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貝瑞基因發布公告顯示,為了保障福建和瑞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和瑞”)擁有開展腫瘤業務一體化資源,公司擬將子公司北京貝瑞和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持有的基因檢測平臺福建貝瑞和康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檢驗所”) 70%股權轉讓給福建和瑞,此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近日,公司接到福建檢驗所通知,福建檢驗所拿到了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福州市長樂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核發的營業執照。 福建檢驗所主營業務為以高通量測序技術為基礎的基因檢測服務,具備對外開展醫學檢驗服務的相關資質,是開展基因檢測的平臺型公司。貝瑞基因表示,本次股權轉讓是貝瑞基因將腫瘤業務獨家授予福建和瑞后,為使福建和瑞擁有開展腫瘤業務基因檢測平臺而進行的資源重新配置。 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福建檢驗所將不再納入貝瑞基因合并財務報表中,福建檢驗所 2018 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占公司實現凈利潤的-0.65%,占比較少,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將不會對貝瑞基因財務狀......閱讀全文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內基因檢測行業自2015年迎來高峰,隨即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基因檢測應用范圍也逐漸拓寬。目前華大基因、貝瑞基因依靠無創產前篩查等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已于2017年相繼上市并成為該細分領域頭部公司。但腫瘤基因檢測領域市場格局仍未穩定。全國每年約400萬腫瘤新增病例,根據
2018年7月23日,燃石醫學的腫瘤NGS檢測試劑盒獲批。在其后的幾個月里,諾禾致源、世和基因和艾德生物的同類試劑盒也相繼獲批。NMPA對腫瘤NGS檢測試劑盒的放行,不僅表示其對此種試劑盒的認可,也標志著腫瘤基因檢測行業從初生逐步走向成熟。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腫瘤基因檢測已經從不知所云的高新技
一、市場現實需求 根據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中國為出生缺陷的高發國,在每年約1600萬的新生兒中,先天性致愚致殘缺陷兒童總數高達90萬。 僅唐氏綜合征一項,中國各地政府每年就要支付82億元左右的經費,用于患兒的醫療和社會救濟,存活下來的出生缺陷兒童多為終生殘疾或
基因檢測技術可用于醫療健康、農業育種、司法鑒定等多個行業,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醫療健康行業的臨床應用。在《醫健產業數據觀系列 | 基因檢測臨床應用領域市場分析(上)》一文中,我們詳細介紹了基因檢測在醫療領域的臨床應用,并對基因檢測的全球與中國市場規模進行了估測分析。接下來,本文將對基因檢測在臨床應
一、基因檢測公司梳理 目前全國涉及基因檢測概念的公司有200余家,按照業務范圍劃分,這些公司可以分為:①最上游的基因檢測儀器開發企業(測序儀、芯片掃描儀、PCR設備),②提供樣本處理試劑和耗材的中上游企業(建庫試劑盒、檢測試劑盒、工具酶、基因芯片),③提供第三方基因檢測服務的中游企業
很多人知道基因檢測,是因為家有孕媽,要做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來預知胎兒的健康。這個產品使得各大基因測序企業率先試水臨床醫療,并走通監管,進入商業化通道。從2011年至今,國內有超過兩百萬孕婦使用了這項基因檢測產品。 當然,基因檢測在臨床上的應用還有很多,比如新生兒遺傳病檢測、耳聾基因檢
目前全國涉及基因檢測概念的公司有200余家,按照業務范圍劃分,這些公司可以分為: ①最上游的基因檢測儀器開發企業(測序儀、芯片掃描儀、PCR設備); ②提供樣本處理試劑和耗材的中上游企業(建庫試劑盒、檢測試劑盒、工具酶、基因芯片); ③提供第三方基因檢測服務的中游企業; ④提供測序數據存
如果是基因測序產業上游的公司,產品銷售的目標客戶廣泛,橫跨科研、醫療、商檢領域,產品包括測序儀、DNA提取試劑盒、捕獲試劑盒/多重子擴增試劑盒、建庫試劑盒、上機測序試劑盒,其中測序儀、上機測序試劑盒兩者是綁定的,DNA提取試劑盒、捕獲試劑盒/多重子擴增試劑盒、建庫試劑盒是可以用第三方的產品,國內
全球腫瘤發病率正呈現迅猛增長趨勢 惡性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球腫瘤的發病率正在呈現迅猛增長趨勢。世界衛生組織預計,未來20年全球新發病例數將增加70%,由2012年1400萬人,逐年遞增至2025年1900萬人、2035年2400萬人。我國是腫瘤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2012年中國
從基因檢測下游服務行業拓展至上游設備行業,中國的基因檢測企業存在感越來越強。欣喜之余不可忽視的是,當前基因測序公司對于醫療實際場景缺乏深入了解,臨床信息與基因數據脫節,政策監管風險如同一只遲遲不落下的靴子,這些都是這個行業無法回避的痛點。 在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的眼中,基因檢測似乎“無所不能”。
美國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可以說是基因檢測預防疾病的“代言人”,她通過檢測得知患有家族性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風險較高,因此接受預防性雙側乳腺和卵巢切除手術。也正是她的舉動,讓公眾更加關注基因檢測對預防疾病的作用。 身在國內的你看了朱莉的新聞,如果也想檢測一下高發腫瘤癌癥易感基因,那你就會發現
7月2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準了廣州燃石的人EGFR/ALK/BRAF/KRAS基因檢測試劑盒[1],這是CFDA批準的中國首個基于NGS的腫瘤伴隨診斷試劑盒,在我國體外診斷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基因檢測從最初單個基因檢測到一組基因檢測,再到現在大panel檢測,從PCR
每年的1月份,全球醫藥健康產業的公司掌舵者和圈內人就會像候鳥一樣飛向舊金山,如期參加JP摩根健康大會。作為世界頂級的醫療健康投資者年會,JP摩根健康年會已經舉辦35年,從創立之初便吸引著千萬來自全球各主要地區和國家的生物技術創業者和資本與金融界的行業達人。 從2010年開始,貝瑞基因的身影
2017年初美國頂尖的五家基因檢測公司共同宣布成立產前篩查聯盟(CAPS),一個月后國內完成了一筆基因檢測行業最大金額收購案——三胞集團6.8億元收購凡迪生物,三胞集團看中的正是凡迪生物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業務。 2017年,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市場開始暗暗發力。國家二孩政策開放以來,很多60、70
近日,國內兩大基因測序龍頭企業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相繼發布了2019年上半年財報。財報中,兩家公司分別對公司及行業面臨的風險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應對措施。兩家企業將繼續進行技術、產品的創新研發和升級,布局基因檢測全產業鏈,重點聚焦基因測序在腫瘤和遺傳病等方面的臨床應用與市場發展。 一、華大基因
歷史的發展總是相似的,大至一個國家與社會的變遷,小至一個企業與行業的成長。 我國基因檢測行業目前的市場情況,與我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演變歷程同樣驚人地相似。雖然乍聽上去這兩者相差十萬八千里還不止,但本質
相關概念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個功能片段,是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是決定一切生物物種最基本的因子;基因決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靚麗、長壽之因,是生命的操縱者和調控者。因此,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基因,一切生命的存在與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決定的,包括您的長相、身高、體重、膚色、性格等均與基因密不
經歷了2015年的熱捧,2016年的資本小幅理性回歸,2017年上半年的熱潮趨緩后,泛泛的基因測序將無法持續吸引資本的目光,未來行業熱點在于技術突破,或者商業模式的突破。 (做一次全基因檢測,會產生100多G海量數據,其中能被用于科研與臨床應用的,只是蛋白編碼基因與少量的非蛋白編碼基因,占整體
何菊虹(化名)41歲時懷上了二胎,在西安一家民營醫院產檢“唐氏篩查”時,被醫生告知“一切正常”,但孩子出生后被確診為唐氏綜合征患者,一家人的生活從此陷入為孩子康復、治療的絕望里。 “如果當時就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樣的悲劇就基本不會發生了。”深圳華大基因執行副總裁朱巖梅在朋友圈如此評論。 何
近日,河北省臨漳縣婦幼保健站因使用未經注冊的醫療器械而收到了1765.4萬元的行政處罰,給其他醫療機構敲響了警鐘。 對婦幼保健醫院的巨額罰單不僅敲響了醫療機構規范的警鐘,也敲響了第三方醫學檢測,尤其是基因檢測行業的警鐘,對基因檢測儀器、試劑以及檢測服務都有很大影響,基因檢測作為新興的醫學診斷科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在今年的 NGS 創新開發者大會上,我聽到了這么一個故事,精簡之后的版本是這個樣子:一個人做了基因檢測,同時又做了各種常規血液檢查;基因檢測的結果是他有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但臨床大夫根據檢查結果卻認為是胡說八道;一段時間之后,這個人果然表現出了糖尿病的癥狀,并通過及時干預最終擺脫了糖尿病的困擾。
一篇《華大癌變》撕開了基因檢測的華麗外衣,被詡為“基因屆騰訊”的華大一時成為眾矢之的。 質疑、聲討、解釋之后,公眾將注意力重新聚焦到“基因檢測”這門曾被視之為能夠“解碼生命”的技術上。 2013年5月,好萊塢女明星安吉麗娜朱莉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高比例罹患乳腺癌的風險,隨之切除乳腺。自此,
中國精準醫療正迅速迎來一次大規模“跳漲”。 7月29日,央視大篇幅報道了“精準醫療”這一時下熱門話題,并透露:中國正在籌建自己的人群全基因組數據庫和樣本庫,為精準醫療奠定基礎——這一消息被認為是行業政策進一步開閘的明確信號。 7月31日,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下達關于印發《藥物代謝酶和藥物作用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 該技術在多地陷入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國家衛健委表示此技術在340家醫療機構開展,仍存在假陰性和檢測失敗病例 兩年前,38歲的楊柳二胎女兒璐璐出生,體重8斤,不哭不鬧,像只安靜的布娃娃。楊柳甚是喜愛。璐璐的染色體核型分析報告單 這場喜悅持續了42天。隨后,璐璐被診斷為唐
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給人們帶來欣喜的同時,也必然會引起擔憂,基因測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基因測序技術被看作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可以實現對疾病預測、預防、預警以及個體化診療;但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市場卻并不讓人滿意,甚至
基因檢測作為精準醫學的重要一環,在產前診斷、用藥指導、疾病預測等方面有著廣泛而深入的應用。尤其在產前診斷方面,與傳統檢測技術相比,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具有明顯優勢,克服了現行檢測手段檢出率低、流產風險高的缺陷,具有極高的臨床應用價值。2014年2月,國家衛計委發文叫停了高通量基因測序產前篩查與診斷(無
2018年,全球都在經歷一場艱難的資本寒冬。募資難、融資難、估值縮水,這是許多投資人和創業者最深的體會。但盡管在這樣艱難的歲月,基因領域依然創下了約9.86億美元的高融資額,與2017年10億美元相比基本持平。 這一年里,NMPA批準了首款基于NGS的腫瘤檢測試劑盒,燃石醫學喜提中國“腫瘤NG