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鑒別診斷介紹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癥狀和體征均是非特異性的,只能提示有肺動脈高壓的可能。結合胸部X線、肺功能及動脈血氣檢查,基本可除外繼發于肺實質性疾病肺動脈壓升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間質纖維化等。放射性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和肺動脈造影檢查基本可排除較大塊的肺血栓栓塞。超聲心動圖和右心導管檢查對繼發于心臟病的肺動脈高壓可以排除。通過以上檢查,肺動脈高壓的原因仍不能明確者,臨床上可診斷為不能解釋的肺動脈高壓,主要包括致叢性肺動脈病(真正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多發性肺血栓栓塞及肺靜脈堵塞病等。它們之間的鑒別,雖肺灌注掃描可給予一定幫助,但唯一可靠的方法是開胸肺活檢,做病理形態學診斷。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屬致叢性肺動脈病,早期病變可能可逆,經治療有好轉的可能;晚期多進行性發展,治療困難。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預后十分重要。......閱讀全文
關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鑒別診斷介紹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癥狀和體征均是非特異性的,只能提示有肺動脈高壓的可能。結合胸部X線、肺功能及動脈血氣檢查,基本可除外繼發于肺實質性疾病肺動脈壓升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間質纖維化等。放射性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和肺動脈造影檢查基本可排除較大塊的肺血栓栓塞。超聲心動圖和右心導管檢查對繼發于心臟病
關于原發性痛經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介紹
診斷 檢查無陽性體征為診斷原發性痛經的關鍵。主要是排除盆腔器質性病變的存在。采取完整的病史,做詳細的體格檢查(尤其是婦科檢查),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腺肌癥、盆腔炎癥等。 鑒別診斷 應與慢性盆腔痛區別:慢性盆腔痛的疼痛與月經無關。還應與繼發性痛經及早期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鑒別。
關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診斷和檢查介紹
診斷: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從癥狀出現平均生存4年,醫院資料為(5.9±0.7)年,本應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診斷和治療,甚至做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遺憾的是院外誤診率高達94%,究其原因可能是對該病的認識不夠,因其少見,在鑒別診斷中常易被忽視;另外,也可能對該病的診斷方法和程序不夠熟悉。因此,為提高原發
關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預后介紹
30年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的預后是災難性的,癥狀出現后平均只能生存2~3年。近來,通過血管擴張藥物的急性試驗和長期治療已發現20%左右患者的病情有所緩解或停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預后;單肺移植的成功使器官移植的遠期生存率明顯提高,這些都給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的治療帶來希望。 持續胎兒循環
診斷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依據介紹
根據臨床表現可考慮該診斷,但必須除外所有已知原因的肺心病,尤其是可治療的肺心病(如肺栓塞).體檢可發現某種程度的肺心病的表現. 要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動脈高壓,常需要作超聲心動圖,通氣/灌注掃描,肺功能試驗和心導管檢查.如通氣/灌注掃描有不相稱的節段性或較大的灌注缺損,應進行肺血管造影.這種掃
關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體征信息介紹
體格檢查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體征多與肺動脈壓升高和右心功能不全有關,通常肺動脈高壓達中度以上,物理檢查才有陽性發現。常見有呼吸頻率增加,脈搏頻速、細小,早期發紺不明顯。因右心室肥厚順應性下降,頸靜脈搏動增強,右心衰竭時可見頸靜脈充盈。胸骨左下緣有抬舉性搏動,反映右心室增大。左側第2肋間可看到或觸及
關于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輔助檢查介紹
1、胸部X線檢查對肺動脈高壓的判斷有一定幫助,但無一征象能準確地反映出肺動脈高壓的程度。常用于提示肺動脈高壓的X線征象有: ①右下肺動脈橫徑增寬,國人正常值小于15mm; ②肺門寬度與1/2胸廓橫徑比增加,即從前正中線至肺動脈段緣間的距離與1/2胸廓橫徑之比,正常值為(28.1±4.5)%;
關于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的診斷鑒別介紹
1.老年患者有不明原因貧血及出血傾向。 2.中樞和/或周圍神經系統癥狀。 3.視力障礙。 4.雷諾現象。 5.肝脾淋巴結腫大。 6.血清中IgM>10g/L。 7.可有全血細胞減少,外周血可出現少量(
關于腦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急性化膿性腦膜炎 起病急驟,早期即以全頭劇烈疼痛起病,呈持續性,逐漸加重,有時在持續性頭痛的基礎上有炸裂樣強烈的頭痛發作,這種頭痛常放射到肩頸、背部,每當活動身體用力、咳嗽時都可使頭痛加重。 2.結核性腦膜炎 起病大多緩慢,多見于兒童與青年,起病前常有為時2~3周的結核中毒癥狀,可表現
關于鼻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肥厚性鼻炎 持續性鼻塞常較重,鼻涕不多,呈黏液性或黏膿性,一般有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和嗅覺減退。 2.過敏性鼻炎 鼻塞程度輕重不一,多突發性出現。鼻涕清稀,量多,常伴有鼻癢、噴嚏頻發等癥。 3.血管運動性鼻炎 癥狀與變異性鼻炎相似,發作突然,消退迅速。有明顯的誘發因素。 4.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