老與器官退行性變化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 國科金發計〔2016〕68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器官衰老與器官退行性變化的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申報。 附件:“器官衰老與器官退行性
2.蛋白質組學技術與儀器 (1)以高準確度質譜技術為核心的規模化蛋白質鑒定技術與儀器 為了適應蛋白質組研究的需要,從高分辨率、高靈敏度的蛋白質分離與鑒定的線性離子阱-質譜儀(LTQ)到2005年剛推出的LTQ-Orbitrap質譜儀,以及具有小于2ppm的準確度的傅里葉變換離子回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關于發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201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是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對我國未來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帶動性的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